一场明代山水画的视觉盛宴

公益中科 http://www.txbyjgh.com/axhd/m/3094.html

1、《雪景山水图》

明戴进绢本设色纵.2厘米横78.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雪景山水图》一画构图奇峭,山峰走势怪异,树石坚硬,房屋琼楼掩隐于山峰后面,与远处的云霞相接,很是俊朗动人。先以淡墨勾石骨,由淡而浓,多次皴擦,层次加深,似先用湿笔,然后用干笔皴擦,作解索皴、牛毛皴等。用笔活而不乱,层次井然。

2、《南屏雅集图》

明戴进绢本设色纵33厘米横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南屏雅集图》是描写元末名士杨维桢春日携友携妓游西湖,在南屏山下莫景行山庄中宴饮酬唱时的情景,作于天顺四年,是戴进晚年的代表作。

3、《竹炉山房图》

明沈贞纸本设色纵.5厘米横35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细节图

此图画山峦耸立,老树槎桠,叶竹围绕山房,生意昂然。沈贞的传世作品绝少,此图是在昆陵为馈赠普照法师而作。此图时代风格极为鲜明,与刘珏、杜琼诸家接近,从而得以探明沈周画风的出处,了解承前启后的脉络。

4、《秋林观瀑图》

明沈贞轴纸本设色纵厘米横61厘米苏州市博物馆藏

此图描绘高耸突兀的山峰上,溪水从山顶上的密林间跌宕而出,在前川化为瀑布,穿过云端,直挂而下。山腰和山谷之间,云雾笼罩。画中笔法秀润,描绘精严,墨色清淡,赋彩妍雅,景物奇崛而布置平稳,境界寂静而幽深。

5、《夏云欲雨图》

明刘珏绢本水墨纵.7厘米横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夏云欲雨图》画幅上有沈周的题诗,画面布局结石矾头明净,峰峦折落有势,山径脉脉可通,蓊郁的树木点明了夏景的特色。路上行人匆匆,渲染了避雨的心情。画法为湿笔淡墨长披麻皴再加浓墨苔点,与矾头相映发。笔道细秀绵密,墨气风流秀逸,别具清丽幽媚之格。

6、《仿大痴山水图》

明沈周纸本设色纵.5厘米横48.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大痴,即元代画家黄公望,这件作品即其仿黄公望山水而作。“仿”,是模仿的意思,因此这并不是对黄公望山水的对临或复制,而是模仿黄公望的笔法、布局和意趣特征而进行的创作。画中描绘有水流绕行的山中景致。画家主要以披麻皴和荷叶皴画山石,笔法温厚,墨色浑润。

7、《庐山高图》

明沈周纸本淡设色纵.8厘米横9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他凭借想象描绘庐山为他的老师陈宽作寿。整幅作品在近于王蒙的繁密的笔墨中展现了想象中庐山的雄伟,开创了以山水画象征人品的表现手法。

8、《空林积雨图》

明沈周纸本墨笔纵21.7厘米横29.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作品是画家在积雨郁闷之日所作。画中描绘一平坡后的雨中树林景色。画面构景简洁,坡石后的林中溪水,缓缓流淌。低屋掩映,云气弥漫,雨雾迷朦。画家以粗笔而写,墨色浑润,淡墨渲染,使画面显得湿气欲滴,阴雨连绵与画家郁闷难解的情绪跃然画上。

9、《祝寿图》

明沈周凌本墨笔纵.5厘米横54.7厘米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沈周此一《祝寿图》是专为八旬老母祝寿而作,图中描绘了祥云缭绕的苍山景色。层云之上,主峰突起,数峰环列。主峰山石层叠而起,突兀高耸,山上苔点繁密。整个山峰显示出一种苍老、稳健的气色,犹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整个画面恭敬而稳健,流露出吉祥美好的气氛。

10、《灞桥风雪图》

明沈周纸本墨笔纵厘米横64.9厘米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灞桥风雪”为古代长安八景之一,图中描绘了平静的灞河水从远处山涧缓缓流来。河流近岸一坡脚平台上,几棵细瘦的寒树索然而立,枝叶在寒冷的空气中瑟瑟抖动。巨峰夹江,沟壑纵深,山石叠起,远峰耸立似屏。山上冬树瑟缩,冬苔遍植。整个山石白雪皑皑,茫茫苍苍。天色灰冷,江水凝碧,萧瑟冷寂。这件作品笔法温和秀雅,笔墨俭省,构景平和大方,是沈周的一件粗笔佳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88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