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火炬点亮冬奥会的光芒,用拼搏写下冬奧赛场的辉煌,用黄皮肤凝聚全世界的目光,用中国红引领五大洲的方向。祝福祖国,祝福中华健儿,冬奧会梦想成真!
程璐,年生,江苏人,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MFA艺术硕士,现代艺术家协会理事,一级美术师,当代艺术家。
参展经历:
年6月于无形画廊举办三联展《太行三人行》写生作品展
年5月于中国在线艺术网第七十一期推荐艺术家发表《云境》系列作品
年4月现代艺术家协会《华粹杯》一等奖及新晋艺术家
年1月程璐国画作品推荐艺术家
年4月作品入编《中国书画大百科》
年5月作品入编《中国书画作品集》5月份期刊
作品欣赏
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淡静,空旷的山,只有流水载着落花慢慢地诉说着春去人空的惆怅。“短长亭,古今情,楼外凉蟾一晕生,雨余山更青。暮云平,暮山横,几叶秋声和雁生,行人不要听"。这是一卷富有禅意的图画,行人一阵一阵地更换驿所这长短亭是人们离别的见证。
羁人在楼上向外远望,只有天上一钩新月和雨后明灭的夜山。落日下的寒云堆积在天际,横亘的晚山与暮云交织在一起。走在山间的行人在缓慢而沉重地走着,时而听见天边寻归的雁声和沙沙的落叶声,行人哪能听得下去吗?“"柴门深掩雪洋洋,榾拙炉头煮酒香。最是诗人安稳处,一编文字一烟香"。皑皑的白雪下的真大,把柴门深深的掩埋起来。屋内的诗人却悠闲地翻着书,眼睛盯着由断柴架起炉灶煮着的酒香味慢慢地溢散出来,一边整理着文稿一边陶醉在酒香里。
我对山水的映象很深,它的山石庞大而有力量,石纹因多年的风化呈现出的肌理特别有画面感,尤其是秋季及初春,山林中的树多半还是秃噜的,厚厚的禿树林中露出山石的文脉,整座连绵的山脉也全显露出来,这让我时常想起北宋的山水画,他的气势凝重,庄严。我不禁感叹自然的力量与魅力,山水画本质上是人们对自然,对环境的认识与表现,“外师造化,终得心源”,艺术来自现实美,以现实美为源泉。但是,这种现实美在成为艺术美之前,要经过人为的主观情思的熔铸与再造。对自然的取舍、提炼便成为了画者内心独白的表现形式,这种形式来源于自然,寄托于自然。
对自然的提炼便是形式,形式的母体便是自然。两者互相渗透,不可分割。重自然者,笔下多繁笔,平,无主次,易杂乱无章,重形式者,下笔简单,不生动,画面轻浮,不能深入。所以既要尊重自然,又要注意形式,二者相辅相成,笔下自然流露,无刻意,不做作。在当下,要在作品中体现个人思想与个性,就应该把自己的情感加在画面中,画画原本应是凭着直觉和本能,顺其自然,不为任何事所累儿童的涂鸦及他们异想天开的境界是如此可贵,如此伟大。所以山水画如何与时代环境相结合,从当代的审美角度去表现新的意念,新的空间,新的形式,观念改变了,才能呈现新的画面。现代人应该是无所谓纯粹的中国传统绘画还是西方绘画,重要的是该说的东西,说清楚明白。
画面的起承转合是作品的结合之处,笔的力度会随着山势的走向变化,每到之处都是不一样的表现,面对画纸我们所表现的是山的结构,用自己的表现手法去丰富画面,在传统的绘画中文人墨客多以山水寄情,放肆于自然万物之间,或欢笑或悲悯或奔放或收敛,“披图幽对,坐穷八荒”,坦荡淋漓之气油然而生。
作品绘画追求飘渺的意境,将江南文人阴柔与北派山水的笔力相结合,大胆明确的构成,努力去揭示自然山水的内在节律和本质面貌。
文/程璐
落笔钧直凝铁线山水情旷生气韵
——记著名画家程璐
山水画在千年的传承过程当中,积淀成非常严谨的法度体系,当代画家的修炼需要对这些法度进行全面而精湛的传承。但是受西画的影响,传统法度东风渐弱,让中国画特别是中国山水画失去了太多的东方审美意趣。面对中国画法的渐变,当代著名画家程璐女士能逆势而上,不入俗流,坚持师古法师造化,把中国山水的审美风貌重新定位于东方式的气韵生动,既是个人丹青修炼的非凡,也是传统绘画文化经由她的塑造重现魅力的功德。
她的山水画用笔非常老硬苍劲,虽然是一位纤纤女仙子,但是手腕执笔如钢打铁铸,可以刻画山石与枯木锐枝的传神体貌。落笔钧直,苍劲有力,状如铁线,可谓是为山水立骨的典范。短粗而有力的线条应用非常庞杂,芝麻雨点皴多如牛毛,整个画面显得细致细腻浑然严谨,这就是她的积墨法度对于线条的把握非常精确的原因。结组有序,无论细劲的线条如何众多,也不会让一根线条成为笔下的散兵游勇,这种画法远师荆浩李成,再师范宽黄公望,成为师法先贤的精湛。然后能够融会贯通,化解自己笔墨下的洒脱自如。观赏她的绘画作品,满满的宋元法度。传承古法可谓是汗牛充栋,正宗非凡。
水墨的铺陈手法主要是干皴湿染的灵活调动,或用淡墨与浓墨相互积存,或用干笔与湿笔相互叠加,从湿入干,从干入湿,既避免用墨呆板死腻的一踏糊涂,又把北宗山水的浑然苍茫的层次分明写意的惟妙惟肖,创作出气韵生动的典范,也是骨法用笔的新景观。在经过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的形神塑造和位置的智慧经营,让她的山水画从古风中来,向时尚中去,成为当代画坛能够写宋元真经,且切题当代审美的领导者。
程璐女士的山水作品,虽然以师法古法为要妙,但是她不以粉本为上,总是在传移摹写古代佳作的过程中,体现出与古法对话的平等,不做画奴,不失自我,然后生成我施我法的境界。所以她的山水创作最后也是介入了外师造化中的心源的体验,观崇山峻岭,经过写生积累,把观赏真山真水所得的视觉经验,提炼成笔墨下的风行雨霁和云烟浩荡。
落笔钧直凝铁线,山水情旷生气韵。构图以高远为主,写云上山巅,层层矗云去,斧劈是峭险,在上屠浮云下览深谷的章法构造中,把北宗山水的雄奇险峻表现得痛快淋漓,磅礴雄伟。恰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哲学风范。仰观她的山水,可居可游,可以体验心驻清凉世界的修身惬意。山水适情养心,不是呆板的画匠范式,而是创作灵光的品逸表现。功鉴于此,可知脱俗!
著名书画评论家史峰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