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2022亚洲数字艺术展,在绚烂中思索

白癜风能根治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luntan/reply_662.html

如果我们去火星会是怎样的光景?除了感知自然,人怎样感知自身?人与万物如何面对同一片共享的栖息地,又如何面对共同的危机?

澎湃新闻获悉,“亚洲数字艺术展”近日在北京时代美术馆开幕,在绚烂的作品中,观众需要带着天马行空的想象进入艺术家所营造的世界。

展览现场,作品“捕捉瞬间的黑洞”“亚洲数字艺术展”自年以来已举办三届,此次展览以“地球太空船”为主题,围绕地球生态探索展开数字艺术的想象,以沉浸式体验、动态交互呈现数字艺术领域的精彩想象力。展览设置四个主题展厅,分别为宇宙太空、地球生态、社会科学和智能装置。40余件作品来自10余个国家及地区的80余位艺术家及艺术团体。在这些作品中,艺术家们将生态艺术与数字融合,用数字科技引发观众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深刻思考的同时,也带给观众脑洞大开的科技与艺术的幻想。展出的数字艺术作品以AR、VR、生态艺术、人工智能、科技装置、CG技术等数字艺术手段作为媒介。

梦想家们重新想象的新世界

在这些数字作品中,观众必须要以天马行空的想象来进入艺术家的世界。美国电影制片人、导演马特·沃尔夫在电影《地球太空船》讲述了8位梦想家年在一个名为生物圈2号的自我复制的地球生态系统中度过的两年,它记录了人们在面临威胁生命的生态灾难时的日常生活。这个极端环境下有些离奇的故事既是一个警世故事,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教训:一小群梦想家可以如何重新想象一个新世界。

马特·沃尔夫的电影《地球太空船》

展览中展示了有机土壤的植物种植环保实验模拟装置展览的第一单元就延续着《地球太空船》所引起的对于新世界的想象和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一件名为“我们的大象穿过原野与沼泽”的作品,是一个虚拟程序,投影在墙面上。AI控制的大象在虚拟太空舱空间中行走游荡,大象移动的周围会映射出热带雨林的镜像投射,随着它的移动镜像也会实时消失。这个作品的另一部分中,观众可以使用展厅中的iPad在展厅空间中寻找虚拟大象。

这里化用的是“房间里的大象”这一俗语,而近两年,大象频繁离开栖息地,向北方、向人群中迁徙,大象将作为一种生命在探索、理解自然过程中的隐喻,希望我们讨论科学技术时从一个存在局限的生命角度出发。

展览作品“我们的大象穿过原野与沼泽”另有一件作品中,来自希腊的艺术家西奥·特里安塔菲利迪斯在虚拟的玻璃缸里微观各种生命,动态的影像中,见一群蚂蚁在忙忙碌碌。它们正在将脆性的紫色泥浆堆砌成一个它们可以称之为家的建筑。从这个建筑中生长出的开花的小草构成了一整片森林。它们向四面八方分枝开花,吸引着嗡嗡振翅的蜜蜂前来授粉繁殖。图片中的蜗牛和蜣螂作为猎物,协助螳螂和蜘蛛构成了这个微型动物生态系统,它们捕猎的姿态仿佛在讨要点心。除了无法自给自足之外,这个封闭的玻璃缸被设计出模拟脆弱生物群落的所有必要的自然循环。在昆虫的嗡嗡声中,养缸不断调节营养物质、荷尔蒙、水分和温度的波动。艺术家通过这些数据来仔细监测实验的恢复力和熵值,体现了作者对环境修复悖论的思考。

希腊艺术家西奥·特里安塔菲利迪斯在虚拟的玻璃缸里微观各种生命数字艺术作品总是有绚烂的设计。一件《失控的边缘》是一组实验性质的3DMG动画,结合了动捕技术和曼德勃罗集合算法,令舞者与混沌、无序的曼德勃罗集合交互共舞,游走在“失控的边缘”。

《失控的边缘》烟花,是药的艺术化应,是种传统习俗和化精神。展览中呈现的《元宇宙烟花》项将传统节与科技艺术结合,采众创交互算法艺术的形式,让家也可以在元宇宙中燃放烟花来庆祝中国的传统佳节。在《元宇宙烟花》项中,参与者所拥有的每份烟花都是由算法成的、独的作品,所有参与者持有的烟花最终被组合成个型艺术作品——《烟花宇宙》。《烟花宇宙》是个型互动数字艺术作品,每个元宇宙烟花的拥有者,都是这件作品的共同创作者,共同参与作品的每次展出。宇宙中的每个星球(像素块),都对应着元宇宙烟花库中的个烟花,可以使烟花编号进检索,会在这烟花对应的星球上,播放这烟花,点燃场永不熄灭的数字烟花秀。

《烟花宇宙》如果我们去火星“出发,去火星!”年7月23日,中国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而移民火星以后,人类将有怎样的生活?

展览中,一件“我们人类在火星”是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发起和策划,宋协伟院长担任学术主持的线上展览平台,是最先以三维技术搭建场景进行多人游戏化体验的线上展览。项目假设了一个真实存在却从未经验的火星场景,在虚拟星际移民的环境中探讨自我意识、生存危机以及文明演变的可能性。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发起和策划的“我们人类在火星”概念短片《第七天堂》则呈现了更为直观的“火星生存境况”:火星纪年年,第三世界国家打破现有世界格局,以赞比亚为首成功建立起火星生态圈。以新火星人缅怀开辟航天梦的先人建造的纪念碑群展开叙事。其纪念碑群主要包含地下城、生态制氧系统、地上接口、陵墓群、人型纪念碑,其中涉及火星计划、“葛兰西纪念碑”概念、模拟生态环境等领域,展现一个全新的生存系统和世界格局。

《第七天堂》我们怎样艺术化地想象黑洞。在一件名为“捕捉瞬间的黑洞”作品中,艺术家以高速旋转时被甩出的颜料勾勒了黑洞的轮廓。艺术家FabianOefner也擅长以高速摄影的方式诠释自然,探索宇宙、时间与空间、虚构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捕捉爆炸、机械、混合流体、化学反应、声音振动的瞬间,创作过程犹如科学实验,其作品具有艺术张力。共享同一栖息地,也面临共同的危机

移民火星当然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但我们却时时刻刻感受着地球的变化。

艺术家将我们的栖息地理解为并不孤单的地方:我们同远近无数同胞、其他生物、机器共享这片热土。我们的福祉就是建立在这些生物活动所创造的氛围之上,这种氛围不可分割,而是我们共同的命运。《共享栖息地—无形之地》是动画和手机应用,项目研究对象聚焦在那些从人类视角来看,很容易被忽视的,看起来平平无奇的事物——地衣。而实际上它们在自然环境演化过程中发挥着先锋作用。通过策划构建沉浸式动画和增强现实应用,向观众展示这一微小事物的世界,并希望引发人类对于生存栖息地的爱护和生物多样性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43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