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秋分之美壁画里的山水与稻田,已悄然入

“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今天是秋分,“秋分”与“春分”一样,是我国古代先民最早确定节气之一,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主要的“四时八节”之一。从这一天起,秋之高远明净登场,木樨清露,别有微凉。古代艺术里的秋分,无论是敦煌壁画,还是赵孟的《鹊华秋色》,都有着一种动人的诗意、悠远。

秋分,残暑终,昼夜平。草木染黄,雁字横秋。此时,梨柿荸荠,百果收仓。满树石榴一夕熟,山间野柿一朝红。

从这天起,雷公收声、小虫入穴,雨也一天比一天少了。风清露冷,气净云疏,这是四季里最为开阔舒朗、诗情画意的时节,在敦煌壁画中,原本描绘三国时高僧康僧会,从海上乘风破浪来到中国的故事,却被画师描绘成一幅湖上泛舟而游的抒情画面。湖光山色,一叶轻舟,秋风吹动船帆,透出秋游的悠闲与适意。

敦煌研究院图

敦煌研究院图中国文人画史上的名作《鹊华秋色图》,更可见出秋意的悠远与明净。此画是元代画家赵孟于元贞元年()回到故乡浙江为好友周密所作的纸本水墨设色山水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鹊华秋色图描绘的是济南东北华不注山和鹊山一带秋景,画境清旷恬淡,表现出恬静而悠闲的田园风味。采用平远构图,以多种色彩调合渲染,虚实相生,笔法潇洒,富有节奏感。图中两座山峰,鹊山为淡花青,华不注山为淡青绿,颜色较为醒目。其他诸景如洲渚、树木等多施以深浅不一的青色,房屋、牛群和一些树叶则用红、黄、精等暖色系,色调冷暖交汇,既显示出秋的清旷高洁,亦呈现出人情的和乐安详。

元代《鹊华秋色图》局部秋分也曾是传统的“祭月节”,中秋节即由秋夕祭月演变而来。古时有“春祭日,秋祭月”的民俗活动。在古代,浙江一带秋分以后除了赏月之外,观潮可谓另一盛事,这在宋代李嵩的画作仍可见出。

李嵩《月夜看潮图》秋分也与农事直接相关,民间农谚有,“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由于秋分是古代中国农民预测年成的重要日子之一,故有“秋分占卜”的风俗。古人占卜时,最简单的是看阴晴。秋分这天如果是阴天微雨,预示收成好。清代顾禄的《清嘉录·八月》,就记载有苏州一带“分后社,白米遍天下;社后分,白米像锦墩”的谚语。地方志释称:“秋分在社前,则田有收成而谷贱;分在社后,则无收而谷贵。”民间秋分之日有“送秋牛”的风俗这一天,巧言善唱的民间高手,带着提前准备好的秋牛图(即印有农夫耕田图样以及全年节气的二开红纸或黄纸),开始一天的“送牛”以及“耍嘴皮”工作。

耕牛莫高窟第窟盛唐

二牛抬杠榆林窟第25窟中唐莫高窟第窟壁画上,山林中野牛笃定行走、受惊回首,均被画师用寥寥数笔画成速写。一只肌肉健硕、神态生动的野牛几乎要从壁画里走到我们面前,比如十二星座中的金牛。

金牛莫高窟第61窟元代秋分前几年还被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大概是一个听名字就会让人欣慰和高兴的节日,喜悦的不只是忙于田间地头的农人,牛也迎来了一年中的“休闲时间”。在清朝画家陈枚所绘的《耕织图》中,其中的,收刈、登场、贮藏等图就细致地描绘了农家的丰收盛况和喜悦之情,即所谓“霜天晓起呼邻里,遍听村村打稻声”。

而在在日本浮世绘名家葛饰北斋的笔下,也同样有着秋日的忙碌与诗意。

秋天的农民葛饰北斋约(本文据敦煌研究院资料、中国古代绘画相关研究文章及澎湃新闻此前报道综合整理,敦煌壁画图片均来自敦煌研究院)(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87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