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想把咱们老祖宗留下的这些文化精髓传承下去,我喜欢剪纸,热爱它,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加大剪纸队伍,不能断了档。”32岁的滨州市沾化区冯家镇剪纸艺人魏克军表示。
魏克军,滨州市沾化区冯家镇商家村人,笔名尚君,毕业于滨州学院工艺美术系。为了梦想和兴趣,年他孤身一人到江苏去拜师学习。那时的他就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但凭着一腔热爱,在向镇江市博物馆(文化)书画修复专家杨志贵先生自荐3封信后,拜师于杨先生门下,在这里他学的是苏裱。年他又来到天津拜师于朱之元先生钻研鲁裱,并在这里潜修工笔画。
年初,他远离喧嚣,离开更容易成名的大城市,回到老家开办“尚君文化艺术室”,从事工笔画、剪纸教学培训,“我愿意回到生我养我的家乡,多沉淀沉淀,这样就不会让自己漂浮”,每当有人问起他为什么回来,他总是提起这句话。
剪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是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记者看到,在他的工作室,陈列着他创作的《二十四孝》《司马光砸缸》《铁杵磨针》等40余件剪纸作品,造型准确、生动传神,每一幅都让人驻足良久。
“能够达到这种水准的作品,难能可贵,可不像30岁刚出头就能作出来的”,冯家镇85岁高龄的剪纸老艺人付元赏先生这样评价。
在沾化区,像魏克军这样坚持从事书画、剪纸行业10余年的年轻人寥寥无几。10年来,他对剪纸、绘画的热爱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了他的灵魂里,“我做的是兴趣,传承的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血脉”。
“传统文化不能丢,我想好好的继承、发扬下去”。目前有23名中小学生在他的工作室接受工笔画和剪纸教育,而一年的学费还不到元。“我办教学班,不是为了挣钱,就是不想让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在我们这一辈断了。”
“实现基层文化振兴,不能只依靠我们这些老同志,长江前浪推后浪,优秀的年轻人更是关键,克军很优秀,不光有手艺,我更感动的是他的抱负和理想。”冯家镇文化站站长李希阳评价说。
魏克军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想搞一次大型的剪纸博览会,渴望通过这种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传承和文化振兴中。
“力量再小,我也会努力,滴水穿石,我会一步一步去做的。”目前魏克军已搜集到剪纸作品上百余副,在实现梦想的路上越来越近。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李剑桥通讯员贾海宁马卫景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