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的前世今生,你了解多少

白癜风有好的治疗方法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120/5208500.html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从古代到近代,中国的绘画艺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奔腾不息,其扑朔迷离的历史过往让许多对此感兴趣的人忍不住想深入一探究竟。

关于中国绘画艺术的历史起源,这或许像中国的历史一样令人捉摸不透!瑾以此文作为学习交流参考,无资格代表真实历史。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历史,让喜爱绘画的你们对中国绘画历史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中国的绘画历史可以溯源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距今至少有七千余年的历史;最初的中国绘画,是画在陶器、地面、和岩壁上的,渐而发展到画在墙壁、绢、和纸上。使用的基本工具是毛笔和墨,以及天然矿物质颜料。在无数画家不断探索、创新的努力之下,逐渐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并有着自己独立的绘画美学体系。

01石器时代——岩石上的艺术

石器时代可以说是中国绘画的萌芽时期,随着石器制作工艺的进步,原始的工艺美术悄然发展起来。在若干年以前,我们掌握的中国绘画实例还只是画在陶瓷器皿上的新石器时代的纹饰,但是随着中国省内陆续发现了许多岩画,这让史学家们将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前推至旧石器时代,内蒙古阴山岩画就是最早的岩画之一。

内蒙古阴山岩画,石器时代,雕凿在阴山山脉岩石上。

在云南沧源发现的岩画反映了当时人类的生产生活,包括狩猎、舞蹈、祭祀、战争。岩画的构图更趋于复杂,所表现的内容也由单个的物体发展为互相关联的具有动态感的人;这些岩画的发现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绘画发展起源的一个重要时期。

云南沧源发现的岩画,新石器时代。

在青海大通出土的马家窑类型的舞蹈纹彩陶盆,描绘了氏族成员欢快起舞的景象,堪称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的杰作。

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年出土于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墓地,为新石器时代后期陶器。

02先秦——宗教神话崇拜绘画发展

在整个“先秦”时代中,春秋以前属于奴隶制社会,战国以后进入了封建社会。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手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青铜文明”。那时候统治阶级的需要带动了美术工艺各门类的发展,绘画也不例外,有了很大的发展。

我们现在发现的先秦绘画遗迹屈指可数,这可能与那时候的绘画材料有关,大部分的绘画都绘制在易于腐烂的木质材料和布帛上。在商代王室的墓葬中也发现了很多木质品上的漆画残留,可见用漆作为颜料绘制器物在当时已很广泛了。

值得庆幸的是,在长沙的楚墓中先后出土了两幅战国时期的带有旌幡性质的帛画,为我们了解研究先秦时期的绘画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依据。

《人物龙凤帛画》,年出土于陈家大山楚墓中,战国中晚期,现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人物龙凤帛画》是中国乃至世界年代最早的帛画之一。

《人物御龙帛画》,年在长沙子弹库楚墓中出土,战国中晚期,现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描绘飞腾的神龙、神凤引导墓主人灵魂升天,体现了楚人以“凤鸟”为图腾等文化特征。

中国人物画到底起源于何时呢?虽然史学界还没有确切定论,但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中国人物画就是这两幅帛画,二者并称为先秦绘画艺术中的双璧。有学者认为,两图大致确立了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基本表现手法。

03秦汉——封建礼教等绘画形式的兴盛

秦汉时期是中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统治者为了宣扬王权和功业而进行艺术活动,间接促进了绘画的发展。在西汉的武帝、昭帝、宣帝的时候,绘画成了奖赏功臣的重要方式,宫殿壁画建树非凡。秦汉时期的绘画艺术大致包括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帛画等门类。

在《人物御龙帛画》和《人物龙凤帛画》中,只是描绘墓主人升天的内容,而马王堆一号、三号汉墓出土的两幅T型帛画,则描绘了天上、人间、地狱三界,内容要复杂许多,说明了古人宗教信仰的不断演进变化和绘画技巧的不断提升。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T型帛画,丝帛,西汉,现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T型帛画,西汉,现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T型帛画的墓主人形象。

04魏晋南北朝——人物(宗教)画的兴起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艺术上的变化更多的是体现在书法艺术方面,这时候楷书真正出现了。绘画艺术的变化虽然没有书法艺术变化明显,但是随着整个社会风气的变化,以及崇佛思想的影响,都让原本简略明晰的绘画进一步变得繁复起来。

在这一时期,人物画(包括佛教人物画)和走兽画发展得尤为突出,而中国绘画中的其它门类还远未成熟,东晋顾恺之的传世作品《洛神赋图》中出现的山水只是作为人物故事画的衬景,直到南北朝后期山水画才逐步独立出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的绘画主要是为政教服务的,绘画具有对人的教化功能,这也是那时候绘画的一个主要特点。

《洛神赋图》卷(宋摹)局部,东晋,顾恺之,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

由于顾恺之所作原本现已失传,仅存数套摹本传世,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女史箴图》卷(宋摹)局部,东晋,顾恺之绘,纸本,墨笔,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

顾恺之原作现已失传,现存《女史箴图》最早的画本是唐代摹本,原为清宫旧藏,由于八国联军侵华流失国外,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由于英国方面相关知识的欠缺,明清时期文人留下的题跋都被残忍无情地裁剪下来,形成了历史断层。此卷为宋人摹本,全图有画11段。

05隋朝——山水画崭露头角

隋代的绘画风格承前启后,有“细密精致而臻丽”的特点。来自各地的画家集中在隋朝国都及其附近,大多擅长宗教题材,也善于描写贵族生活。山水作为人物活动的环境,重视了比例,较好地表现出“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空间效果,山水画开始独立出来。

《游春图》卷,隋,展子虔作,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游春图》卷历来被认为是隋朝画家展子虔的作品,代表了中国早期山水画的面貌。但是近些年有学者对于这幅作品的作者和时代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引起了讨论。

06唐朝——绘画艺术上的全面发展

唐代的绘画在隋的基础上有了全面的发展,初唐时期的人物画发展最大,山水画则沿袭隋代的细密作风,花鸟画已经出现个别名家,宗教绘画的世俗化倾向逐渐明显和增多。

盛唐时期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以吴道子、张萱为代表的人物仕女画,从政治层面转变为日常生活,描绘更加生动形象;山水画已经有了独立地位,代表画家有李昭道;花鸟画的发展虽然没有人物画和山水画发展成熟,但是在牛马画方面很有成就,代表画家有韩滉。

《龙舟竞渡图》页,唐,李昭道绘,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五牛图》卷(局部),唐,韩滉作,纸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中晚唐的绘画继承发展盛唐时期的绘画风格,人物仕女画和宗教画日益完善,代表画家有周昉;山水画方面开始盛行树石题材,用重墨,泼墨山水的风格也开始出现;花鸟画的发展也日趋完善。

《挥扇仕女图》卷(局部),传为唐代周昉绘,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07五代两宋——宫廷绘画的确立与完备

五代十国历时53年,虽然处在战乱纷争阶段,但是并没有停止绘画创作,仍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五代十国的书画,在唐代和宋代之间起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不管是人物、山水,还是花鸟画啊,都在前代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中原地区的战乱,也没有让寺庙壁画的创作停止,但是风格都依托于吴道子的风格之下。同处于这个时代的花鸟画就显得格外精致了,五代的黄筌父子不断完善花鸟画并将它发扬光大。

《写生珍禽图》卷,五代,黄筌,绢本,设色,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北宋继承了前朝的旧制,并在宫廷中设立了“翰林书画院”,对宋代绘画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培养和教育了大批的绘画人才。徽宗赵佶时的画院日趋完备,“画学”也被正式列入科举之中,天下的画家可以通过应试而入宫为官。这是中国历史上宫廷绘画最为兴盛的时期。北宋在山水画方面的创作最为突出,花鸟画在宫廷绘画中占有主要地位;在风俗画和人物画的创作上,代表人物有张择端。

《十咏图》卷,北宋,张先绘,绢本,淡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明上河图》卷(局部),北宋,张择端作,绢本,淡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的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号称“南宋四大家”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他们各自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文人画中米友仁的“云山墨戏”,扬无咎的墨梅,赵孟坚的水仙兰花都被世人所看重。被称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在南宋已基本成为文人画的固定题材。

《墨兰图》卷,南宋,赵孟坚作,纸本,淡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云山墨戏图》卷,(传)南宋米友仁绘,纸本,墨笔,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四梅花图》卷(第四段),宋,扬无咎作,纸本,水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四梅花图》卷(第二段),宋,扬无咎作,纸本,水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雪树寒禽图》轴,南宋,李迪,绢本,设色,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此图描绘了覆雪的竹叶,轻染薄雪的棘枝,以及悄立枝头栖息的伯劳鸟。

08辽金元——文人画的盛行

由于生活环境的关系及契丹民族的文化思想的原因,辽代的山水画创作一直没能发展起来。另外,与汉族地区相比,辽代也没有汉地文人画大发展的现象,也没有什么属于此类的作品。

女真族建立金朝后,经济条件的优越和保留下来的文化的滋养,使得金的绘画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宫廷秘书监下设书画局,相当于北宋文思院。

《神龟图》卷,金,张珪作,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绘画在继承唐、五代、宋绘画传统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标志就是“文人画”的盛行,绘画的文学性和对于笔墨的强调超过了以前的所有朝代,书法趣味被进一步引申到绘画的表现和鉴赏之中,诗、书、画进一步结合起来,体现了中国画的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

《富春山居图》,元代,黄公望,纸本水墨画,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被誉为“画中之兰亭”。

《秀石疏林图》卷,元,赵孟绘,纸本,墨笔,元代文人画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09明清时期——绘画逐渐形成众多流派

明代是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绘画,是在沿着宋元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演变发展。因为社会政治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就变得发达起来,出现了一些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派。绘画方面,如以戴进为代表的浙派,以沈周、文徽明为首的吴门画派,以张宏为首的晚明吴派,蓝瑛称为武林派等等,流派纷繁,各成体系,各个画科全面发展,题材广泛,山水、花鸟的成就最为显著,表现手法有所创新。

墨松图卷(局部),明,戴进作,纸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澄观图》册,明代,蓝瑛绘,纸本,设色,8开,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幅采取寓平于险的构图,在画面右侧绘陡峭的山石与披靡的苍松,左下角处绘一独坐舟头的渔翁。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自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至年溥仪退位,历时年。清朝时期的绘画艺术继续着元、明以来的发展趋势,文人画日益占据了画坛主流,山水画的创作以及水墨写意画在这个时代盛行。在文人画思想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画家把精力花在追求笔墨情趣方面,造成了形式面貌的更加多样,各种派系逐渐发展增多。

清代绘画发展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四王”画派占据画坛的主体地位,江南则有以“四僧”和“金陵八家”为代表的创新派;

《猫石图》卷,清(早期),朱耷绘纸本,墨笔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全幅景致简洁,绘一只白猫蹲于石巅上拱背缩身,与山石浑然合成一体。

清代中期,因为社会的繁荣稳定以及皇帝对书画的喜爱,宫廷绘画也有所发展;而在扬州,则出现了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文人画派,主张创新;

《墨笔竹石图》轴,清(中期),郑燮(郑板桥)绘,纸本,墨笔,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晚清时期,上海的海上画派和广州的岭南画派逐渐成为影响最大的画派,涌现出大批的画家和作品,影响着近现代的绘画创作。

《风柳群燕图》轴,清光绪九年(年),任颐绘,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外,在明清时期壁画的创作渐趋衰败,便于传播的版画和年画在明代中期以后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直至晚清,在民间出现众多的版画流派和年画生产中心。

10近现代绘画—传统与新潮之争

差不多可以用“萧条”两个字来概括清末民初中国画坛的景象,大部分的著名画家在辛亥革命前已经去世了,只有吴昌硕为代表的海派画家和后起者以及岭南派的“二高一陈”的出现,才使得中国画坛重现生机。

随着西方思想文化艺术的传入,接受了新思想和革命洗礼的艺术家,开始仿照西方的模式开办新学校,倡导“美术革命”,对古代绘画重加以评定,贯穿本世纪的关于创新与保守的争论就此开始。

《紫藤图》轴,清,年吴昌硕作,金笺,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年,由孙中山所创立的中华民国与封建军阀的争战基本结束,国民党和共产党的第一次合作宣告破裂,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同一年,吴昌硕在上海去世,齐白石则在北京完成了他的“衰年变法”。年鲁迅在上海倡导发起了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新兴木刻从诞生那天起,便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紧密相关,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命运血肉相连。

在近现代美术史上,涌现出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吴冠中等艺术家,他们创作了一大批具有不朽艺术魅力和深远历史意义的经典作品,其创作风格影响和改变中国美术教育的方向,对美术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虎图》轴,近现代,齐白石绘,纸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齐白石先生以画果蔬、花卉、人物以及鱼虾蟹类题材最多,也最为人称著,他画虎的作品极为少见,此图展现了齐白石先生于其常规题材画外的另一种风格,并且以独特的表现方式诠释了其注重创新的理念。

《柳鹊图》轴,近现代,徐悲鸿绘,纸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徐悲鸿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方绘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以奔马最为著名。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绘画艺术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37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