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下面所说的运笔姿势是在前面讲过的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基础上的,(请看前面我的两篇文章)如果您执笔姿势与坐姿与我讲的不同,也许下面我的方法不太适合您。
优美的书法作品,是手利用笔在纸上舞蹈。和舞台上芭蕾舞运动方法类似,只不过舞蹈结束,动作不留痕;而书法,把舞蹈动作的轨迹用墨记录了下来。
在纸上,手的动作应该富于变化,这样才能创造出丰富的笔画,我们也称之为线条,比较专业些。一幅书法作品,线条多样,作品才好看,耐人品味。很多初学者对这个说法也不太理解,举个栗子,赏花者要欣赏百花园里的花,她是喜欢看到姿态万千还是朵朵相同呢?还有,我们听一首歌,如果每一句都一个旋律,您是不是会厌倦?
因为硬笔书法传承于毛笔书法,所以变化线条的方法类似于毛笔,而且逊色于毛笔,这是因为硬笔笔尖无法表现明显的粗细、润燥、滑涩的对比效果,所以艺术效果较毛笔平淡了些。但是变化还是可以制造一些的,从线条的外观来说,也会有粗细、浓淡、方圆、干湿、长短的不同。在书写过程中,如何指挥笔出现上述艺术效果,就是我们要说的运笔方法。
首先,小臂和手在纸上的运动宏观上应该是随着字的右移或者下移(视格子为横格或竖格的不同),这个不用多说。
纸上的硬笔字太小,不会涉及悬腕和枕腕。黑板或者墙上的粉笔字则不同,需要悬腕书写,挑战更大。
这里我重点要谈的就是手腕与纸接触状态下,手怎样指挥笔运动舞蹈起来。
主要有四种动作:
一是顿笔。顿笔实际就是我们常说的按笔,这需要力气,很简单往下按的动作大家都会,比如长横的起笔处,人们常常先按下去,然后才写字。这里就像舞蹈中的“起泛儿”,就是跳起来前要先蹲下去,动作才会更有弹力。这是个蓄积力量的开端。写长横的收笔也经常要按笔,典型的长横两头粗的形状都是用力按笔制造的。还有横折的转折处,长横的捺脚等等。顿笔用来制造粗、浓、方的外观效果。
二是提笔。就像芭蕾中提起脚尖。提和按对比才会有概念。再用横来说明。长横开端顿笔后,笔和手的路线转成横向,这时手要从刚才的重压改成垂直向上方弹起,不是猛然弹起一个动作,是要边弹起边向右运动整个横的中间的部分,相对两端的按笔,都是提笔制造的。提笔经常用来制造细、淡的效果。
三是弹笔。弹笔属于提笔的一种,提笔动作有快的有慢的,弹笔属于快写,快速弹出,经常制造出锋利尖细的笔画,尖细的笔画使得作品更加精细、精致,就像图片提高分辨率后的效果,让观者能看清楚舞者动作的微小之处,有明察秋毫过瘾的感觉。但是一篇作品中弹笔不要过分多,否则作品整体锋芒外露,给人过度的视觉刺激。
四是跳笔。比如四点底,四个点不连接,但是气息是连贯的,就像脚尖在几个点位间跳过。除了四点底,书法家故意制造的跳跃线条很多,比如月字里面两个小横,草字头两个短竖,都是由其它点画变化成的跳跃的点,折笔平拖写长线显得有动感和节奏感,试想,舞者一个节奏走平常步态和跳跃式前进,哪个更美?不过,跳笔也是按和提结合转换制作出来的,你看,每一个点都是经历了按笔-提笔弹出的过程。
五是滑笔。均匀用力滑行较长的路线,如长横、长竖的中间行笔部分,这个动作要用冰上芭蕾来打比方了,遇到较长的线,又想表现优美流畅的效果时,采用这个动作。这样的动作有时是比较重的按笔滑过,有时是轻盈的提笔滑过,提按与否,要看作者想创造什么样的线条而定。
六是转笔。手腕转动,指挥笔上下翻转,简单的回环如提手的短横结束时,向上转动手腕去写竖的动作,复杂的连续回环动作多见于草书,如临写王羲之的“气力复何如”几个字。这样的运笔难度系数高,速度快造型准同时要做到。
用文字表述总觉还是不够形象,也许很多朋友还是看不懂说的些啥,接下来我会就这个话题做一期视频,如果您希望看到什么解答,请提前留言告诉我。
还有一个问题,想和朋友们探讨,我唠叨了这么多姿势的看法,其实我觉得姿势在书法中不是致命问题,养成良好的姿势固然对灵活控笔有很大影响,但是如果有些人习惯难改,或者手的生理构造特殊,无法按书法上常规的方法执笔,也是能写出好字的,不信您看很多残疾人书法家的例子。其实练字练的不是手,是脑细胞,练字久了,熟知了法帖的形态特点,洞悉了书法审美规律,自己创作的时候,自然会用这些规律指导自己,把诸多法帖中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创造中,就算拿笔姿势不讲究,甚至不用手拿笔,用脚、嘴不也是写得很好吗?总之一句话,您别把书法这事儿看得太玄乎,多把注意力放在临摹法帖和研究书法审美上,积累多了,您不比书法家功力差。
本文插图均为作者自制,请勿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