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把打小孩说得如此缱绻深情的也只有

毕淑敏这个名字都不陌生吧?

语文试卷寻常见,阅读理解几度闻。她的文章常常出现在语文考试中,现在再看来,她妥妥地就是“排比句鸡汤女王”。

昨天无意看到这篇旧文,把打孩子描述得如此缱绻深情、迫不得已也是史无前例了吧。

大家品品部分原文: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说所有的话我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句话,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

面对你纯真无暇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小声比比:毕老师经常打孩子!每打一次都刻骨铭心)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菜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的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败,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奏效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的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予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

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哪怕它将强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5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要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分量。不致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更为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我多么不愿打你,可是我不得不打你!我多么不想打你,可是我一定得打你!这一切,只因为我是你的母亲!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吗?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看到这一句,没忍住笑了,哈哈哈。普通人如果粗暴地教育孩子,总会有些内疚,把打孩子写得这样冠冕堂皇、深情款款的好像是第一人吧....打孩子还打出价值来了。

“不打骂孩子”可以说是一种共识,毕竟对孩子不好。但作为一个普通妈妈,对孩子发脾气,甚至动手,可能很难完全避免,毕竟精力有限,家长也有压力情绪需要倾泻,但是我们始终知道打孩子是下策,打了就是打了,打孩子就是不好的,不会为自己找理由。

毕大作家这番说辞,当年学生时看着没什么,如今自己做了父母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认可的。

鲁迅也打过孩子

其实,文人打孩子的也挺多的,鲁迅两口子也打过海婴,傅雷打孩子更是家常便饭。不同的是他们并没有为此辩护。

鲁迅反对教师鞭打儿童,但有时也会对海婴加以体罚。遇到他太执拗顽皮,说不清的时候。大概几次而已。

要打的时候,他总是临时抓起几张报纸,鄄城一个圆筒,照海婴身上轻轻打去,但样子是严肃的,海婴赶快就喊“爸爸,我下回不敢了。”

这时,鲁迅先生看到海婴楚楚可怜的样子,心软下来,也就不打了。海婴看着爸爸面纹也放宽了,体察到了,胆子也就大了,抢过卷纸筒就问"看看这里面有什么东西?”

他要研究纸里面包藏些什么东西。看到里面是空的,鲁迅先生先就笑起来了。

海婴有时也会说“我做爸爸的时候不要打儿子的。”

鲁迅先生问“如果坏得很,你怎么办呢?”

“好好地教伊,买点东西给他吃”

先生笑了,他以为他自己已经最爱孩子了,但是海婴的意见更和善。

许广平也会打海婴。

怕海婴吵闹,尤其在鲁迅睡熟或者工作的时候,如果他吵闹,许先生就会打他。但是海婴还是怕鲁迅先生打,并不怕许先生打。

其实,模范爸爸也有无奈和动手的时候,除了忍无可忍时“作势轻轻打海婴”,先生还经常吐槽海婴的“淘气”。

“淘气得可怕”,

“太淘气了,总是搅坏我工作”

“越来越淘气了,真烦,写不下去了,就这样吧”

哈哈哈,看到这些,我释然了很多,养娃真的是一项长期的、繁琐的、有苦有甜的过程,即便是鲁迅、许广平这样的模范父母也有失去耐心,动手的时候(防杠提示:不是提倡打孩子)。所以,我也原谅也自己偶尔对孩子的不耐烦、发脾气。

文人圈家暴孩子,傅雷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傅雷的教育理念是很先进的,但他的教育方式又很“粗暴”的,严格得近乎残酷,稍有差池,非骂即打。

有一年春节傅聪和几个小朋友一起弹琴,傅雷在边上一听就觉得傅聪弹得比较差。于是等别的孩子走后,傅雷把傅聪狠狠地骂了一顿。傅聪不服气,一个人跑到一个叔叔家待了一个多月才回家。

有一天傅聪弹琴的时候走神了,傅雷直接手边一个蚊香盘子就扔过去了,脸上划破了,血流如注,留下了一道永久的疤痕。

打耳光也是家常便饭。有一次,傅雷把傅聪绑在自己的家门口,让邻居们都看到傅聪不听话,以此警告傅聪。

傅聪与父亲傅雷

常常是傅聪在楼下练琴,傅雷在楼上边写作边监督。一旦琴音走调,傅雷就会严加斥责,甚至会抓傅聪的头往墙上摩擦。

孩子成年后,傅雷对自己的教育方法也有反省,《傅雷家书》的第一封信中,傅雷就说:“……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

在第二封信中,傅雷又说:“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齐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幸亏你得天独厚,任凭如何打击都摧毁不了你,因而减少了我一部分罪过。可是结果是一回事,当年的事实又是一回事: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的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

在接下来的信中,傅雷仍然不断谈到对自己曾经“虐待”孩子的忏悔,我们从诚恳、频繁的道歉,可以看出这件事耿耿于他的心中,使他的良心受到了很大的折磨。

《傅雷家书》截图

傅聪傅敏和妈妈

你看,即使是打孩子非常厉害的傅雷,也是有诸多反省的,认为自己虐待了孩子不对,需要忏悔,悔过。美化“打孩子”可能真的是毕作家这独一例了。

作为父母,我们一直被教育着要“温柔而坚定”,什么是温柔而坚定?,起码不打骂孩子。但是,我们首先是人才是父母,一个人就是会有喜怒哀乐,完全对孩子不生气不动怒是很难的。

我们能做的是表达愤怒的时候:不要把愤怒转化成攻击性的语言和行为。然后,在情绪过后和孩子好好复盘,刚刚为什么生气,我们有哪些诉求。需要让孩子知道,愤怒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人人都会有愤怒的时候,父母也不例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79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