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10月14日讯(全媒体记者胡锐通讯员彭毓妍)作为长沙市剪纸非遗传承人,美术教师张询将非遗剪纸带入乡村学校的课堂。在从事美术教育的27年里,她用一方彩纸、一把剪刀为近万名孩子打开了艺术大门。10月14日,记者采访张询,了解她的“非遗剪纸”故事。
云课堂让剪纸艺术在小镇“开花”
10月14日,张询正在长沙市岳麓区第五实验小学为孩子们上课。只见她一手拿着红纸,一手拿着剪刀,一顿娴熟地操作后,一方平展的红纸就变成了一幅精美细致的窗花。听课的人,除了有本班的50名孩子外,还有岳麓区莲花镇5所村小的近多名学生。他们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远程上课。
(张询的学生。)
这是莲花镇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利用互联网冲出重围的方式之一,而张询则是这场突围战的最佳助力者。
年,莲花镇采取“1+5”模式,以岳麓区第五实验小学为主校,捆绑桐木小学、五峰小学、云坪小学、金塘小学、龙洲小学5所小规模学校,组建了“莲花镇网络校联体”,针对农村学校缺专职美术、音乐、体育老师的现状,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为适龄儿童入学提供保障。而张洵的剪纸课就是“莲花镇网络校联体”的明星课程之一。
“乡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在美术方面的天分和可塑性是一样的。”张询告诉记者,支教期间,她通过近30堂剪纸课让上千名学生全方面、多角度地了解和接触中国传统剪纸艺术,激发他们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张询在上剪纸课。)
“世间万物,都可以用这张纸折出来。”在张询看来,她手中的一张纸便是“万物之母”。接下来,张询想出一本专门针对乡村孩子的剪纸教材,从儿童思维的发展规律出发,从简、从易,“帮助孩子们将身边接触到的大自然用纸剪出来。”
和孩子们造出一个“纸世界”
张询回忆,她第一次踏上美术课堂那年仅20岁。“我喜欢剪纸艺术,所以我也希望我的学生能够领略剪纸艺术的魅力。”张询告诉记者,最开始我只是把剪纸融入到美术课程中,发现学生们很喜欢这门艺术,经过几年的发展学校基本形成了人人有剪刀、个个会艺术剪纸、生生有作品的局面。
年,她在长沙博才中海小学设立了集剪纸教学、剪纸展示于一体的张询剪纸工作室。“这间教室是博才中海小学的校长特别允许开办的。”张询笑着说,“校长非常支持我的非遗传承事业,也希望我能带着孩子们创作新的作品。”
任教期间,张询不负众望地带出了一批心灵手巧的“剪刀手”。孩子们用剪纸作品记录自己的校园生活,记录他们想象中的世界。
记者在张询的工作室里看到,地面上摆放的是学生们创作的“长沙古城”,他们把长沙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做成立体的效果;黑板上粘贴的是“长沙小吃”系列、“长沙爹爹身体好长沙娭毑老来俏”系列、“长沙马王堆导引图”系列等等;桌面上摆放的是张询创作的“长沙童谣”剪纸连环画、学生创作的“24节气古诗配图”,以及老师和学生共同创作的以“长沙马王堆漆器”元素为主的童装设计。一间小小的工作室,汇集了老师和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也记录着剪纸这门中国传统手艺的传承故事。
(一审:朱蓉二审:黄京三审:周文博)
[责编:苏亮]
[来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