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皮治疗白癜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newslist_7_1.html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严粒粒
12月2日,杭州国家版本馆——文润讲坛第二期开讲。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双博导陈振濂开讲,给大众普及了《印刷文化的出现“控制”影响中国书法史发展进程》。
印,是一种时间的凝固。印刷文化对中国书法的发展究竟起到什么作用?陈振濂以“控制”二字,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讲座一开始,陈振濂便抛出问题——为什么早在中期,汉字书体史发展到楷书形成后就走向终结?继而另辟蹊径,导致更个性化更审美的书法艺术史开启?
“印刷术萌于隋唐,起五代,至两宋为大盛时期。其时,书法史经历殷周甲骨金文,秦篆汉隶,简牍章草、魏晋南北朝之草楷。”陈振濂依时间为序,以典籍为例,追溯着印刷术发明之初的汉字书法环境。
宋代,是陈振濂的研究重点。他认为,没有宋代印刷术的正楷字垄断,就不会有宋代苏黄米“尚意”“求韵”和元明清尚态尚气的书法艺术新发展——趋向于纯粹审美艺术化的真正的书法艺术之路。进而言之,没有印刷术的文字“垄断”与覆盖,就不会孕育产生真正的书法艺术创作意识与实践。
讲座最后,陈振濂总结到:由“印刷术”而确立“正楷”所形成的反弹,是以“楷字”为起点的汉字在高技术笼罩控制下,必然会“逆向”走向艺术化审美化的道路。这也从而促使书法另辟蹊径,与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并驾齐驱,在艺术创作中有机会大放异彩。
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二十三年前的一项学术思路与基本观点,构成了今天这场学术报告的思想渊源。年,陈振濂的《楷书成形后书体演进史走向终结的历史原因初探——书法与印刷术关系之研究》,在日本东京《美术新闻社》主办“国际书学研究大会”作口头发表,后收录在多本论文集中。
讲座学术氛围浓厚,反响热烈。来自西泠印社、省印刷协会、浙江大学、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等机构专家、学者、学生等近人在现场聆听。为扩大公众参与度和影响力,此次讲座还由天目新闻进行了在线直播。
据悉,“文润讲坛”是杭州国家版本馆重点并持续打造的一个学术品牌。第一期邀请了杭州国家版本馆建筑主创设计师王澍主讲,主题是“营造·现代宋韵——杭州国家版本馆的设计与建造”。杭州国家版本馆具有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展示大国形象、推动文明对话的时代意义。学术性是杭州国家版本馆的立馆之本,打造高层次、跨领域的文润讲坛对版本概念的普及推广,文明互鉴和文化交流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接下来,文润讲坛还将继续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带来更多与时代共频、与百姓共鸣的思想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