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关民间艺术跑马

北京白癜风在哪家医院治疗比较好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40808/4444006.html

  龙灯

  一般用布或纸做成,平年用十二节,闰年用十三节,体内装有电灯(古为特制蜡烛)。表演时,先用铳放三声大炮,紧接着鞭炮齐鸣,一穿短衣装的追龙者,翻跟斗、持红蜘蛛上场。这时,一股浓烟(用狼粪特制的烟料)弥漫演出场地,十几个身穿统一服装的小伙子用木棍分别举着龙头、龙身、龙尾缓缓上场,随即,一条游龙在云雾中上下翻滚,时隐时现,并伴随铿锵的鼓乐声,做出各种舞姿造型,威武雄壮、气势恢宏,令人振奋。全县最有名的龙灯是树掌龙灯(纸做),此外还有城关镇沟西坡、北河的龙灯(用布做)和实验小学的二龙戏珠龙灯。

  竹马

  也称跑马。一般由8—12个孩子参加。表演者各自胸腹前绑扎马头,腰臀部绑扎马股尾,中间与人身相连接,马身以下用装饰绸布围裹。表演时,扮演者作骑马状,随着音乐节奏按一定程式做出各种舞姿。本县以树掌镇磨掌村竹马最为有名,始于明嘉靖年间,最初为24匹马,到30年代演变为12匹马。传统节目有《天门阵》、《闯幽州》等。角色为成人扮演,按角色化妆,穿盔甲、拿刀枪,表演时有过场,有道白,有打斗,并有粗犷的老鼓、小锣鼓乐配合演出。

  狮子舞

  由2人扮演,共披1张狮子皮(由布、麻之类做成),穿1条外形如狮子腿脚的连脚裤。表演时,在鼓乐声中1人手拿绣球逗引狮子上场,让狮子做出前进、后退、滚翻、蹲卧、挠痒等舞姿动作,俗称狮子滚绣球。有时还表演钻人桥(10人做成桥状,下面5人手拉手为圆圈,又5人站在下5人的肩上手拉手为圆圈,引狮子隔空隙中钻进钻出,直立跳跃)、跳方桌、攀高山(用桌椅板凳搭成高山状,逗引狮子攀上攀下)等高难动作。狮子舞在城关镇最为流行,尤以北河、龙潭河、坛上等村有名气。

  扛妆

  始于明代。在本县只有两家,一是辛村乡天池村的古式扛妆,一是城关镇西街的新式扛妆。由捞妆者和扛妆者组成。扮妆者为3-5岁俊美女孩,身着古装,手摇彩扇,衣裙遮盖全身,下面另做假脚(三寸金莲),整个身体悬于杆上。地面扛妆者为强壮男子,将杆卡在肩上,随着吹打乐舞蹈,前五后四,左右相转。一行少则十扛,多则十几扛。打妆还伴随一把桶形彩伞者随扛妆者在八音会吹奏中翩翩起舞,鼓乐齐鸣,五彩缤纷。

  高跷

  起源于战国时期,由六人以上人员表演。演员两腿上各绑缚一米多高的木拐,载歌载舞,形式多样。晋庄镇泉则河村的高跷闻名全县,不但跷高(1.5米),而且表演技巧高超,能打桩,能走弓箭步,能跌八叉,能翻筋斗。

  小跷

  境内流传很广,几乎每个乡镇都有。一般由6-12名彩装少女扮演,或摇扇或打花伞、踩着小跷边唱边舞。演唱时由八音会伴奏,民间风味很浓。

  跑旱船

  旱船用竹片或木条为架,船舱和船身俱用布绸装饰而成。表演者手把船帮站立船中,双脚走动带动船行,胸腹前安放两条穿彩色裤子和花鞋的假腿,看时俨然1个少女坐在船中:其表演形式,有2-4只旱船不等,但都有2位手握桨板,头戴斗笠的老翁划船。表演时,旱船或快或慢,走圆场,左右穿插,风趣盎然。春节、元宵节期间这种舞蹈随处可见。

  秧歌舞

  起源于本县赵屋一带,为干板秧歌(只用打击乐伴奏),演出不拘于场地,表演时随意的坐唱、清唱,不登戏台,也叫地圪圈秧歌。清光绪年间,被搬上舞台。抗日战争时期,秧歌舞形式,其基本步伐是十字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又融进了现代舞表演艺术。表演水平有了新的突破与提高,落子剧团、秧歌剧团、职工幼儿园、体育幼儿园、财贸系统、农修厂的秧歌舞尤为群众所乐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2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