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画笔起稿,在一块木板上勾勒一幅“江南水乡图”;分版与上版的过程,让不同的颜色重叠衔接;拿起刻刀,在点、旋、挑、压之际,感受版面肌理的变化,看画面轮廓慢慢呈现;纸张拓印之后,一片“江南水乡”图景跃然其上,“氤氲水汽”扑面而来……
不要误会,这并不是职业的版画制作人在工作。参与其中的,是来自上海市紫竹园中学的高中学生们,对他们来说,这样的“版画课堂”只是学校众多美术课程中的一个“日常片段”。在这座美育生态场里,“美”成为无处不在的养分,滋养着紫竹园中学的学生们向“美”而生、茁壮成长。
紫竹园中学学子正在学习版画制作
全员渗透:
%普及的美育课堂,让人人都能“向美而生”
上海市紫竹园中学建校于年。建校伊始,“以美立校”的序幕也同步拉开,并在接下来的20余年里完成了“以美兴校”“以美强校”的层层升级。紫竹园中学这种对美的坚守,从刚迈进这座校园的高一学生要学的课程里便可一窥全貌。
校园涂鸦墙绘
从静物的光影到百态的人物,从七彩的繁花到城市的轮廓……一切皆可在笔下勾勒。素描与进阶素描、速写与进阶速写、色彩与进阶色彩、风景写生、艺术鉴赏,每一项课程都为刚入校的学生打开一扇“艺术之门”,供他们自由出入于那藏在门后的“瑰丽世界”。“艺术的门前”来者不拒,紫竹园中学的这些美术课堂普及率一直高达%。
校长张敏介绍,为了让美育走进每一位学生的心里,学校构建的“全景式美术课程群”充分考量了学生的学情和课程的内在逻辑性。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上述的几门课程向学生全员渗透,正是希望在基础性学力和兴趣上为他们奠基。
学生在电影博物馆学习
%普及,就意味着很多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也要动手参与到素描、速写、艺术鉴赏等课程的行列中来。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发现自我、发现世界的机会。“雁过留痕。即便没有帮助学生发掘出新的艺术潜能,也帮助他们培养了一双‘美的眼睛’,帮助他们用另一种角度看世界、看待生活、见证成长。”
美育不是各自为营、闭门造车。在每个学期,紫竹园中学都会多次举办艺术展,把优秀学生作品拿出来,供大家一同鉴赏、一同交流。小到身边一盆绿意葱茏的植物、一只在水边散步的白鹭,大到为走在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们”加油打气、为祖国母亲庆生,都成了同学们画笔下的题材。或油画、或素描,一张画纸不仅记录着生活,也抒发着他们的感动与梦想。
以艺抗疫绘画《重逢春日》
张敏介绍,%的美育普及率得益于学校全方位的“生态保障”。
紫竹园中学一方面组建各专业工作室,布局传统文化体验区、综合材料实践区、现代艺术设计区、基础造型学习区、基础造型创作区等“硬件配备”,一方面打造从全国各大艺术院毕业的强大艺术教师团队,自编出版学习用书,并与中国美术学院、东华大学时尚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美国肯德艺术设计学院、美国纽约设计高中等校共建共享课程,夯实“软件配备”。
这样“软硬兼施”之下,“真美育人”的大空间至此浑然成型。
“美丽中国·绿韵炫动”银奖作品“我们心中的上海建筑”
“美创”特色:
从“实践课堂”到“创意萌发”的进阶之路
紫竹园中学学子在户外写生
如果要帮助过去、现代和未来的人设计服装和饰品,你会怎么做?需要怎样构思?要用到哪些材料?如何拼接?
这是紫竹园中学高一、高二年级正在举行的一场环保服饰秀——《演变》。本着取材环保和符合审美的双重考量,紫竹园中学的学生充分开动脑筋:原始人的饰品可以用牛角扣和麻绳串起来做成“项圈”,汉朝的饰品可以是硬纸板、布料花边、塑料串珠、热熔胶组装而成的“冠冕”,唐朝的头饰可以由小方巾、皮筋、扎染燃料扎成,清朝的“旗头”可以由旗头底板、糖果、大头针组成。另外还有曲裾深衣、大袖衫、旗服、嘉柏丽尔·香奈儿、彼埃·蒙德里安、第五元素等服装的设计……同学们拿出手的作品,既有对中外艺术的传承和借鉴,也有和小伙伴们一起“脑洞大开”的创新。
学生在动手设计服饰
完成了首饰和衣服的设计之后,还有“模特”身穿小伙伴们的设计作品来展示效果。身穿一件“湮灭”风衣,手戴pvc板制作的“湮灭”腕带……类似这种拉风的形象,不仅再现了电影《湮灭》中对未来世界的幻想,更在欢声笑语中激发了学生们的动手动脑能力。
这种给学生留足了创造空间的课堂,脱离不了学校对“美创”的持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4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