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剪刀书写艺术人生

本文转自:昆明日报

用剪刀“书写”艺术人生

——记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汪鑫目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无需临摹、不用画笔,在汪鑫目手上折折剪剪,不到3分钟的时间,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跃然手上。

  汪鑫目原名汪元,出生于年,现为中国十大剪纸艺术家之一、云南省剪纸工艺大师、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在30多年的剪纸生涯中,他剪了十几万人的头像剪影,作品生动传神,被国内外同行誉为“中华神剪”。他传承剪纸技术并加以创新,用剪刀“书写”了传奇的艺术人生。

  与剪纸结缘

  剪纸艺术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剪纸能给人以视觉上的艺术享受,通过一把剪刀,一张纸,表达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汪鑫目与剪纸结缘于年。因为从小喜欢绘画和雕塑,成年后的汪鑫目经常到昆明周边的寺庙、旅游景区写生。年的一天,汪鑫目在去西山风景名胜区写生的路上,碰到一名正在为游客剪影的上海师傅。剪刀在师傅手中游刃有余,人物剪影活灵活现,汪鑫目彻底着了迷,决定学习剪纸技艺。

  说干就干,一回到家,汪鑫目就找来剪刀和纸,翻阅书籍,拜访老师,开始学习剪纸技艺。汪鑫目说:“因为我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学习剪纸比较顺利。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就请家人和朋友给我当模特,找来废弃的报纸一有空就不断练习,一个人物的头像每天剪好多次,在一次次的练习中总结经验,提升技术水平。”

  那段时间,汪鑫目求学若渴,只要听说昆明周边哪里有剪纸剪得好的老师,无论多远他都会上门请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时任全国剪纸研究会云南分会会长沐老师。沐老师不吝赐教,汪鑫目受益颇深,前后用了3年左右的时间,熟练掌握了传统剪纸技艺。

  将剪纸和民族文化结合

  20世纪90年代,汪鑫目从公司辞职,开始在昆明周边人流量较大的公园、旅游景区为旅客剪影。“我第一次为顾客剪影是在翠湖公园,当时一对小情侣让我替他们剪影,我剪完之后,男顾客对我竖起了大拇指,说剪得太像了。”汪鑫目回忆说,顾客的肯定更加坚定了他从事剪纸事业的决心。

  之后,除了在省内的部分旅游城市剪纸,汪鑫目还先后到广西、广东、湖南、湖北等城市与同行交流剪纸心得,剪纸技艺不断提升,一幅惟妙惟肖的人物头像剪影他最快仅需23秒便可完成。随着剪纸技艺日益精湛,他受邀前往韩国、马来西亚、法国、泰国、德国、印度等国家交流,传授剪纸技艺,做专场剪影表演。

  学无止境。为了让人物剪影更加突出艺术美感和收藏价值,他在创作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将剪纸和云南民族文化相结合,形成独具一格的剪纸风格。他将云南的傣族、彝族、白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的人物形象、服饰纹样等融入剪纸,创作了许多令人过目不忘的作品。例如,到西双版纳写生时,他将当地的植物、风景、建筑画下来,创作出了《象背上的情侣》,雨林中漫步的大象,象背上悠然自得的情侣,黑白剪影勾勒出浓郁的热带气息和民族风情。他还将传统的剪纸与现代都市元素相结合,让古老的牌坊和现代的高楼同时出现在一幅作品中,增强作品的现代感。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汪鑫目声名鹊起,各种荣誉接踵而至。年,其作品《阿诗玛》获全国剪纸邀请大赛铜奖;年10月,其作品获首届世界民间文艺家协会(亚太地区)最高奖;年5月,其作品《人影剪纸》在香港获金紫荆花金奖。

  把剪纸技艺传承下去

  “非遗难,难在传承。”汪鑫目介绍,被评为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后,为了让剪纸这门手艺传承下去,除了参加展会,进社区、进商场等进行剪纸宣传,从年起,他和妻子段云丽还活跃在“非遗进校园”项目中,为小学、中学、大学、老年大学等多个年龄段的学生讲授剪纸技艺,课程排得满满当当。

  汪鑫目还成立了传习馆收徒传技。汪鑫目从绘画教起,潜心传承剪纸技艺和精髓,目前有两名徒弟在学习绘画。汪鑫目说:“剪纸最难的就是人物剪影,千人千面,想要将人物剪得像且生动传神十分不容易,需要静下心来反复练习,但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太快,能静下心来学习的人太少了。”汪鑫目希望能收几名真正热爱剪纸的徒弟,将剪纸这门艺术传承下去。

  谈到未来,汪鑫目表示,今后除了继续活化演绎剪纸这项古老技艺,还将加强创新,创作一些以昆明周边的老街道、古建筑为题材的作品,用剪纸记录昆明的变迁。同时,加强云南少数民族服饰、人物作品的创作,让更多的人通过剪纸了解云南这个美丽的地方。

  记者王绍芬摄影报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74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