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纸的诞生中华造纸艺术画谱

造纸术的发明,对人类文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其功绩甚至远远大于互联网的诞生。中国的造纸术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后来经过蔡伦的改进,大大得到了普及,开始进入寻常百姓之家。

清乾隆年间,有个叫做蒋友仁(P.MichaelBenoist)的法国传教士,深深为中国文化所倾倒,他曾经用一本水彩画,记录了中国竹制宣纸诞生的全过程。这本珍贵的画册被保留了数百年,流传至今,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中华造纸艺术画谱》。

宣纸是中国古人从事书法和绘画创作必不可少的材料,很多优质的宣纸都是以竹子为材料加工而成的。

▲竹制宣纸选材的第一步是查看竹子的长势,看它是否达到砍伐要求。《天工开物·杀青》中记载,凡是制造竹纸,多发生在南方,以福建一带最为兴盛。当竹笋刚刚生出,就可到山中查看,这时的竹子枝叶将生未生,是造纸的上等材料。

▲砍切竹材。造纸采伐竹子很有讲究,一定要选择在芒种这一天。伐倒竹子之后,再将它们截成五到七尺长的竹段。

▲然后就该刮去竹子外皮了。造纸的材质所使用的是竹质,不需要外皮。这个工序称为“杀青”,意味着整个加工过程的第一步已经完成。

▲刷洗竹材。为了去掉杂质,需要对竹段进行清洗,一般是就近选择水源,比如在山泉或者山谷的小溪中进行。

▲洗干净之后,紧接着就是对竹材进行长达上百天的浸泡,使它软化,以便进一步加工。这个过程中一定不能断水。古代为了保证水源,还会使用竹管导引技术,将别处的水引到水池中。

▲切分竹材。接下来就是切分环节,泡过之后的竹穰就像苎麻一样,软软的,层次分明,再用上好的石灰水浆浸上,颜色就会变得雪白。

▲捣碎竹材。将去掉竹节和杂质的竹穰放入石臼等容器中,用木锤等工具捣碎,使之成为泥状。

▲研磨竹浆。在竹泥中加入适量的水研磨,粘稠的竹浆就会从石磨的缝隙下汩汩而出。

▲蒸竹浆。蒸煮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古代造纸,用的是楻桶蒸煮。在铁锅上围起一个高高的大木桶,形如倒扣的浴桶,将竹浆装入其中密封,进行八天八夜的蒸煮。《天工开物》中记述,下锅用直径四尺、周长一丈五的木桶,可盛装水十余石,用石灰和泥将缝隙封严,再盖上桶盖开始煮竹浆。

▲沤烂竹浆。蒸煮结束歇火一日后,打开楻桶,取出竹浆。在水塘中挖一小塘,塘底和四围都用木板合缝砌上,防止泥污渗入。将竹浆倒入水池中,密封沤十日,使之自然烂臭。

▲搅拌竹浆。沤烂之后的竹浆再将草木灰加入其中,搅拌均匀。

▲捂竹浆。将竹浆装入木桶中,用草木灰浆过,其上平铺草木灰约一寸,按平,再用热水浇灌,盖上盖子,捂十余日,称之为“捂竹浆”。

▲漂洗竹浆。在抄纸之前,还有最后一道工序,那就是对加工好的竹浆进行彻底的清洗。

▲入池抄纸。竹浆清洗之后用水稀释,在网帘上铺平脱水,这样就形成了纸的雏形。

▲晾纸。将纸贴在墙面上阴干。

▲挂晾。最后还要挂在架子上晾干。

▲裁切和规整。晾干之后的宣纸按照需要,将其剪裁成规格不同的大小的纸张。这样,整个造纸的过程就算完成了,这就是一张竹制宣纸的诞生。

▲进入纸店。最后进入店铺销售,流入千家万户。

南方的多有竹子生长,所以竹皮之类边角料一般就不再理会;而在北方,这些残料则会被用来制作一种粗纸,名为“还魂纸”。

盛唐时期,我国鬼神之事兴盛,就用竹子的残渣制作“火纸”,用来烧给死人。而官府和富贵人家所用的纸,都是用厚厚的竹浆制成的,价格也会贵很多。这种纸洁白厚实,平整光滑,几乎没有筋膜。还有人将它染红用作讨彩头的吉柬。

本文图片来自龙脉文化云平台

责任编辑:王耀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12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