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艺术的价值简牍书迹的分类及风格形

云南白癜风权威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17373.html

作者:张韬

与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金文相比,简牍书迹风格、类型的多样,亦是应该引起我们足够注意的。在篆书书体体系中,简牍书迹是一个不可轻易忽略的“家族”。在篆书书体的生成发展过程中,特别是时代的转折时期,简牍书迹的“传承”业绩是不可轻视的。

时代的变迁,文字书体的发展过渡等等社会的、书体的、艺术的某些形态,都在简牍书迹中烙上了深深的印记。简牍书迹一般是指书写在竹、木、帛、玉石片等物质材料上面的墨迹和朱色,如《侯马盟书》、《两汉棨信》(红色方帛)等。

从以时代为顺序的分析研究及近年地下文物出土情况看,在比较容易被人们接受的研究成果中,最有影响的简牍书迹当推年12月在山西侯马晋城遗址发掘出土的春秋晚期晋定公十五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年)的《侯马盟书》(内容为晋世卿赵鞅同卿大夫间举行盟誓的约信文书)及同时代的《温县盟书》(河南温县晋国遗址中发掘出土)。

简牍书迹按质地分,一般分为竹简、玉石片、帛书及纸墨迹等。在这几个类型中,以近年出土的竹简墨迹所占比例较大。玉石片及帛书等相对而言则少一些。现在能见到的比较有代表性的玉石片墨迹、帛书墨迹(照片与摹本)大概有战国时期的《侯马盟书》(玉石片,朱色)、《温县盟书》(玉石片,朱色)和《长沙楚帛书》(朱墨色),以及《西汉棨信》(红色方帛),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春秋事语》、《老子》甲种和乙种本、《战国纵横家书》等。

与帛书、玉石片墨迹相比,近年出土的竹简墨迹则非常多,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书法艺术上看都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的。近年出土的竹简中,篆书类的如:楚国《江陵望山竹简》、《信阳长台关竹简》,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简《语书》、《秦律十八种》、《秦律杂抄》、《效律》,及战国四川《青川郝家坪木牍》等,另外还有汉代的《敦煌玉门都尉简》、《居延太初三年简》、《敦煌天汉三年简》等墨迹。

上述的简牍书迹中,几种不同的体式的风格大体呈如下风貌。

1.春秋战国时期书写在玉石片上的《侯马盟书》、《温县盟书》的风格比较相近,均属于依据金文而成的“草篆”,简率潦草是其总体风格特征。

年9月出土于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中的《楚帛书》(33cm×41cm,中间毛笔书墨书两组字,一组13行,一组8行,四周有边文和图画,字迹漫漶,计约字)与其他帛书相比具有神秘的色彩。说其神秘,是因为:

①楚帛书包容了当时的宗教、哲学、绘画、文学、艺术等楚文化各个方面的内容。这不仅仅在楚帛书就是在目前出土的所有帛书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②帛书的四周分别由十二种动物图形及花卉图案环绕,形成一个方形的周边。其中较能清晰分辨的动物有象形的猴子、牛、鹿、鹤、凤等及人头兽身的怪物。十二种动物图形可能代表的是每年的十二个月份。从中可看出楚人对天体、宇宙、四季轮回、生生不息的自然生命、自然规律的向往。

③帛书的墨迹充满生命活力,字形扁小,线条轻松流畅,给人一种活泼、欢快的享受。楚帛书所具有的浓郁的宗教、哲学色彩,文学、艺术的美的意蕴,对天体、宇宙、自然规律的向往与认识以及它所具有的书法艺术上的独特风格,为后人提供了一件研究楚文化不可多得的参考依据,这就是楚帛书的神秘和它的价值。

2.其他时代的帛书如《春秋事语》、《战国纵横家书》及汉代的帛书《老子》甲种本、乙种本等,在书体上介于向隶书的转换时期。因此无论从结体、用笔还是章法上都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特征。这正是为转折期篆书书体所具有的“史”的意义与研究价值。

相对于金文与汉隶而言,帛书的篆书的结构显得比较活泼、灵动,是动态型的。结体上打破了汉字方块组合的程式,纵横交错,欹侧万千。用笔上随势而行,无拘无束。章法上参差错落,表现出由篆书向隶书过渡这一特殊的书体形态。

3.竹简墨迹。篆书书体的竹简墨迹,以春秋时代、战国楚、秦等出土的为要,内容包括军事、法律等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用毛笔写在竹片上的墨迹,世称“竹简古文”。整体风格为尖笔错落,方圆兼得,结构上是左右飞扬之势,世人也有将这批竹简称为“古隶”的说法。作为向隶书过渡时期的篆书,在竹简墨迹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竹简篆书在承袭金文的用笔、结体等特点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物质材料的优势,向着更自由更开放的方向发展。再加上竹片的自然肌理、竖长形状等特点,更加重了线条滞涩及右冲右突的横向取势的美感作用,使快捷爽利的线条及呈横向欲飞的体势具有自然、活泼的审美意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13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