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王德荣出生在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人杰地灵的皂户王村,她自幼聪明好学,母亲和姐姐们的剪纸艺术熏染了她幼小的心灵,使她从小学到了一身剪纸技艺。年她又离开家乡与滨州民间剪纸家们不断切磋剪技、探讨技艺,掌握了丰富多彩的滨州民间剪纸技巧,使她的剪纸作品更上一层楼。她吐故纳新,吸收了吕剧中的戏剧人物和国画艺术,与剪纸艺术相结合,使之融为一体,最终构成了她自己的艺术语言,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剪纸风格,为滨州民间剪纸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我们近期将陆续推出《王德荣与滨州民间剪纸》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本期选自《滨州剪纸与传承》(上)编著:孙玉良摄影:王金友立足传统注重传承年6月,王德荣被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滨州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她现在已成名人,经常参加省、市级剪纸方面的活动,她的剪纸作品被国家、各省、市等单位收藏,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滨州民间剪纸艺术家。可她从不骄傲自满,不以荣誉凌驾于别人之上,她那谦虚谨慎、和谐处事、平易近人的优良作风仍然在她身上发光,艰苦朴素、勤俭持家仍然坚持不懈。不只于此,更难能可贵的是她注重剪纸艺术的传承。首先传给大儿媳孔晓兰,二儿媳李荣萍和三儿媳张金娟及女儿王晓敏,又教会了孙女王倩、外甥女张乐。她们都是从六七岁就开始学习剪纸,十一二岁就有作品参加市、区、学校的展览,并且取得较好成绩。他们初中毕业后,其作品经常参加大型展览,分别获得不同等级的各种奖励。王德荣对他们要求严格,逢年过节全家人凑到一起,有说有笑,其乐融融。但王德荣始终没忘记剪纸的传教,在全家人的欢笑中,她再三叮嘱孩子们:“学习之余,不能忘记练习剪纸的基本功,勤学苦练才能出成绩。剪纸过程中不能一心二用,要是一不小心,剪坏一点,就会影响整个作品的效果,还会剪着手,所以剪纸要聚精会神,一丝不苟,才能剪出和创作出好的作品。”王德荣老人的剪纸工具及作品与半成品孩子们都牢牢地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孙女王倩的作品,在年参加“第二届中华世纪之星全国少年儿童书法美术大展”中,作品“鱼乐图”获金奖。并入选出版全集;在此期间,她的作品“十二属相”、彩剪作品“五个福娃”也在滨州市展览中获奖。外甥女张乐的动物及人物剪纸作品,也曾参加滨州市内举办的各种展览并数次获奖。年7月,在滨州市妇联举办的“党的光辉照我家”文艺演出中,“王德荣剪纸”参加表演,并被推荐到中央电视台“神州大舞台”进行才艺表演,获“欢乐之家”优秀奖。年6月1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滨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其中王德荣的剪纸艺术一并报道,使王德荣的名气影响更大。王德荣与市、区妇联领导合影王德荣不但将这独特的本领传给自己家人,而且还不断地举办剪纸培训班,特别是“儿童剪纸学习班”,她定时定期举办。年,举办了第一次“儿童剪纸培训班”,才有6名学员。一传十,十传百,不到两年时间,培训班学员发展到27人。王德荣还利用星期天,寒、暑假期,到学校里给孩子们上课。有兴趣的孩子还不时地到她家中请教,她总是耐心地传授自己的经验,以身示范。在教学时,她动脑筋想办法,尽快让孩子们把技艺学到手,并能够从不会到会,从会到剪得好,再由好到自己能创作。因材施教,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单独辅导,最后才培养出一大批能独立创作的“小艺术家”。几年来,滨州市滨城区内的中小学大多都举办过剪纸培训班,许多孩子已爱上了民间剪纸这门艺术,滨州剪纸慢慢地在校园里扎根、发芽、开花、结果。学校也经常举办剪纸展览。给孩子们以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王德荣定居滨州市区后,曾多次到许多校园传授剪纸技艺。如滨州市职业学院、滨州市东方红幼儿园、滨州市红黄蓝幼儿园、实验幼儿园、第六小学、滨城区三中、惠民县实验幼儿园、惠民县第三实验学校、清怡小学等。王德荣老人在校园里向孩子们传授民间剪纸年老自觉夕阳红,王德荣已80多岁,但精神矍铄,天天仍以剪纸为乐,更加体会到从母亲那里传下的这门民间艺术不能丢,她经常说:“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学剪纸,将这门民间艺术传承下去,使它发扬光大,传承下去是我最大的心愿。”图文编辑:秦鸣霄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6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