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的塞纳河畔旁,伫立着一座以方舟为形的独特建筑,它叫做“凯布朗利博物馆”,当年法国人花了10年的时间才完成了它的设计和建设,并于年正式开馆。
有幸来到这里参观的中国人竟然看到了“中国纸扎”,没错,就是丧俗活动中用到的纸品,当年来参观的多万外国人还对着“纸扎”感慨:“中国人真是浪漫!”他们为什么这样说?法国的博物馆又为何会有纸扎?
纸扎,也被称为扎作、糊纸、扎纸、扎罩子等等,起源于我国古代民间的宗教祭祀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庆祝节日的装饰艺术,但由于各大恐怖片、鬼片的“过度渲染”,纸扎在人们心里始终有着“不详”的印象。
毕竟“纸扎”里的“纸”原本就代表了“冥器”,在迷信的古代,人们坚信人死后会进入“冥国”,过上另一种生活,但人死后不能带走自己的其他物品,于是找师傅按他们生前的家具器皿扎出相似的纸扎,然后烧掉,这些东西就会陪着死者去“冥国”。这么一说,确实有些吓人。
但客观来说,“纸扎”的出现是一种进步,众所周知,在古代很多国家都有残酷的“殉葬”制度,以活人陪葬的事情比比皆是,当年秦始皇也深觉人殉是一种残忍而野蛮的行为,所以最终决定用兵马俑陪葬,结果他那不争气的儿子胡亥强行让宫中多人以及所有工匠给他爹陪葬,真是残忍至极。
根据历史文献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一种陪葬用的“俑”,很有可能就是用茅草扎成的草人,孔子说道:“刍灵,束草为人形,以为死者之从,略似人形。”后来草俑变成了木俑,又变成了更精美的陶俑。民间老百姓受到启发,也效仿制做出了各种“俑人”,材料都很简单,通常就是草俑、木俑,也比较粗糙。
发展到汉朝,举国推行“举孝廉”,国家都发话了,百姓当然要跟着做,既然要“尽孝”,老人去世了必须厚葬,于是他们花了大钱找来专门的师傅给老祖宗们做俑人,一大批技艺精湛的师傅涌现了出来,后来造纸术的发明和普及,更是推动了“纸扎”的出现。
经过几百年的磨练,纸扎行业已然成型,北宋时期,纸扎成了一个专门的行业,京城里还设有专门经营纸扎的“纸马店”(当时最流行烧纸马),时至今日,纸扎俨然成为流传千年的中国传统民俗艺术,虽有落后成分,但我们也不能一竿子打死。
那么远在法国的凯布朗利博物馆为啥会放着咱中国的纸扎呢?原来,该博物馆主要收藏的是非洲、美洲、大洋洲和亚洲原始风格的艺术品,纸扎便是代表中国的艺术品之一。
众所周知,法国人是非常浪漫的,虽然他们知道纸扎是烧给过世之人的,但是法国人丝毫不介意,他们觉得中国人将如此精美的物件烧给过世之人,一定是怀着无比美好的祝福,这是多么浪漫的事情啊!后来还把纸扎送去参加设计展。这么一说,好像也挺有道理,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