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老人无论做木匠、绘画、雕章、书法,既师古而又非泥古不化。他年轻时学何绍基字体,达到酷似,但后来又发展成独具一格。
他的工笔画亦可与古人媲美,在湘潭纪念大会上展出的《仕女图》就是以细腻取胜;
齐白石作品《执花仕女图》收录于:齐白石全集·早期绘画卷
齐白石全集·早期绘画卷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旗舰店¥.8购买《齐白石全集·早期绘画卷》中记载了齐白石也同时学习八大山人的大写意笔调,画出的作品显得格外传神,饶有风趣。比如他画蜻蜓,翅翼细薄透明,触角如丝,清晰明快,这就是他灵巧地运用兼工带写的两种表现手法的结果。
但老人并不满足于此,他从多年的艺术实践中体会到“大笔墨之画难得形似,纤细笔墨之画难得传神”,“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为此,决定在技法上来个大的变革,是称“衰年变法”。他告友人曰:“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乃余或可自问快心事也。”
齐白石作品《西城三怪图》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变法终于取得成功。这时他已是年近“古稀”的人了,但他却高兴地作诗抒怀:“扫除凡格总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老把精神苦抛掷,功夫深浅心自明。”
仅虾之画法,即经数变。初只略似,一变逼真,再变色分浓淡,跃然纸上,经此三变,才自觉“吾画虾数十年始得其神”。他画的虾,壳亮透明,游姿千态,栩栩如生。
齐白石作品《青蛙图》
他的变法,不仅表现在形式上达到了“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妙境,而且从内容上突破了士大夫阶级喜爱的隐逸山水、出世仙佛、富贵花卉等题材,将描绘对象引向民间。山塘茅屋,竹篱牵牛,白菜萝卜,辣椒倭瓜,鱼虾蛙蟹,猪牛鸡犬,甚至普通劳动工具也都进入了高雅画堂。
他画了一幅搂草的柴耙,首题“余欲大翻陈案,将少小时所用之物器一一画之。”画左又为柴耙题诗道:“似爪不似龙与鹰,搜枯爬烂七钱轻。(念小时买柴爬于东邻,七齿者需钱七文。)入山不取丝毫碧,过草如梳鬓发青。……儿童相聚常嬉戏,并欲争骑竹马行。”入山不取丝毫碧,过草如梳鬓发青,还供儿童当马骑,多么可爱的形象。没有对劳动、对人民深切的感情,就不屑于画这样的画,更写不出这样的诗。
齐白石作品《荷花鸳鸯图》
不仅上述这些题材来自生活,就是他所绘的花鸟也都不是照抄古人之作,而是自己从生活中观察、体验来的。因此无论他画什么,都摆脱了过去文人对待生活的那种冷逸的情调,而是充满着生活气息。他一生中画了四万多张画,达到了他给自己规定的目标:“为万虫写照,代百鸟传神。”看了他的画,不仅激发人们热爱生活,也促使人们热爱大自然。
我感到白石老人在国画艺术的形式与内容上的“变法”,其意义是无比宏大、深远的。他把国粹与普通劳动者的生活结合起来,开创了中国画的一代新风,这在我国绘画史上可以说是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
(本文图片素材源于齐白石传人书画网)
上海齐白石书画院院长-汤发周分享:年,齐白石遇见了梅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