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https://m.39.net/disease/a_5456688.html
一百年的跨越,一幅中国汽车设计美学的画卷徐徐展开
文/jadoo
汽车这枚“矫情”的工业制品诞生的一个多世纪以来,已逐渐从单纯强调实用性的交通工具变成了人们的出行伙伴,如何在原本冰冷的奔跑机器内注入人类能与之交流的灵魂?设计美学是最基础的方法,也是一门让设计师追求了毕生的学问。
众所周知,德国发明家卡尔·奔驰在年设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实际应用内燃机驱动的三轮汽车。但当时的设计并没有把“美学”考虑在内,而是完全出于实用性的考量。在我看来,汽车诞生半个多世纪之后才真正迎来了“设计美学”的“黄金时代”。
△BMWCoupe()
那是二战战火洗礼过后的50年代,虽然战争给汽车制造商们带来了严重的干扰,但却带来了重要且新颖的汽车设计思路。欧洲车在“Ponton”设计潮流的思路下,流畅线条和空气动力学被玩地出神入化。
而美国车却在设计上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超长超宽的车体、多彩的车漆加上闪闪发光的镀铬,这是美国车的“浮夸年代”。之后的岁月中,浑身“肌肉线条”的PonyCar代替“嬉皮士们”成为了主流,而紧凑经济的日系小车也顶着“实用主义”的光环在全球各大汽车市场抢占份额。
△CadillacEldorado()
20世纪后半叶,几乎每一个十年,汽车产品设计美学便会换一个风向标。60年代的摩登浮夸、70年代的多彩复古、80年代的未来科技风以及90年代的街头竞技范儿,它们是一个时代的缩影,经典到无以复加,但在我看来,却拥有一个“遗憾”——它们不是中国的汽车美学,不是中国的汽车文化。
当然,这其中有着深厚的历史原因。但是来到21世纪的今天,在中国汽车民族工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在东西方壁垒被打破的今天,中国汽车产品应该有着更为符合时代的美学设计。
这种设计应当拥有引流潮流的独特个性;应该是东方内敛含蓄与西方外放张扬的融合共通,应该是东方哲学与西方美学刚柔并蓄的展现。只有这样的产品设计才能称得上是符合时代的汽车设计美学!
那怎样的设计美学才能算是融合东西之美,刚柔并济,引领潮流呢?或许我们可以从吉利设计师的做法来一窥究竟。
从吉利的旗舰车型中不难看出,设计师将东西方融合理念的运用发挥到了淋漓尽致。以星越为例,我对它的初步印象是“时尚、运动、精致”,但仔细观察它的细节之后,你会发现从内到外,在整体设计上它不仅有源自国外汽车品牌的设计手法,更有着诸多特显中国特色的元素。
比如星越上窄下宽的进气格栅前脸设计,如狮子瞄准猎物时露出獠牙,据说设计师的灵感来自狮子的嘶吼,包括星越的侧身线条也是取自于猎豹猎食的瞬间,这种“仿生类”设计手法此前在不少国外品牌车型上已有过先例,比如车迷熟知的大众甲壳虫、经典的奔驰“鸥翼门”、捷豹的“豹力美学”家族式设计等等,这些都是西方品牌做设计时的主流思路。
但也正如我说的,星越这款车上还有一些细节设计则是创新且独有的,比如“回纹式进气格栅”与“斗转星移”的轨迹结合,在经典传承的基础上再次创新,更具科技感与侵略性。
内饰部分,排挡区与大灯高度调节开关等诸多细节融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吉利回形家族元素,在和谐统一的基调中强化了中式情感与吉利品牌之间的呼应与关联。除此之外,具有“中式折纸艺术形态”的车门板设计以及采用了“阴阳”与“翻转”的设计理念的空调出风口亦是“中式美学”的体现。
西方设计的手法技巧加上中式美学的特征元素,二者高度融合,在吉利星越这款车上相辅相成,而这便是品牌设计师通过吉利星越传递而出的“美学”。事实上,不同设计风格的交融碰撞已经成为如今汽车设计圈的潮流标志,而吉利汽车作为中国自主品牌的代表,正在引领了这样的设计潮流,并不断向上发展。
当然,不得不提的还有吉利icon这款充满未来感的SUV车型。
吉利汽车造型设计领军人GuyBurgoyne和他的设计师团队在设计这款吉利车型的过程中,以西方设计师擅长的极简主义(回归纯粹的简洁)作为主基调,辅以“时光竞速美学”,融入了“时间符号”、“圆角矩形”及“星群图谱”三大设计元素,这不仅让新车看上去更具辨识度,更是将中西合璧、刚柔并济的理念延伸至前脸格栅、头尾灯组、侧身线条、隐藏把手、车顶、轮毂等细节之处。
最后,值得一提的一点是,吉利icon这款车型可谓是吉利汽车全球造型设计体系合力而为的结晶,其外观设计由吉利巴塞罗那造型中心操刀,内饰由吉利加利福尼亚造型中心完成,而上海造型中心又将其方案进行了改良,最终呈现出了让全球瞩目的吉利设计美学。
曾几何时,当中国造车势力刚刚萌芽,设计美学还不是造车的首要考量之时,他们不会料到,多年之后,以吉利为代表的设计美学已经逐渐成为中国汽车行走世界舞台的名片。
这个过程中,饱含着吉利汽车作为民族品牌不懈的努力与奋斗,中西合璧、刚柔并济、创新突破,打造出专属中国人的汽车美学、为自主品牌设计向上竖立标杆。汽车圈的中式审美,从吉利设计美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