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治医院有哪些 http://bdfyy999.com/
了解北宋时期,士大夫的艺术品收藏思想,不仅有利于我们能够更好的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能够有助于帮助我们陶冶情操。最主要的是北宋时期有不少名人字画,而当时也特别流行收藏这些作品,不为别的,只为当时留下来的文化。并且通过了解这些艺术品身上所附带的文化符号以及价值,增强对其了解和欣赏,让它不再是冰冷的物件,而是一群鲜活的历史。
一、北宋士大夫社会背景
到了宋代,由于统治者深刻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所以特别喜欢儒家思想,之后更是大力度的推行儒家,因此儒家的复兴是必然的结果。其中有一种人也为此得到追捧,那就是士大夫,当时的“士”有呈现出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风范,中间还掺杂了一些佛家思想的积极精神。这是从“士”的精神层面对它的身份进行解释。阎步克先生曾经认为,“士大夫”是拥有双重身份的,简单概括就是官僚与知识分子这两种角色的结合。根据当时的情况,这是从“士”的现实身份进行定义的。就本次研究而言,“士大夫”的含义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拥有官僚身份的知识分子阶层。不过在具体讨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时,他们也就变成了具有自觉性和积极进取精神的“士”,而出现这样角色的条件,就是当代的社会背景。
宋代宫廷收藏的机构,而且还把唐宋的宫廷收藏机构做了对比研究,指出相较于唐代以王羲之书法为风向标和山水画、人物画发展到一定的高度,宋代宫廷书画收藏则更加体现严谨性,无论是收藏书画的机构还是书画本身,都更加追求真实,写生和传神。赵娟考证了宋代国家收藏书画的机构的演变以及机构的建制、收藏规模等情况。陈建魁介绍了宣和殿建设的时间和原因,以及其何以成为宫廷收藏书画的机构场所,主要原因是是宋代出土文物的增多,以及统治者对这些新出土的青铜礼器的重视。同时考察了宣和殿与保和殿的关系以及宣和殿中所藏的品类。梁江指出相较于北宋时期,南宋内府的收藏明显减少,只有其六分之一,究其原因,一部分被金人在灭北宋时掳走,另外一部分则是散落于民间。此外还对内府的机构建制、沿革以及所藏品类作了考证。
1、北宋文化政策
首先当然是要重视文化教育的国策。主要是统治阶级深知文化治理对于稳定国家秩序、维护王朝统治的重要性,并且作为开国皇帝的赵匡胤确定下“以儒立国”的国策,在其死后被子孙继承。因此为了吸取上一代的经验,以及实施后的效果展示,宋太宗即位后,依旧继续推行重文的国策。《文苑英华》卷首曾直言:“太宗皇帝那时太平,最主要的是以文化成天下”。由于宋初的两位皇帝定下的国策成为北宋一朝的“祖宗家法”,因此为了继承祖宗家法,受到北宋后世皇帝所延续。正是这些国策,才成就了北宋时期的繁荣,为宋代文化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方向。
2、士大夫的思想变化
由于统治者的以文推行天下,那么最著名的思想和最贴近大众的当然是儒家思想、佛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于是当时的文化政策是儒佛道三者并行。这种思想教育十分适用,因此一些观念逐渐被广为流传,被文人和士大夫们所接受和借鉴,通过梳理也就成了士大夫们审美思想的理论来源之一。
宋代科举制度的改革,在最大程度上影响了进士取士人数的增加,让其参加科举考试,而不是凭借世家子弟的身份成为进入官僚队伍的最主要途径之一。此外,在科考内容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经过先后几次国家政策的改革,逐渐采取诗赋与策、论并重的考试方式,改变了以往只重视诗赋的弊端,从而大大提升了士大夫们的思想和辩解能力,另一方面对其审美趣味的提升也是大有裨益。
宋初时期,虽然以儒家学说作为官方正统。但是出于维护统治国家的目的,官方也曾引入佛教和道教教化百姓。当时宋太祖曾下令,要收割土地,专门用来造建寺庙,一改五代时期对佛教的打击与压制。而宋太宗在位期间,也大力推动佛教事业的发展,不仅广建佛教寺塔,还让一些天竺僧人担任其宫中官职。在这两个时期尤为推崇佛教,但在宋真宗和宋徽宗在位期间,却尤为推崇道教,因此北宋时期基本上是儒佛道三家并行,可想而知,在如此大力推行文化思想的同时,北宋的教育思想也导致了士大夫们不同的思想方式。北宋的佛、道文化发展对与士大夫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对于佛教和道教而言,国家实行的政策,人民推行的思想也有利于其教义的发展和教众的增加。
画作、古器物等艺术品,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重“意”与重“韵”的鉴赏观。前者是对唐代审美趣味的发展,后者则是。从而形成了宋人独特的审美趣味。
3、北宋经济发展
在北宋土地私有化大大加深的前提下,让得农民与土地的依附性大大降低,从而加快了人口的流动性。在此同时,也为百姓们的各种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并且最终推动了北宋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繁荣,不仅仅表现在市民生活必要的食品、着装、出行以及家用行业,最主要的是满足了市民精神文化需求。在都城中,勾栏、瓦肆数量较多,百姓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艺术表演形式:比如小唱、杂剧、讲史、傀儡戏等。在那段时期特别受人民的喜爱,还收到了市井民众的追捧,造就了许多名角。然而北宋的繁荣不仅表现在艺术表演上,还有艺术品上,它作为一种商品,
在流通和买卖之中体现其商品价值,而这种价值亦表现了宋代人的审美,都知道越是深得当时人喜爱的艺术品,价值就越高,甚至有时候会超出其本身所应有的实际价值,可见当时的艺术品有多受欢迎。
士大夫们纷纷追求艺术品,并收藏起来,还会对其做一番鉴赏,只要能得到士大夫的评价,相信一定是一副不错的作品,而且这种藏品不轻易拿出来示人,反映了当时的艺术品鉴赏不仅是士大夫雅士的专属风尚,并且这种风尚已转移到到普通群众阶层,因此在当时有不少商户通过买进名家书画装饰店铺,以此来作为吸引顾客消费的商业手段。
其实对于艺术品来说,以前的审美最主要就是对魏晋时期重“韵”的继承,而如今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士大夫们对画作,器物等艺术品十分感兴趣,最终成就了独具一格的重“意”与重“韵”的鉴赏观,从而形成了宋代时期独特的审美趣味。
二、北宋艺术品
1、宋代艺术品分类
北宋时期,宋人收藏艺术品主要包含古器物、书画作品、奇石以及文房四宝,而这些艺术品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并且种类繁多,根据笔者搜集到的材料,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种:一是古器物,一般指商周时期的各种青铜器、石器、瓦器以及乐器等等,此外还包括古琴。二是书画作品,基本上都是五代以来的名家书画以及名家真迹的摹本、拓本,如宋初李建中的书法,荆浩、董源等人的山水图,北宋中期苏舜钦、蔡襄、李公麟、文同、苏轼以及后期黄庭坚等人的书画作品。三是文房用具,其中有各种形制的笔、墨、纸、砚以及砚屏等。四就是奇石,来自于产生各地的奇形怪状的石头。
2、古琴
这些都在艺术品的范畴之内,北宋时期,最为流行和最受士大夫雅士喜爱的一定是古琴,它不仅能抒发自己的情怀,还能将心中的苦闷或者不悦的心情通过弹琴来得到释放,当然也有其它意思,比如嵇康临刑前从容弹奏的《广陵散》,以其独特的风姿被后世所传唱;陶渊明喜欢弹琴根据不同的心境而来,有像魏晋名士一样解忧消遣,也有寄寓着对于魏晋名士风骨的向往和对于往事不可追之感怀。还有喜欢弹琴的梅尧臣,只是为了追思故人。因此古琴在每个人手中都有不同的表达意思,或独特、或排忧、或寄情、或思念故人
3、名家书画
其实书画收藏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时由于纸张制作技术的成熟和普遍使用,便出现了一批书画名家,因此书画作品才得以广泛流传和保存,并在宋代时期私人收藏无比兴盛。
士大夫大多向往魏晋风流,因此魏晋名士的书法作品在宋朝极受追捧。除此之外,唐代临摹的晋名家作品,颜真卿、张旭等人的书法作品同样被宋人所推崇。不过就画作而言,晋代顾恺之、卫夫人等人的作品其实更受士大夫们的喜爱,而唐代时期的画家中,王维是最受推崇的。
其实名家真迹数量稀少,主要是由于宋徽宗大量搜集、收藏有着关系,所以散落在民间的名家真迹也就更显更为珍贵。比如苏轼的墨竹图,以及王诜的山水图最具特色,并且深受宋人的喜爱。
古往今来,有些艺术品的价值并非是金钱可以衡量的,有些士大夫为了得到别人收藏的艺术品,只能拿出自己的所珍藏与之交换,毕竟这也是礼尚往来。北宋时期的统治者重用儒士,构建了宽松的文化环境,儒家的价值体系才得以逐渐恢复与建立。并且除了优厚的物质资源,科举考试内容的改革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都对北宋时期士大夫的艺术品收藏和鉴赏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