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为一种艺术收藏品,如今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俗话说:“三分画心,七分画裱”,书画收藏的目的之一便是欣赏,而书画裱后才有更好的收藏欣赏效果。好的装裱,不仅能给书画作品带来保护作用,还能增加视觉美感。
书画装裱的历史起源
基本形成:年湖南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其“最上横边裹着一根很细的竹条,上系有棕色丝绳。”后来,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上又进一步发现“丁形帛画的顶部裹有一根竹竿,并系以棕色的丝带,中部和下部的两个下角,均缀有青色细麻线织成的筒状绦带。”说明在距今约多年的战国时期,书画装裱艺术就已经基本形成。
《人物御龙帛画》(左)迅速发展:南北朝时期,书画装裱有了初步的发展,形成了装裱的基本形制——卷轴。当时装裱多赤轴青纸,还出现了一批著名的裱工。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是现存最早记载装裱的史料。隋朝建立后,炀帝将内府书画分为上、中、下三等,分别用不同材质的轴棒进行装饰,加以区分。由于当时丝绸纺织及造纸技术达到较高水平,绫、锦、绢、帛、皮棉和竹纸一应俱全,从而推动了装裱艺术的发展,史称“炀帝内府所藏书画,装潢极为华丽”。
成熟时期:历唐至宋,装裱艺术进入成熟时期。社会稳定加之唐太宗李世民大力提倡书画,大幅绘画勃然兴起,丝绸业的兴盛也为装裱创造了物质条件,对装潢形式也有严格规定。宋徽宗还专门颁布了装裱格式,做工考究,称之为“宣和裱”。还有“蝴蝶装册页”、“横批”、“龙鳞装”(又称“旋风装”)新式样产生。现存的故宫博物院藏五代吴彩鸾《刊谬补缺切韵》卷,是目前仅见的龙鳞装实物。
吴彩鸾《刊谬补缺切韵》卷南宋时期,书画装裱的样式及尺寸都有了具体的分类,出现了“宫廷装”与“民间装”。元代的书画装裱基本延续了宋代的装裱样式,而所用工料不及前朝考究。元代后期在宫廷设置专门机构,管理装裱书画,并在宫廷内出现专门的裱褙场所。元末明初陶宗仪在《辍耕录》中记述了宋御府书画用料等的情况。
鼎盛时期:中国书画装裱的鼎盛时期是明清至鸦片战争前,装裱工艺的形制及品式百花齐放,技法更加娴熟和完善。以苏州为发祥地的“苏裱”开始兴起;在装裱形式上,增加了引首;在装裱理论方面,周嘉胄所著的《装潢志》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书画装裱理论著作。
“苏裱”清代的书画装裱在明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定型。清宫廷内设立了专司宫廷绘画的“如意馆”,在造办处专列“裱作”一行,裱褙书画。清代的内务府还曾专门邀请苏裱名家秦长年等人入宫装裱书画作品。康乾之时,琉璃厂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出售古玩、字画的文化街,京城的书画装裱在此基础上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古朴庄重为特点的“京裱”出现,并与“苏裱”并称为中国书画装裱的两个主要流派。
现代发展:现代中国书画装裱的发展随着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和现代高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进入20世纪,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装裱工艺在民间得到普及,并形成了不同的装裱风格。时至今日,现代中国书画装裱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
书画装裱流程考究
由于装裱的类别和款式不同,它们的工序材料也各有差异,而每个装裱师的经验、习惯手法各异,各自的操作方法也不尽相同,装裱艺术又是一门工艺性强的专业技术,而且需要实际操作,反复实践才能逐渐掌握。所以今天就先给大家介绍最基本的装裱流程。
一、观察字画:
揣摩原作的气度,以利于更好地选择装裱材料烘托原作气质,以及对字画进行简单的修补。
字画修复↑二、材料托染:
托绫、绢——将绫绢正面合案铺平,用排笔蘸清水将其刷透,后用干毛巾将水份吸干,使绫绢紧绷案面,平直无皱,再刷浆糊,后将卷好的纸对齐绫绢,边展托纸,边用浆刷刷实,完后再以棕刷排实,揭去,晾在墙上。另外还可将颜料放入浆糊中调匀,刷至绫绢,上纸,晾干,即连托带染色,称浑托。
托镶料纸、裱背纸——大多托3层。先将第1层纸铺开,用稀浆水将纸刷平刷匀,加托第2层,对齐边口,展纸,刷实。再用浆水加托第3层,步骤同上。3层托好后,再用棕刷刷一遍,晾干。
染材料——将颜料及胶用水浸泡化开,把所染纸绢绫反扣在画案上,往上刷颜色水,要均匀,先刷托纸,后刷纸绢绫的正面。后上墙晾干。
三、托裱画心:
将画心反铺在干净的画案上,用喷壶在画心背面均匀喷洒水花;待画心潮润且平整得贴附在画案上时,用排笔在画心背面均匀刷浆;一手持特制的装裱棕刷,一手持略大于画心的托纸,对齐一边,用棕刷自上而下排扫托纸,逐渐使整张托纸平整贴附于画心背面;用手指在托纸边缘均匀抹上浆糊;待画心略干后,轻轻揭起,转贴至挣墙晾干。
四、镶条:
待画心干透,用裁刀将其从墙面取下,裁去托纸不整齐的边角部分;在画心四角均匀抹浆,镶上助条;在助条边缘抹浆,镶上边条。
字画镶边、裁边↑五、覆背:
在已镶条的画作后重复第二个步骤。
六、装框:
已制成的画作如需装框则在画作干透后进行平整,镶装画框;如做成卷轴,则应在画作上下装上天杆和地杆,并牵上挂绳,拴入绛色丝带。
↓↓↓
不过近代以来,除了传统的手工装裱字画,
还出现了更简单方便的机裱字画,
你会更偏爱哪种装裱形式呢?
手工装裱和机器装裱又有什么区别呢?
在选择字画的时候关于装裱方式,如何进行判断呢?
且听我慢慢道来——
手工装裱能更好的展现出作品的墨晕,使画面不呆板。纸与纸之间贴的很密实,画面很光滑,把画悬起来抖一下或用手指弹一下会有“蹚蹚”龙吟一样响亮的声音。好的裱件背面则还有上蜡的痕迹,那是为了保护画心;未上蜡则看得出宣纸纹样,不光滑,反复卷放,背面还会起毛伤画心。
机裱字画多盛行于北方,用于行画装裱,粗糙呆板。画面会显得有些虚澎,不光滑,有点粗糙,手摸有点潮呼呼的感觉,用手弹一下会有“扑扑”的闷响,这些都是机裱操作流程造成的,很难避免,只有严重不严重的区别。裱件背面则很光滑,那不是上的蜡,那是机裱专用的机裱纸,非宣纸,俗称洋纸,一面很糙或上了化工胶,一面则很光滑。机裱裱件悬挂或装框后,不久后便容易疲软不平。
大部分的书画藏家更倾向于手工装裱,但是因为传统的手工装裱,一幅好的字画常常会耗时一个月到三个月的时间。而机裱字画,因为操作简易、方便、没有太高的技术难度也被一部分人接受。但有些机裱字画却冒充手裱给到收藏者,如果不稍加辨识,那就很容易被坑。
装裱字画的保存
“纸寿千年、墨润万变”,一张宣纸被制造出来后就有了多年的寿命。尽管如此,如果不注意爱护,纸张还是非常容易损坏。尤其是装裱好的字画,如何存放也是非常有讲究的。
字画的贮藏空间的温度应保持在14℃至20℃左右,相对湿度在50%至60%。将装裱好的书画作品画卷用棉连纸(即连史纸)或薄皮纸包裹一层,外边再包裹一层新报纸(用新报纸的原因是,报纸上的油墨可以防止虫蛀),然后套在塑料袋中并系住袋口。
如果藏品较多,可以将画卷包好后有次序地平摆在抽屉里或画橱内,一叠不要摆得很多,从而使下层受压,将需要归置的藏品分成若干层,并在每层上贴上签条,标注目录。
可用樟脑丸或樟脑精块等药物驱虫。一年放两次,一次在三、四月份,一次在十、十一月份,防虫效果最好。此外还要经常翻动,及时清灰尘、蜘蛛网之类的不洁之物。南方的藏友,在梅雨季节过后,最好能分批将字画取出“晾晒”,防止生霉。平常悬挂的书画,要避免阳光直射,交替悬挂,防止过快老化变色。
《八十七神仙卷》↑古旧书画能不重新揭裱的尽可能不要揭裱,因为每揭裱一次,要经过热水闷烫、清水淋洗、化学药品洗霉去污和修补、全色等多道工序,耗费很多时间,这些无疑会使古旧书画大受损伤。
(本文更多精彩内容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4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