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见习记者王潇雨/文首席记者王川/图通讯员陈晶杭州网讯“我们能不能将作为工艺品的油纸伞解构、分解,运用到不同的日常生活中?”融设计图书馆馆长王幸泽用10张图,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4月18日上午,第一届“匠心·匠作”工艺美术成就展暨《大国工匠》书籍首发仪式,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举行,来自全省工艺美术各界共40位大师的精品力作,将在此展出。
开幕式“工艺美术+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主题论坛,是本次活动的亮点。论坛上,王幸泽的创意想法:把用于制作伞面的油纸材料制作成椅面,或者依据伞骨衍生出,路边纳凉的木质亭,为很多工美大师开辟新的思路。
数媒包装,“工艺美术”将迎来新造型
“米兰设计展上,中国工艺美术元素,越来越受到国际时尚界的欣赏。”参加过很多国际设计大展的王幸泽深有体会。
此次论坛上,他提出:“工美艺术品不应该只是作为展览展出,要走进大众群体,我们应该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传统工美材料体系,整理成材料数据库,供所有不同领域的设计师,创作拥有时尚感、现代感,受年轻人欢迎的当代艺术”。
将数字科技融入传统工艺美术创作,手滑科技创始人王格非实践了很多年。
最近他正在用AR技术为传统手工艺在手机上的阅览,增强现实感。传统手工艺品会以立体图像,树立在手机上,这让现场的观众都心动不已。
台湾艺术大学原校长谢颙丞,也针对“数媒+工美”的融合发展,和大家分享了台湾拓展传统工艺美术领域的经验。
现场气氛非常热烈,在座大师也和现场观众一起探讨工艺美术与数字经济的融合之路,为传统工艺的振兴和未来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
件工美作品,40位大师倾心讲述
“这真的是一根竹子做的吗,不是拼接的吗?”面对观众的惊叹和疑问,竹雕艺术家周桂新显得有点着急地回答:“这真是用一根竹子,也是一次性雕刻的,没有拼接!”
本次匠心·匠作工艺美术成就展,参展藏品共计件,有陶瓷、竹雕、扇艺、织绣等,每一件都凝练着工美大师独特的创意与设计,为大家准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工美视觉盛宴。
周桂新所创作的竹雕作品《西天取经》是他创作《西游记》竹雕系列中的其中之一,这一系列花费了他两年的时间。人物造型逼真,连孙悟空身上的毛发都是一刀一刀小心翼翼雕刻出来的。
作品面前,围满了好奇的观众,大家纷纷拿起手机,记录下难得一见的工美精品。
周桂新向记者表达的自己的一点小遗憾:“刚刚的论坛,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如果我能将自己创作过程用视频或者动画一类的数字媒体展现出来,这样,供大家欣赏,可能会更好的理解竹雕工艺。”
此次展览的40位工美大师创作的件精美工艺品,都已收录进《大国工匠》一书中。本书由去年6月起,《浙江工艺美术》杂志社联合浙江省工艺美术研究院、浙江《美术报》有限公司和西冷印社出版社共同编撰,于近日刚刚出炉。
书中全方位展示了40位大师的成就,以及他们的成长故事、创作缘起、技艺精髓、传承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力求精益求精,以期全面展示浙江工艺美术的优秀品类和大师风范。
展览地点: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一楼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