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黄河之滨的
兰州
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无论是代表
远古文明的彩陶文化遗址,还是汉唐古道的丝路要津,都留下了大量珍稀文物。
澎湃新闻获悉,经过六年闭馆升级改造后的兰州市博物馆于8月26日重新开馆,这是兰州市博物馆自年闭馆改造以来首次与观众见面。配合新开馆,兰州市博物馆还精心设计和提升了基本陈列“大河流韵——兰州历史文物展”。其馆藏精品文物包括最早的墨迹纸之一“东汉墨迹纸”和国家一级文物西夏文“首领”铜印、宋代老子骑牛造像等。
此次展览的文物亮点之一无疑是最早
墨迹纸之一“东汉墨迹纸”,
兰州市博物馆展览部主任郑炜今天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该纸在
造纸史与书法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不少外地观众专门为了这一纸而专程赶到兰州,这一黑迹纸是从汉墓
出土时是作为铜镜的衬垫之物,共有两件,目前一件在国家博物馆的甘肃文物展展出,另一件则在此次兰州市博物馆展出。”
兰州市博物馆展出现场每日甘肃网图
兰州市博物馆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号白衣寺院内,依原明代白衣寺旧址而建,成立于年,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近平方米,其中展厅余平方米,库房多平方米。兰州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3件,二级文物82件,三级文物件。馆藏文物种类齐全,精品纷呈,按质地可分为陶、瓷、金属、石、玉、纸质等,其中以马家窑文化为主的彩陶,明清甘肃地方名人书画以及白衣寺塔藏文物较为丰富,也较有特色。半山彩陶鼓、东汉墨迹纸、明代首饰工艺品均为同类文物中的精品。
兰州市博物馆基本陈列“大河流韵——兰州历史文物展”
据兰州市博物馆提供的资料,兰州市博物馆于年开始基本陈列提升改造工程。经过6年的扩建改造,于8月26号正式开馆对外开放,
升级改造后陈列展厅面积增加至平方米,比原来增加多平方米。
提升后的基本陈列“大河流韵——兰州历史文物展”也在同日与观众见面。据了解,“大河流韵——兰州历史文物展”共分为远古文明——神秘彩陶、青铜文化——民族交融、汉唐古道——丝路要津、宋元津城——渡口烽火、明清风韵——金城揽胜5个单元,展出馆藏文物件。其中中国已知最早的打击乐器之一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彩陶鼓、迄今发现最早的墨迹纸之一“东汉墨迹纸”和国家一级文物西夏文“首领”铜印等兰州市博物馆的重要藏品也在展陈之列。
兰州市博物馆收藏的迄今发现最早的墨迹纸之一——“东汉墨迹纸”兰州市博物馆图
目前可见的东汉墨迹多存在于简牍之上,而留于纸上的极其罕见。对于东汉墨迹纸,
兰州市博物馆展览部主任郑炜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这一最早墨迹纸之一的“东汉墨迹纸”,无论在造纸史上还是书法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从汉墓出土时共有两件,目前一件在国家博物馆的甘肃文物展展出,另一件则在此次兰州市博物馆展出。”
兰州市博物馆方面公开的资料显示,
该纸出土于兰州伏龙坪龙尾山东汉墓。直径17.5厘米,麻纸,发现时纸张均已成圆形,纸质柔软有韧性,边沿少许残缺,出土时是作为铜镜的衬垫之物,现保留下来的两块纸正是置于铜镜下方。纸张表面均有少许霉斑和残损,其中一张品相完整,直径17.5厘米,残留墨书约40余字;另一张残损较严重,直径17.8厘米,残留墨迹约60余字;字迹均为毛笔书写,书体为隶书,工整秀美。由于腐蚀严重,纸的原始形状无从考证,书写的内容已无法完整地释读,但从残留的字迹分析,应与当时人们的生活有关,这也说明纸在当时已经进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而且极有可能已经开始普及。东汉墨迹纸的发现,在同时期发现的纸中实属罕见,不仅是一件研究汉代造纸技术与纸的使用的重要佐证,也是我国考古界的一大至宝,同时也为书法艺术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国家一级文物。
陶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打击乐器之一,也称为土鼓,《周礼》、《礼记》均有记载。古人用它敲击出高昂而有节奏的鼓声,为跳舞的人们伴奏。陶鼓在远古人类社会中,不仅充实了人的精神世界,更是原始巫术和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物品。此次展览展出的彩陶鼓属于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马家窑彩陶文化因年首先发现于甘肃临洮的马家窑村而得名,是继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的彩陶衰落以后,将彩陶推向又一新高度的彩陶文化。它出现于距今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历经了多年的发展,主要有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类型。此外,出土于红古区的马家窑类型彩陶瓮,也因其丰富的富于变化的图案装饰,成为展厅里备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2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