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预约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21/9213304.html
来文转自:雅昌艺术网
“我不知道纸还能做什么,也不知道纸不能做什么。”李洪波讲到。
年7月5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致敬传统——当代纸艺术作品巡展”在今日美术馆一号馆开幕。李洪波是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展览邀请了58位纸艺术创作领域代表性艺术家,通过20余件不同形态的艺术作品,探讨作为文化传承载体的纸在当代语境下呈现出的新的可能性,为中国纸艺术的研究与发展贡献力量,是中国首次系统梳理当代纸艺术作品的全国巡展。
展览现场:纸的使用不断受到冲击和颠覆纸还能做些什么?
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载体,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媒介,它的功能也一直随着时代演变。如今,纸张的使用不断受到冲击和颠覆,那么纸还能做些什么?这是策展人李洪波提出的问题,也是他一直思考探索的问题,同时也是贯穿此次展览的一条主线。
作为一种材料,纸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它是亲切和熟悉的。而另一方面,人们从未停止对它的探索和想象:它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多维的;它是纯白的,也可以是色彩斑斓的;它是柔软的,也可以是锋利坚硬的;它是静止的,也可以是流淌运动的......正是基于纸的亲和力和可塑性,使艺术语言的表达与创作成为可能。
李洪波《花海》纸尺寸可变进入到展厅,观看完作品之后便能理解策展人讲到的,纸为什么无所不能。比如今日美术馆号展馆的主展厅,展示的是策展人李洪波的作品《花海》,这是一件占地60平方米、由8种颜色的彩纸铺就的缤纷花海,看起来缤纷鲜艳,但观众走近观看的话,会发现作品是由一支支纸武器拉伸幻化而成,变“枪”为“花”的创意令这件作品承载了关于战争与和平的严肃思考,而这件作品的创作技术,则是运用到了民间常见的传统纸灯笼技艺,这也引申出了此次展览的主题“致敬传统”。
李洪波讲到:“致敬传统是为了更好地思考当下和放眼未来。改变的是创新的形制和不同时代变革下的思考,不变的是文脉和文化基因的传承。纸作为一种媒介和载体流传千年,也成为各个时代的见证者,当它与艺术家相遇,便被注入了新的表现形态、文化内涵与生命活力,而这正是赓续的力量。”
李洪波罗马青年纸52×33×26cm展厅中还可以看到李洪波的经典作品“教具系列”,比如《罗马青年》,它乍看上去是一尊普通的石膏像,但仔细观察会发现,这尊石膏像是由若干层薄薄的纸张堆积而成。用双手轻轻一拉,石膏像就会随之拉伸扭曲,松手后又能瞬间复原。
把创作聚焦于纸,源于李洪波大学毕业后在出版社的工作经历。“那时候做编辑、设计,对纸张和印刷很有了解,又因为我在央美学民间美术的时候,接触了大量关于剪纸等传统文化的东西,我就发现纸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媒介,它简洁、轻便、价格低廉,也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现在,作为吉林师范大学中国纸艺术研究所负责人,李洪波开始从单纯的艺术创作转向研究领域。
王雷《文锦中华》年全年《北京晚报》搓线及编织技术×cm-雷蕾《〈疒瓦〉系列—A》绵白糖,萝卜,糯米纸47×28×8.5cm×2文豪《异形》卫生纸尺寸可变20王伟伟《望》纸浆、水墨65×37×6cm在展览现场还可以看到中多有意思的作品,比如艺术家王雷的作品,很像是一件挂毯,但细看的话,会发现是用报纸编织而成;艺术家雷蕾直接用糯米纸和蜂蜜浇灌而成的瓷瓶,可以以假乱真,即便是贴近观看也很难发现是用纸创作的;艺术家文豪作品《异形》看起来像是一个小树林,树木高低起伏错落有致,走近的话会发现所谓的“树木”全部都是卫生纸;艺术家王伟伟雕塑作品《望》,也同样如此,看起来像是一件石雕作品,但其实艺术家是用纸浆和水墨创作而成。
看完作品会惊叹于艺术家们的想象力,同时也会被纸的可塑性震撼到,真的是像策展人讲到的那样,“不知道纸还能做什么,也不知道纸不能做什么。”
学术研讨:在挖掘“纸”的材料属性同时还要注意精神的维度
纵然纸作为材料被艺术家们使用,可以激发出无限的可能,但也不是没有问题存在。
“作品不是美不美的问题,而是作为当代艺术,能提出什么问题,能够表达什么信息,给我们传递什么信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殷双喜讲到。
展览现场在他看来,纸虽然是中国发明的,但它已经是全球化的传播材料,但是中国人对纸的态度,特别是文人对纸的态度,天然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对纸非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