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剪纸艺术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剪纸伴随其悠久的发展历史传承了千百年。许多甘肃的民间剪纸纹样,被专家学者称为中华民族文化源头艺术形象的再现,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化历史实物的“活化石”。依稀记得,小时候农村过年时贴在窗户上的精美窗花和民间艺人创作剪纸透着浓浓的年味使人温暖而喜庆,如今各个非遗文化展馆、校园里孩子们参与的剪纸艺术培训等,都凝聚成剪纸艺术传承的一个个小故事,让传统非遗文化真正融入百姓生活,让剪纸“律动”在指尖。白银会宁剪纸剪纸作为我国传统民间美术形式之一,是劳动人民最喜闻乐见,最普遍、普及的一种民间艺术。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始于西汉,发于汉唐,在近现代更为盛行。《双面绣月季》作者:张永翠图/白银市文旅局白银市的剪纸艺术中,会宁县剪纸尤为突出,在年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它主要分布于会宁县的乡镇农村中,以甘沟驿乡最为出色。从农村到城市,从城市到农村,剪、刻、雕,玩弄于手指之间,呈现于繁华之中,白银剪纸巧手们用他们的聪明才智、真情实感、个人情怀将一幅幅灵动的作品留作记忆代代相传,传统和现代的融合让这种古老的艺术绽放着多彩的魅力。庆阳剪纸在庆阳,一把剪刀,一张纸,就可以表达生活中的各种喜怒哀乐。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纸花,宛如一个个活跃在纸上的生命,把生活剪得千姿百态、生动活泼、有情有趣且富有诗意。图/庆阳市文旅局庆阳剪纸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取材宽广,内容丰富多彩,表现手法灵活,剪纸技艺娴熟,风格古拙质朴、粗犷奔放、线条明快,与中国同类民间剪纸相比,独具特色,是根植于陇东黄土高原历史悠久的群众性传统民间艺术活动,具有传承的广泛性、抒情的随意性、生活的实用性以及人文历史的突出性。平凉剪纸图/平凉市文旅局平凉剪纸艺术气势恢宏,古拙质朴,粗犷奔放,简洁明快,往往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炼概括成图,如鸳鸯、龙凤、莲花,寓意夫妻恩爱;蝙蝠、桃,象征幸福、长寿;鸡谐音“吉”,鱼谐音“余”,鹿谐音“禄”等等,具有着强烈的艺术生命力,是平凉人民情感气质的反映,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美学观念、民风民俗和历史文化的载体和寄托,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天水剪纸天水的剪纸,一向以题材广泛、技艺高绝而著称,且民间基础十分广泛,各区县几乎都有非遗级别的剪纸传承艺人,更有烟熏剪纸这种较为罕见的表现形式。图/云游天水天水剪纸构图丰满、率性洒脱、充满神韵,最重要的是贴近百姓生活。其内容多样、风格纯朴、千姿百态、意趣盎然的剪纸作品,既充分表现了艺人的气质、情操,又反映了天水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通渭剪纸通渭剪纸是一种甘肃省的传统民间美术形式。在通渭,家家女儿会剪纸,户户闺中爱绞花,一把剪刀在手,巧剪人间锦绣,通过母女相传,邻里相习,姊妹相学,师徒相授,代代相承,好的窗花纹样成为图谱。在传播过程中,优秀的剪纸能手能比原稿剪得更加合理生动。春节前夕,通渭农家都有剪纸迎春的习俗,祭灶、贴板檐、贴窗花、贴春叶和遮面,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和浓浓的年味。图/通渭县文旅局剪纸艺术随着创作者的研究和创新,风格趋于稳定,技法、意境达到一定的程度,是民间艺术家渐趋成熟的标志,经过多年的努力,每个地区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大部分作品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立意新颖质朴纯真,秀丽中不乏厚重,单纯中可见富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来源
党报头条顾若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7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