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民间的艺术会说话人民资讯

张旺红剪纸作品《闽宁镇》。张旺红剪纸作品。剪纸作品《宁夏葡萄酒》。端午节刚过,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张旺红手上还戴着一根五彩绳。看得出对于民间习俗,他是很喜爱的。他说,民俗中那些带有美好寓意的语言,是最应该传承下去的。A从小的耳濡目染固原隆德县被称为“书法之乡”,而从小在那里成长的张旺红说,隆德县不止有书法,那里民风淳朴古雅,民俗文化丰富。比如,家家都会剪窗花、贴窗花,就像家家都要挂字画一样。那一片片红纸剪出的图案,在张旺红眼中,就是最美的画面。受家庭环境影响,年出生的张旺红很小就会剪纸。年,他考上了宁夏大学学习美术教育,更加拓宽了他的艺术认知。毕业后,他做过平面设计,当过美术老师。年,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被推荐参加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剪纸技艺培训班,在培训过程中,他第一次认真思考了自己从小耳濡目染的剪纸技艺的价值和传承意义。自年到年,从金凤区级,到自治区级传承人,张旺红的非遗传承人之路走得比较顺利,他说,自己的机遇很好,同时也是因为自己有美术专业的学习,让创作也有了别样的感觉。B比赛中打开眼界年,剪纸技艺培训班之后,张旺红参加了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的比赛,拿到三等奖。“当时我参赛的作品,是一幅反映宁夏南部山区人民劳作景象的作品。这个场景是我曾经生活中的一部分,很熟悉,创作的时候也是得心应手。”张旺红说,作品寄去参赛后不久,就接到主办方的电话,通知他到山东参加下一环节的比赛,这次是现场创作。得知这个消息后,张旺红既高兴又忐忑,毕竟这是他第一次比赛,而且要现场展示。“说实话,我比较擅长用刀刻,用剪刀的功夫并不算太好。可那一次去比赛,刀子之类的工具是不让带上火车的,只能用主办方发的剪刀,用得不太顺手,作品也没有完成。不过因为构图设计方面的想法还不错,最后拿了三等奖。”尽管比赛中留下点小遗憾,但张旺红还是觉得收获不少。“我们剪纸那一组,参加最后现场比赛的就58人,水平都特别高,我也是开了眼界了。”张旺红说,他看着有人拿着剪刀,一张纸在手里不停翻转,不一会就呈现出精美的图案;有人在剪纸上运用了色彩搭配,使画面更加绚丽;还有人在设计方面很有特点,寓意深刻,耐人寻味。C创新中坚守传统张旺红说,自己的工作室还没收拾好,仅带了一小部分作品展示给记者。有印着剪纸图案的帆布包、金属镂空书签、丝巾、相框摆件、剪纸挂画等。仔细看画面,风格迥异。“这可能和我大学学的美术专业有关,总想尝试不一样的东西。”张旺红拿起一张印在丝巾上的剪纸作品说,这是南京培训时创作的,当时还被老师拿来当案例讨论过。这幅作品以贺兰山岩画为主要元素,整体现代感比较强,图案中有大量线条,很难想象这原本是一幅剪纸作品。这样的作品,无疑是精美而大胆的。不过,张旺红说,自己喜欢创新,但更钟情带有传统味道的剪纸。“咱们传统剪纸讲究‘出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张旺红说,传统剪纸中图案都是有寓意的,而这些寓意形成一套表达情感和心愿的语言,特别耐人寻味。他拿出一幅生肖鸡的剪纸介绍,画面中装饰着牡丹花,鸡脚下有一串钱币图案,鸡身上刻着一条鱼,都是富贵的象征。另一幅生肖马的剪纸中,马臀部刻的是太阳纹,马背上装饰着鸡冠花,这些都是阳刚之气的象征;马蹄下是祥云,身上有梅花,结合马本身的寓意,有加官进爵的意思。“在设计剪纸的时候,不是想剪什么就剪什么,运用好这些语言,才能创作好。”D民俗语言应传承下去“在以前,剪纸不光是过年过节贴的窗花,也是刺绣的图样。”张旺红说,日前,宁夏民间文艺家协会在编纂《中国民间工艺集成·宁夏卷》期间,在张旺红这里采集到一些老物件,包括刺绣的枕头套和几张生肖剪纸。这些物件在生活中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玩意了,但张旺红把它们收藏起来,因为这是生活的记忆。其实除了剪纸,他还把平时从书中看到的传统图案记下来,保存在自己的电脑里。“现在人们对于很多传统元素寓意慢慢淡忘,有时候想表达某种意思,又不知道用哪种图案比较准确,所以很有必要把那些传统图案和寓意梳理出来。”张旺红说,他在给徒弟以及老年大学的学生上课时,介绍传统图案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剪纸的传承最重要的就是这一点,你懂了这些图案的意思,就永远不会出现没灵感、不知道怎么剪的情况。”记者李尚文/图本文来源:银川晚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62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