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病专业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8953855783569549&wfr=spider&for=pc03:08
中国小康网讯记者陈秋圆杭州报道年11月22-23日,以“休闲·历史与未来”为主题的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在杭州隆重举办。本届论坛由《小康》杂志社和杭州市运河集团共同主办,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休闲管理研究所、浙江大学饭店管理研究所担任学术支持单位。
“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是中国最早以休闲为主题的国家级大型论坛,现已成功举办11届,参与人数超过千余人,成为中国最为瞩目的休闲盛事。在会上,“年度中国文旅创意优秀作品”奖项揭晓。张建庭作品《雪画西湖》钢笔画明信片和成方作品全景式国画长卷《黄河全图》共享此项殊荣。
张建庭是西湖的保护者、管理者和建设者,也是西湖忠实的记录者。一手抓建设,一手绘丹青,一支硬朗的钢笔,绘出了西湖的百般柔情。笔下的西湖,因为熟悉,所以生动,因为生动,所以充满妙趣与诗意。
《雪画西湖》钢笔画明信片,近日荣获“第三届中国明信片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专业组金奖、第一名,这是张建庭系列钢笔画明信片连续第三年获此殊荣。这套作品将黑白分明的钢笔线条和整个西湖雪景相融合,包括《雷峰塔》、《三潭印月》、《牡丹园》、《灵隐寺》、《断桥》、《城隍阁》等。中国当代艺术家、北京奥运“福娃”之父韩美林为其《雪画西湖》题词、作序。“西湖亭台,每一座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钢笔画和西湖亭台相结合,展现了艺术的魅力,更展现了西湖的魅力”,张建庭认为,明信片上的西湖亭缘呈现的是杭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传递的是杭州文化名片。
本套作品以钢笔画匠心独运地描绘出了最美西湖的人间画面,通过韵律和节奏运展高超的黑白线条,渲染出人文杭州震撼人心的感染力,不仅展现了明信片文化的独特创意和魅力,更宣扬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画卷中书写出独特的一笔。
链接
住在西湖,工作在西湖,张建庭先生与西湖早已结下割舍不去的情缘。几十多年来,他无数次被冰雪西湖的纯净和美丽所震撼,也一直想把这种感觉用画笔描绘出来。终于在年,张建庭先生利用业余时间精心策划的《雪画西湖》钢笔画邮册正式完成。
首次登上邮票
《雪画西湖》或为国内首次将钢笔画作品登上个性化邮票。
甄选·献礼杭州
本次《雪画西湖》钢笔画邮册由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的西泠印社出版。甄选雷峰塔、三潭印月两幅最有杭州特色的作品制成明信片加入邮册,为本册点睛之笔。
名家巨匠作序
中国当代有重大影响力的艺术家、北京奥运“福娃”之父韩美林不仅对该作表达了“书画同源”的高度认可,并亲自为其题词、作序。
《雪画西湖》系列作既饱含作者对西湖美景细致独特的观察和深深的眷恋,又呈现出作者执着不懈的艺术追求和自在悠游的创作功力。损益之间的取舍,大千世界的凝练,让张建庭的钢笔画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韩美林·序(节选)
为学日益
“损益之间”—张建庭先生此次正是希望,用黑白相交的钢笔线条来展现既有古典情调又有现代雅致的西湖雪景。
钢笔画线条所表现的明暗、节奏透视和张力,相比素描等绘画技法,是一种细微之处见功夫的艺术形式,从新作中可以看到张建庭先生不断进步,内容形式都在不断拓宽。
为道日损
当技艺上升为道之后,大千世界的删繁就简,形式的高度概括,正如一根线可以分开水天两界,让人着迷的是简约之美、概括之美。这是一个不断做减法的过程,要求作者有收放自如的艺术感悟和大象无形的胸襟气魄。
西湖“雪景”连连看
一件优秀的钢笔画作品,绝不只是展现精湛的绘画技巧,同时也要体现钢笔画家的思想精髓。在艺术的极限中,精神内涵才是永恒的价值,且看作者是如何将黑白分明的钢笔线条和整个西湖雪景相融合。
▲灵隐寺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冷泉亭记》·白居易。灵隐寺的建筑与风景隔离了尘世喧嚣,一步一景,一物一世界。人生的智慧与真谛,或许就在那晨光拂散中,汲取在那一笔一画间。
▲雷峰塔
▲三潭印月
▲牡丹园
▲城隍阁
▲断桥
张建庭先生的作品很写实、很干净,每一幅都用尽心思认真的探索与研究,力求在用纸,用笔和构图上把西湖雪景深情、完美地予以呈现,用线条将其刻画得惟妙惟肖,力求准确而生动地再现西湖的人文景观,充分表现出了钢笔画画种的隽永韵味。
茶余饭后,闲暇之余拿个速写本,用钢笔记录一些人和事,对于张建庭先生来说,就像所谓“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这种几十年如一日的“茶余饭后”习惯,像极古人说的“袖手于前,方能疾书于后”之境界。
张建庭是旅游和风景园林专家、WCCO组织专家、原杭州运河河长,曾担任G20杭州峰会艺术指导委员会主任,所绘钢笔画之前已连续两年(-)获得全国明信片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多项金奖。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张建庭先生的钢笔画作品还曾在“一带一路”巡回展(波兰、墨西哥)、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法国巴黎)以及港澳等境外国家和地区巡回展出,以及被美国著名的《新华报》两次整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