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的艺术剪出大千世界赤子之心,

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12日电(记者 牟昊琨)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剪刀熟练酣畅地游走于纸张间,纸屑如落叶般翩翩飘落,手指生花的片刻间,小至一花一木、一虫一鸟,大至朗朗青天、繁茂盛世,跃然眼前。7月14日13:00,中国青年报“豹豹青春宇宙”《赤子之心,剪纸里的家园梦》数字藏品将正式发行。这套藏品精选了五套来自不同流派和地域的青年剪纸传承人的作品,分别为《家园·山水》《家园·四季》《家园·古今》《家园·传统》《家园·生活》。这一组剪纸作品呈现出山水、四季、古今、生活等内容,表现着一个共同的家园主题。

《家园山水》:对黄河家园的艺术礼赞

畅杨杨的剪纸作品《家在黄河南》。本人供图

《家园·山水》的原型为剪纸《家在黄河南》,剪纸作品取材一组日常生活场景,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河南的风土人情和发展变迁。该剪纸出自河南洛阳的90后河南省省级非遗项目孟津剪纸代表性传承人畅杨杨。他从小就学习剪纸,中学毕业后开始搜寻、整理孟津地区的剪纸资料。现在,他致力于孟津剪纸的传承和保护。

在畅杨杨眼里,家园是剪纸里的一幅山水画。《家在黄河南》剪纸作品以黄河为叙事线索,展示了老家河南的风土人情和中原大地的精神风貌。在畅杨杨的剪刀下,黄河边的建筑、耕种劳作的老乡、小浪底水利枢纽……缤纷意象,无不凝聚着作者对黄河家园的艺术礼赞。

《家园·四季》:传统技艺与时代相融创新

倪巧凤的系列剪纸作品:《春安》《夏泰》《秋吉》《冬祥》。本人供图

《家园·四季》藏品原型为《春安》《夏泰》《秋祥》《冬吉》系列剪纸作品,剪纸作者、北京市海淀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国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北京城市学院工艺美术系讲师、清华大学客座教师倪巧凤说:“民间将牡丹、荷花、菊花、梅花象征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故瓶中插四季花,谓之‘四季平安’。”倪巧凤想借此剪纸作品,祝福祖国:“国富民强万物盛,四海升平百业昌!”

剪纸不仅是她的教学课程,更是其创作源泉。“艺术设计根植于剪纸艺术,同时与时代相融创新,注重传统文化的价值回归,古为今用。”倪巧凤说。

《家园·古今》:家国情怀贯穿古今

藏品《家园古今》的原型为剪纸《武汉之窗》。作者周坤为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堵河剪纸”竹山县县级代表性传承人。“《武汉之窗》以传统民间剪纸格子窗花为灵感来源,外圈图案选用武汉代表性元素樱花、楚凤、武昌鱼等元素,点缀传统吉祥图案,内圈则选取武汉古今建筑黄鹤楼和江汉关。在技法上,运用脱稿纯剪,结合彩贴、彩衬等工艺,深刻表现了武汉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周坤介绍。

从耳熟能详的黄鹤楼到百年沧桑的江汉关,家园在剪纸中呈现为一幅生活画卷。周坤说,在自己身边,还有很多青年传承人,将生活中的吃穿住行、记忆中的朦胧乡愁统统浓缩在了剪纸的方寸之中。

《家园·传统》:纹样中凝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贺强的剪纸作品《锦衣华章》。本人供图

藏品《家园传统》的原型为剪纸《锦衣华章》。延安剪纸历史悠久,粗犷朴实,饱含着浓郁的陕北特点和民族特色。作品采用“如意纹和圆分割”的纹样,如流云一般,无论人物,还是鱼鸟,简洁流畅,疏密得当,韵律和谐。

“作品中的纹样主要为鸟和鱼,表达了陕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与向往。”该剪纸作者、中国剪纸协会会员、陕西省剪纸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贺强说。

《家园·生活》:美好藏在日常的柴米油盐间

刘冠玉的剪纸作品《苏北风情》之一。本人供图

在徐州剪纸云龙区区级传承人刘冠玉眼里,提到“家园”,最直接联想到的就是日复一日的生活。

藏品《家园生活》的原型为剪纸《苏北风情》,该作品共一套六幅,记录着作者的家乡故事。养猪牛、耕田地、掰玉米、收高粱、卖包子、炸油条等儿时的生活场景,在作者的运刀下,酣畅淋漓,繁简有序。作品既有鲜明的剪纸语言特质,又符合现代审美下的艺术理念。

“通过一张张喜庆的剪纸,希望能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该剪纸作者刘冠玉说。

剪纸,是一门手艺,更是一门学问。剪纸的人,通过剪刀和纸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在不断学习和进步中,剪出新技法、新事物。近年来,在全国文化工作者和民间剪纸作者的努力下,剪纸艺术正在焕发新的青春。民间剪纸艺人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创作了不少反映现代生活的作品,这些作品既有传承性,又具时代性,其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也正在重新被人们认识。

7月14日13:00,《赤子之心,剪纸里的家园梦》数字藏品亮相中国青年报“豹豹青春宇宙”,不容错过!

(来源:中国青年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27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