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剪纸工艺介绍

北京根治青春痘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82703.html

剪纸又称刻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剪纸艺术在中国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南北朝时期《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的诗句描述女子使用黄花剪纸美化面部妆容场景。南宋时期已出现了专业民间剪纸艺人。民间剪纸往往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炼、概括自然形态,构成美丽的图案。造纸术的发明,使得已有的文明得到广泛的传播,另一种纸的艺术也同样肩负着传递民族文化的使命,这就是民间剪纸工艺。

中国民间剪纸工艺的主要从事者为妇女。掌握女红(gōng)是中国传统女性完美的一个重要标志,剪纸作为女红的必修技巧之一,也就成了女孩从小必须学习的手工艺。她们从前辈或姐妹那里学习剪纸,通过临剪、重剪、画剪等方式来描绘自己熟悉而热爱的事物,如鱼虫鸟兽、花草树、亭桥风景等,以至最后达到随心所欲、能信手剪出花样的境界。

今天给大家介绍我国剪纸艺术传承各地分布情况:

蔚县剪纸

河北蔚(yù)县剪纸,相传已有两百年历史。以窗花见长,“天皮亮”可说是最早的窗花形式,即在云母薄片上绘图着色进行装饰。后来河北武强县的木版水印窗花传入,吸取其色彩特点,仿“天皮亮”透明效果,以刻代剪,形成蔚县剪纸的独特风格。蔚县剪纸以“阴刻”和“色彩点染”为主,故有“三分工七分染”之说。题材多取自戏曲人物,也有花草鱼虫、飞禽走兽等吉祥形象。

脸谱剪纸

蔚县人民喜愛戏曲,是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背景。蔚县曾是一座历史名城,古称“蔚州”。是中原北方汉族与契丹、蒙古族、回族等民族的交汇之地,又是南来北往、东来西去的内地通往塞外之咽喉要道。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也带动此地文化的繁荣。蔚县剪纸中,戏曲人物最令人着迷。这源于他们有着喜爱戏曲的传统。因为喜爱戏曲,所以百姓家中的窗花、年画中,也少不了戏曲的影子,戏曲中的故事、戏曲中的人物、戏曲人物的脸谱、已成为当地窗花及年画中的重要题材。蔚县剪紙中的戏曲人物,有着戏曲舞台上鲜活的影子。性格化的脸谱,完美的装饰,包括脚下的朝靴,还有那一招一式的刻画,灵感都来源于戏台上。蔚县素有“八旺堡,八百戏楼”之称,每逢过年过节、赶集、赶庙会时,各村的戏楼前必是锣鼓喧天,一派热闹的景象。流传的戏曲种类也很多,河北梆子、京剧、豫剧及晋剧等,还有别具一格的蔚县秧歌;而剧目更是繁多,单河北梆子的传统剧目就有无数个。现保存的古戏楼就有三百多座,由此可见,河北蔚县剪纸及戏曲艺术充分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崇尚精神追求的审美气质。

晋南剪纸

山西民间剪纸的风格,总体来说,具有北方地区粗犷、雄壮、简练、纯朴的特点。但是,因地域环境、生活习俗、审美观念的不同,各地剪纸又有差异。如晋南、晋中、晋东南、晋西北、吕梁山区的剪纸,多为单色剪纸,风格质朴、粗犷。而流行于雁北地区的染色剪纸,则婉约典雅、小的寸许,精致灵巧,稚趣横生;大者有四角、六角、八角呼应的“团花”,素雅大方。忻州一带,欢庆春节,或操办婚事都要贴“全窗花”,即剪出柿子、如意、牡丹、佛手、莲花、桂花、笙等,祝愿新媳妇善于女红,早生贵子,美满幸福。

陕北剪纸

延川剪纸是陕西省延川县境内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延川剪纸源起于祈福驱祸的民间风俗,与民族图腾文化、生殖崇拜息息相关。延川历史上自然条件恶劣,又处边陲之地,天灾人祸不断,人民生活贫困,剪纸不仅是较经济实惠的一种美化家居的艺术,也是妇女祈福驱祸、追求平安幸福生活的内心表露。延川境内人文鼻祖伏羲曾长期在此生存劳动,并创立太极八卦图,故黄河文化积淀浓厚,剪纸体裁题材丰富。数千年来,延川剪纸保留了古老图腾文化、艺术形态和本原哲学的内涵,对中国民间美术乃至世界美术的发展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海派剪纸

海派剪纸艺术是具有上海文化特色的传统民间艺术。上海剪纸十九世纪已有出现,在一百年多年的历史演变中,随着工商业文明的发展,20世纪20、30年代的上海滩聚集了一批早期闯荡上海的剪纸艺人。他们在闹市区城隍庙、八仙桥(大世界)、提篮桥、玉佛寺、龙华寺等人流密集处摆摊剪卖或身背“乾坤箱”走街串巷、叫卖花样。他们根据顾客的需要创作各种绣品底样,大至门帘帐沿、被服枕套,小至镜服香囊、绢帕笔袋,可谓应有尽有,随客挑选定制。海派剪纸所使用的一些技艺技法包括其所使用的工具、表现手法以及剪刻基本步骤等等,与中国传统的剪纸技艺有着较为清晰的一脉相承关系,两者之间并没有较大的差别。如果要谈到上海剪纸的独特之处与创新特点,那么较为突出的是体现在它的艺术风格与文化个性上,其中较为重要的就是上海剪纸所具有的那种兼容并蓄,开拓创新的艺术风格。以往人们在论及上海文化的特点时,总是要赋予其一个独特的名称,那就是“海派"。所谓“海派”文化的真正含义,实际上就是指一种具有兼容并蓄、开拓创新,尤其是较多地吸收与融合了西方文化成分的文化特点与文化风格,而这种文化特点与文化风格在上海剪纸这种具有深厚的民间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上也同样有着十分鲜明突出的体现。上海剪纸逐渐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海派”风格,在中国剪纸这一传统技艺中具有相当地位。

扬州剪纸

扬州剪纸是南派剪纸的杰出代表,艺术历史悠久、一脉相承,是中国历史古老文化发展史和民间艺术形态之代表。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北朝古墓中,发现南北朝时期(年-年)的《对马》《对猴》等剪纸,这种剪纸是用古麻纸剪成。由此推断,扬州剪纸的出现大约在多年前。扬州剪纸作品一般素色为主,使得作品清新素雅。摒弃掉多余的颜色,除了清秀流畅的线条就是逼真写实的造型。

傣族剪纸

傣族剪纸是一种传统艺术,流传于云南傣族地区,最早见于一千五百年前,主要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其最早形式源于傣族祭祀仪式所用的纸幡,后来在佛教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充实发展,形成完善的剪纸并被广泛应用于祭祀、赕佛、丧葬、喜庆及居家装饰等方面。在芒市,几乎村村寨寨的傣族村民都能剪纸。剪纸一般用于刺绣样稿、装饰门楣、灯彩、旗幡、供品等。题材大多是花草鸟兽和各种几何形纹。常见图形既有龙凤、孔雀、大象、狮子、麒麟、马鹿、骏马、游鱼及各种奇兽异鸟,也有糯粘花、荷花、玫瑰花、菊花、茶花、杜鹃等花木,还有亭台楼阁、佛塔寺庙等建筑,形象生动,图案整齐,匀称美观,风格粗犷有力,朴实无华。傣族剪纸在当地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从剪纸内涵到外在表现形式诸方面均折射出傣族人民的历史文化传统、审美追求和独特的民族精神。

潮汕剪纸

潮州剪纸广东潮汕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主要分布在粤东地区。题材涉及花果、走兽、人物、风景和文字图案等,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潮州剪纸有纯色、多色、阳刻、阴刻等类型。纯色剪纸充分发挥“剪”的特点,以纤细秀丽的线条配合块面,并采用夸张、变形手法创作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佛山剪纸

佛山剪纸在本地传统民俗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无论岁时节日、婚丧嫁娶、寿辰祭祀、交际礼仪,以至人们日常生活用品,儿童玩具都喜欢用剪纸作装饰。佛山剪纸的题材,绝大多数是劳动群众所喜爱的,以及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人物和民间故事。如“龙”、“凤”、“鲤鱼”、“孔雀”、“四时瓜果”、“福禄寿全”、“和合二仙”、“六国封相”、“唐明皇游月殿”、“嫦娥奔月”、“八仙闹东海”、“赛龙舟”等等。作为传统历史文化名城,代代相传的佛山民俗,促进了剪纸的发展,使佛山古城更具民族文化特色。

辉县剪纸

辉县剪纸流传于河南省辉县市传统美术,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离辉县市沙窑乡、薄壁镇的五十多个村庄内。辉县剪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辉县剪纸起源于农耕社会,题材内容反映了农村社会和农民生活,散发出乡土气息。是以阳刻为主,构图朴实饱满,造型生动逼真,刀法精细流畅,色彩对比强烈。以人物、禽兽、花木、昆虫为表现内容,形象表达祛邪祈福之意。辉县剪纸,来源于毗邻的山西省,辉县西部山区和山西只有一个山头之隔,两地人民交往密切,剪纸风格受到山西剪纸的影响,是典型的中原风格,属于北方流派。

庆阳剪纸

庆阳剪纸是甘肃省镇原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庆阳剪纸雏形早在汉代就已出现,后来经过隋唐、宋、元、明、清几代的不断发展并逐渐走向了成熟。庆阳剪纸与当地民俗、生活联系紧密,它有前塬和山川两种主要风格。剪纸的颜色以红为主、辅以绿色,通常有单色、套色、染色之分。红色热烈、奔放,有庄严、肃穆、喜庆的视觉效果,可以增强剪纸艺术的青春感,给观众一种鲜活的生命感,同时,也能营造一种欢乐喜庆的祥和气氛,所以艺人们用红色来剪辑那些表示喜庆福寿、用来求吉纳福的题材,如“三羊开泰”“抓髻娃娃”“双鱼嬉莲”“五谷丰登”“二龙戏珠”等,诉说着数千年来汉民族对红色的喜爱与崇拜。

丰宁剪纸

方正剪纸是东北民间的一种特色剪纸,流行于黑龙江省方正县一带。方正剪纸起源于清代中晚期,已有余年的历史。清代中叶,随着东北地区的开禁,关内移民大量涌入黑龙江,带去了许多中原民族民间文化的成果,剪纸技艺即在这一时期传到方正。经过当地居民的不断努力,方正剪纸逐渐形成了与中原剪纸不同的地域特色。方正剪纸古朴纯美,充满艺术魅力,剪纸艺人师出多门,流派纷呈,其中以满族剪纸具代表性。满族人民信仰萨满教,崇拜自然,认为自然界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飞禽走兽、花草树木皆有神灵,从而对它们进行膜拜。其剪纸风格以人物及动植物形象,图腾文字等为元素相创造或相组合,祈求吉祥美满和幸福生活的表达方式。

烟台剪纸

烟台剪纸始于何时,方志少有记载。从传世的明代道教音乐剪纸、戚继光练兵的“盾牌舞”、“小刀舞”剪纸和明代中期表现南音演奏的剪纸来看,剪纸在烟台一带民间流行,至晚始于明朝。烟台剪纸以莱州、招远的墙花较为著名。从内容、题材上看,烟台剪纸深受胶东地域文化的影响。比如仙道文化在胶东文化中占重要地位,烟台民间关于道教、八仙文化的传说、音乐、戏曲等颇为丰富,蓬莱剪纸中关于八仙的题材非常多。烟台剪纸在整体风格上,表现出画面紧凑、线条挺拔流畅的特点。

雕花剪纸

鄂州雕花剪纸是湖北省鄂州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雕花剪纸艺术在明代时已流传到中国各地并趋近成熟,清朝年间,剪纸艺术的形式再一次丰富发展,剪纸艺术形式从“剪刀剪纸”发展出“小刀镂刻”,鄂州地区的雕花剪纸艺术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顶峰。鄂州雕花剪纸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样式、图案、寓意、色彩等都是基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作品中流露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瑞昌剪纸

瑞昌剪纸,在瑞昌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好曲烧好酒,好米锻好粑、求亲要巧姐,玲胧会剪花”。婚嫁中一般常用的剪纸绣花内容有“蝴蝶戏金瓜,喜鹊采梅、牛郎织女、龙凤呈祥、鸳鸯戏水、观音送子、金童玉女、榴开百子”等等纹样。瑞昌剪纸自古以来则一直被广大的劳苦大众视如艺术珍宝,长期用来表示他们“祈事禳灾、祈福增寿、祈求富贵”等美好希求,并以此来表示对节日的庆祝、对宗祖的崇敬、对婚嫁寿诞的美好祝愿、对已故亲人的深切悼念、对未来理想的追求等等。

自贡剪纸

自贡剪纸是四川省自贡市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艺术,其特点是质朴丰润,清新明快,拙中带巧,平里有奇,装饰味浓,现代感强。现代自贡剪纸作品纯朴古拙、情趣生动,以动静、阴阳、块线、疏密结合的手法,和独幅、组画、单色、彩色等表现形式将各种民间艺术融于剪纸作品中,深受人们喜爱。

泉州剪纸

泉州刻纸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据乾隆《泉州府志·风俗》等古籍、诗记述泉州刻纸,始于唐而盛于宋。每逢春节、元宵节和其他喜庆之日,人们习惯把剪纸覆盖于箱、笼、枕、被和坛口上,山区农家装饰窗户、碗橱和灶边及陶瓷器皿上以祈福驱邪,祈求风调雨顺,出海平安,民众向海讨生活,对大海十分敬畏。泉州刻纸浓缩了闽南装饰艺术的精华,在闽南民间艺术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在民俗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民间剪纸艺术之所以能流传延续如此漫长的时间,主要是依靠“传承”来达到目的,即上辈人通过言传身教,把一些民俗文化观念和剪纸中的艺术符号(即纹样)以及自己在剪纸创作中的创新和体验传给下一代,这个下一代也可能是自己家的,也可能是别人家的,不计报酬,完全开放地一代又一代地不断向下传递,从而传承、整合、发展、沿革至今天。由56个民族不同的剪纸风格共同汇聚成绚烂的中华文化,其传承的路程很漫长,但充满期待。关于未来,老一辈剪纸传承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创新、发展、传承上下功夫,吸引更多年轻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13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