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好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刘若望
艺术家,北京渡渡美术馆和北京渡渡国际雕塑园、榆林渡渡美术馆创办人,峪口国际艺术小镇发起人,现居北京。年生于陕西佳县,年考入西安“西北纺织工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年提前退学专心从事绘画。年至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进修学习雕塑,年,作品《东方红》参加中央美术学院“学院之光”优秀作品展并获奖。其代表作品东方红、狼来了、人民系列、天兵系列、高山流水系列、苍生系列、原罪系列、渡渡鸟系列等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
刘若望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体量巨大且极具震撼力,年从中国艺术界脱颖而出,并迅速赢得了国际声誉。
作为一位从陕北乡村走向国际的艺术家,刘若望深知艺术对于人们的影响,他倡导“艺术改变生活”,希望艺术能够与人发生联系,为城市、为乡村创造美好的生活形态。于是,他先后在北京、榆林创办了渡渡美术馆,在陕北乡村发起了峪口国际艺术小镇,希望有更多普通人能够享受到艺术之美,接受美的熏陶。
?
?
艺术家刘若望的最新作品《皮诺曹先生Mr.Pinocchio》因疫情与国外战争的影响,在海上辗转两个月之久,终于在德国北部艺术区NordArt艺术大展开幕前抵达德国。这趟颇为艰辛的赴展之旅让Mr.Pinocchio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意义,同时也拉开了其年欧洲艺术巡展的大幕。《皮诺曹先生》在德国北部艺术区展出刘若望的艺术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他通过一组组体量巨大且极具震撼力的作品迅速赢得国际声誉,年以后,其作品在亚洲、欧美等多国持续展出。从陕北乡村到国际舞台,在这一过程中,刘若望深知艺术对于人们的影响,他坚信艺术可以改变生活,艺术也源于生活,并且永远相信人的力量。在他看来,艺术本身跟大众应该是没有距离的。因此他大力推广公共艺术,并创办渡渡美术馆,以此为根基去创造更加多元的艺术项目。“渡渡之名的灵感来自于多年前毛里求斯岛上因人类活动而灭绝的渡渡鸟。”刘若望希望以此纪念那些在人类过度侵入和捕杀下灭绝的物种,并唤起人们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深层关怀。北京渡渡美术馆“美术馆和人一样,都有其背后的基因。”刘若望说,以往我们常见的美术馆多是以收藏为主,“收回去,藏起来”,但这并非是他所追求的。“我们希望的不是藏起来,而是把更多的作品放到一个大众能够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看到、可以触摸到的地方,放到自然环境中去。”因此,在刘若望的渡渡美术馆里,可以看到更加开放和多元的艺术形态。他将工作室与美术馆相结合,既保持了工作室创作为主的特点,又不乏美术馆作为艺术传播最有效的路径和空间与大众的联系。“孩子们在这儿可以看见艺术作品实际的创作过程,增加审美与思考能力,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艺术与公众的关系。”刘若望说。这种理念的形成一方面来源于他对艺术的思考,另一方面则源于其从小的成长环境。年刘若望出生在陕西佳县,用他的话说,当时那里还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地方。“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画画,但那时是基本没有艺术作品的,即便有,也很难见到,大多掌握在一小部分人的手里,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刘若望回忆道,“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把那一点点有价值的东西攥到手上,宁愿烂掉都不愿意让别人看到,那我们的未来是不会有希望的。所以我希望打破这种束缚,将这些原本只能在展馆中看到的作品,搬到生活中来。你把它当成一个大型的玩具也可以,想要去了解它深层的思考也行,你可以深入了解它的创作……慢慢培养我们民众以及我们的孩子一种思考的习惯。”基于这样的艺术理念,刘若望逐渐在艺术家之外又拥有了另外一个身份:美术馆运营者,以及公共文化艺术传播者,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姿态去向大众输出艺术文化。榆林渡渡美术馆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强化和建设理想中的公共文化和公共艺术的系统,他还在自己的家乡陕北乡村发起了峪口国际艺术小镇,通过公共艺术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模式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艺术之美。“峪口位于陕北榆林佳县城南10公里,黄河中游秦晋峡谷段。这个曾经的陕北商业古镇,保留着历史悠久的贡纸厂和天主教堂。”刘若望说。他将峪口古镇早已没落的废弃老旧造纸厂房和古老窑洞改造成富有活力的现代艺术场所,为其赋予新的生机与灵魂。同时,艺术小镇的建设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我们会雇用当地的村民为来艺术小镇搞创作的艺术家们提供生活物资以及保障工作。艺术家到这里只需要安心创作即可,其他什么事都不用管。”因为刘若望本就是艺术家出身,所以他很了解艺术家们在创作时的状态。峪口国际艺术小镇“我们邀请了国际上著名的艺术家以及专业人士来到小镇进行体验和创作,艺术家们创作出来的作品可以选择全部带走也可以选择留在这里由我们代理,这种方式对于艺术家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而作为机构,这些艺术家留给我们的作品要远比其他更有魅力和价值。并且这种模式也可以促使我们不断有新的艺术进驻到这里,给孩子和更多的公众展示,给他们学习。”刘若望坦言,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随着时间越久,内容就会越丰富。而每一位来到这里的艺术家与艺术小镇的故事都将被系统地收藏和记录,最终形成文献资料。“在疫情前,已经有很多艺术家申请想要过来,像来自瑞士的国际驻留艺术家WojtekKlakla(沃杰科·克拉克拉)、Pierre-AlainMorel(皮埃尔-阿兰·莫瑞尔),他们是峪口国际艺术小镇的第一批驻留艺术家,当时小镇的接待和住宿部分还没有全部建设完成,但是他们迫切希望可以过来体验。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段非常有意义的经历。”刘若望说,直到现在,他们还会经常给自己发来信息,告知最新的展览信息,因为这些都是当时在峪口小镇创作的作品。把先进理念带进来,用文化和艺术哺育乡村的未来。这是刘若望创办峪口国际艺术小镇的初衷,同时他所追求的“生态艺术”观念在这个壮美苍凉的自然景观中也得到了最完美的阐述。用刘若望的话说,我们现在看到的一切事情都要放到20年后、30年后,甚至是年后再去看这件事。在这样的一个贫穷的乡村还能创作这样一个故事,这才是这个系统以及艺术的魅力。文刘艺琳
摄影李英武
编辑韩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