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封泥全集出版泥疙瘩里的大

白癜风症状图片及治疗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03/5813045.html

在博物馆的展厅中有一类不怎么起眼的展品——封泥,作为年前的遗物,封泥被重新发现和研究只有两百年的历史,而真正在博物馆中作为展品展示则是近三十年的事。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这类古代封泥数量不菲,达余件。

12月13日,《中国古代封泥全集》新书发布会暨当代封泥研究学术座谈会在上海博物馆召开。从“芥子须弥”上海博物馆藏封泥展到封泥出版物再到封泥研究座谈会,上海博物馆向公众立体展示了封泥这一“冷门”文物的真实面貌和文化价值。

西汉河间王玺封泥

《中国古代封泥全集》“入了封泥的坑,研究领域越来越小”封泥是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活动使用印章的遗迹,也与社会日常生活如影相随。古人对文书、物件的封缄转达施以封泥作为信用标志的历史,在中国延续了近千年之久。

清代道光初年,湮没于历史风雨中的封泥文字被偶然发现,与甲骨文、简牍一起成为近代新兴的学术研究领域。目前已发现战国至魏晋时期的官私印封泥约达三万件以上,其中保存着大量古代官制、行政地理、官印制度和秦汉封检形态以及古人姓氏的原始史料。

带指纹的封泥西汉“库印”封泥封泥文字史料和玺印一样,具有与其他典籍文献不同的即时性和准确性,为史学及艺术领域带来新的学术资源与研究空间。谈及自己对封泥的研究,这位兰亭奖唯一理论金奖得主、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孙慰祖不禁“抱怨”起来,他称自己入了封泥的“坑”,研究领域越来越小了,导致在同行“大佬”面前都有点抬不起头。

这当然只是戏言,要知道,如果没有像他一样的研究人员甘坐冷板凳,潜心数十年的研究,把这口井越掘越深,怎么会有皇皇十五册《中国古代封泥全集》和一系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呢。

孙慰祖向记者展示《中国古代封泥全集》封泥虽为几千年前留下来的遗物,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封泥研究都是一个十分冷寂的领域。据孙慰祖介绍,封泥的流传主要通过传世和出土,出土主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墓葬出土,一种是古代遗存堆积出土。封泥保留下来和发现其实很偶然,比如农民锄地时发现,而通过正规考古发掘的封泥仅占很少部分,这就导致很多封泥原始出土信息的缺失,对封泥研究带来很大困难。

西汉“西市”封泥上海博物馆藏孙鼎捐赠近30年来,随着大批新出的封泥资料和现代考古学的介入,封泥研究的方法发生转变,促使这个领域的研究形成一个个新的小热点。

马王堆一号墓出土陶罐及竹笥“上海博物馆收藏有最为系统的从晚清到民国时期出土的封泥。从年开始,我们一直没有停止资料的整理与研究方向的开拓和探索。”孙慰祖说,“我们在对馆藏的玺印和封泥资料的整理研究过程中间认为,在这个领域里面,它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非常丰富。我们有这个责任把它做起来。所以我们就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把玺印和封泥放在一起来作为研究对象,应该说是一个开拓性的研究方法。”

新莽臣级在孙慰祖的带领下,上博研究人员甘坐冷板凳,潜心数十年在玺印篆刻与封泥研究领域深耕,先后出版了《两汉官印汇考》《古封泥集成》《封泥:发现与研究》《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中国古代封泥》《孙慰祖玺印封泥与篆刻研究文选》等著作。其中由孙慰祖主编的《古封泥集成》可视作今天发布的15册《中国古代封泥全集》的微缩版,早在年代出版时,就对当时封泥的普及和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今最新出版的《中国古代封泥全集》则凝聚了孙慰祖领衔的编纂团队的巨大心血。它历经七年完成,耗时堪比一个“七年抗战”。

书影

书影孙慰祖说,“全书收录来自国内外收藏机构保存的传世与考古发掘出土封泥一万多件,在搜集资料上耗费了大量时间,特别是一些保存在国外的封泥资料搜集难度很大,一些保存在国内外的封泥往往购买一张图片就要花费数百元。”“泥疙瘩”里有大学问

封泥从两千多年前就存在于中国的古代社会生活中,直至南北朝后期封检之制为纸张的普遍使用所取代。封泥与古玺印制作的由盛转衰过程相重合,因此这段延续千年的时光也在中国印章史上有了“封泥时代”的别称。

那么方寸封泥——这些几千年前带字的“泥疙瘩”究竟给我们留存了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呢?

西汉河间王玺封泥据孙慰祖介绍,封泥作为一种文字遗存,有着独特的多重价值。比如对历史地理、官制、疆域的研究以及封泥断代对简牍的断代都带来很多影响。从最直观的角度来看,封泥的研究对于中国文字演变系统提供了新的资料。“过去我们是书写系统,但是封泥上是印章文字系统,这个系统跟社会的应用文字实际上是有差别的。不同时代的封泥陆续被发现以后串联起了印章领域文字系统的演变。”

上海博物馆近年入藏的流散封泥精品西汉“女(汝)阴丞印”封泥封泥承载的历史信息对于我们古代郡县制的研究和秦代历史的研究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由于秦代的官制是中国古代官制史上相对资料比较薄弱的,而恰恰大量的秦代封泥,它保留了相当多这方面资料,大大补充了我们对古代官制史,特别是秦汉官制史的研究,纠正了过去文献上一些模糊不清的或者是错误的一些记载,这是封泥独到的一个优势。”封泥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当时郡县制形成过程中间的历史现象也提供了新的资料。孙慰祖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过去按照史书记载秦朝有36个郡,而通过将封泥和印章的信息整合在一起研究后发现当时至少有45个郡,比如秦代存在“浙江郡”等,但是后人并不知晓,这是由于文献记载的滞后性造成一些历史信息的缺失,但封泥直观地保留下来了这些信息。

除了官制研究、地理研究,封泥还有助于疆域研究。孙慰祖介绍说,“我们在朝鲜半岛发现了封泥,经过研究以后发现整个朝鲜半岛都处于汉代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现在又在越南中部发现了中国的封泥,说明在秦汉之初一直到南北朝,越南地区一直有使用中国文字,而且存在着中国汉族群体,在那边留下活动信息。”“封泥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历史见证,反映了中国中原王朝对周边的政治影响和文化影响。”

《中国古代封泥全集》新书发布会暨当代封泥研究学术座谈会现场从艺术价值来看,封泥对于书体演变和篆刻艺术的取法借鉴,也有着重要作用。“因为秦汉玺印里面是没有朱文的,封泥是以朱文的形态出现,这种朱文形态给篆刻的风格演变,创作形式的多样化带来了很大的好处。所以近几十年来随着封泥资料的大量出现,很多创作者借鉴了其中的一些文字形式,改变自己的印风。它对篆刻艺术在当代的风格多样化、形式多样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者普遍认为《中国古代封泥全集》出版的意义重大,是目前收录整个“封泥时代”资料最全面的文物资料工具书。“一则有利于封泥的研究普及,再则对于其他学科(诸如历史学、地理学、官制史、文字史、艺术史)的研究都会带来极大的便利。”

“我们做这样一些基础工作,发挥一些力所能及的科学整理和提炼作用,期待能为其他学者的研究带来便利。”孙慰祖说,“编撰的过程很艰难,付出代价也很大,但是我们有这个责任把它做起来。”

附录:《中国古代封泥全集》简介

《中国古代封泥全集》本书被列入国家十二五出版规划,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吉林美术出版社年9月出版。本书是较全面反映中国古代封泥发现整理和研究成果的综合性资料总成,分为《图版编》与《研究编》,共计15册。《图版编》11册,是目前辑录封泥遗存时代跨度最大、品类和数量最多的图集,厘为战国、秦、西汉、新莽、东汉、魏晋、南北朝及唐宋八卷,共计收录件封泥、约2万张图片。《研究编》4册从百余年来发表的研究文字中择选出有代表性的65篇纳入其中,以反映伴随封泥的发现而展开的学术探索之路,呈现几代学人在这一寂寞领域中开拓、掘进的主要成果。

本书《图版编》封泥资料来自59个中外收藏单位和18位大宗收藏者、余种谱录和考古报告。封泥出土或发现地涉及中国大陆20个省、区和域外之朝鲜半岛、越南两地。本编收入封泥均标注出土地(含传)、来源、收藏者。本编除了对所收封泥作出断代、鉴别和对中央诸卿及属官、地方州郡县职官作出分类,还对全部官印封泥的基础信息进行了初步提取整理,编制为《封泥所见官名简表》(秦至唐)、《封泥所见地名简表》(秦至唐)和《近百年来考古出土封泥简表》,以便利学者研究。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32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