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D%92%E5%B0%91%E5%B9%B4%E7%99%BD%E7%99%9C%E9%A3%8E%E9%98%B2%E6%B2%BB%E6%8F%B4%E5%8A%A9%E9%A1%B9%E7%9B%AE/22039760?fr=aladdin
剪纸,是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美术品中的一种优美又朴实的艺术形式。剪纸在全国各地都有出现,并且具有各自的地方特色。南京纸主要流行于江苏省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据清代道光年间甘熙所撰的《白下琐言》等史料记载,南京剪在明代初年已十分流行。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旧时新年,人们会用大红纸剪一些寓意吉祥纳福的图案贴在门沿、窗户上,表达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除了春节剪纸图样,还有各种场合的剪纸图样,如婚庆用“莲生贵子”“龙凤呈祥”等纹样;祝寿用“八仙祝寿、松鹤长寿”;中秋节会剪出传说中的玉兔、桂花纹样;重阳节则选择“二十四贤孝图”等吉祥图案,蕴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
喜上眉梢南京剪纸脱胎于民间的剪鞋样与描肚兜花,最初的经营模式是走街串户。比如南京剪纸代表人物——被称为“金陵神剪张”的张吉根老人,在他10岁时就跟随安徽芜湖的舅舅学习剪纸,后一直挑着货担根据顾客需要售卖剪纸、喜花或鞋样等。足迹遍布南京、安徽、上海,直到年才定居南京,稳定在夫子庙一带,仍以剪纸技艺谋生。
由于流动性和顾客需求的多样性,南京剪纸具有动手性强,易于现场表演的特点。在张吉根老人和武老太等老辈南京民间剪纸艺人的共同努力下,开创了“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拙中见灵”的南京剪纸艺术风格。再经过几代张家人的努力,风格独具的“金陵神剪张”剪纸,已蜚声海内外。20世纪50年代,南京民间剪纸生产合作社和民间工艺厂先后成立,制作剪纸并出口外销。
鲤跃龙门从风格上,南京剪纸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用彩色纸张剪成的“喜花”,过年过节、婚嫁日子都要在室内贴“喜花”,以增喜气。另一类是用白纸或宣纸剪的刺绣底稿,即“花样”,种类有两三百种,有些是从“喜花”中继承的。南京剪纸多取吉祥语句的谐音,如“同偕(鞋)到老”、“吉庆有余(鱼)”、“福(蝠)寿双全”等,表现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期盼。
“斗香花”式剪纸,是南京剪纸所特有的一种样式。“斗香”是中秋拜月祭祀时所烧的一种呈塔形的香,在“斗香”外面批挂作为装饰的剪纸即为“斗香花”,斗香花有金色、大红、桃红、绿、蓝、桔黄、淡黄、黑等色彩,颜色丰富,效果强烈。斗香花是集中了南京人民的愿望、智慧与趣味的艺术,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
子孙满堂南京剪纸人在娴熟运用传统剪纸的基础上,还能与时俱进,结合现代生活实际,积极创作出符合时代思想的新剪纸艺术作品。金陵神剪张第三代传承人张吉根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创作了《小民兵》、《百鸟迎春》、《鱼米之乡》、《庆丰收》、《颗粒归仓》等大量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金陵神剪张第四代传承人张方林也根据南京青奥会推出“青奥系列”等作品。
年,南京剪纸被列为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年6月南京剪纸又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然而,南京剪纸仍然存在困境——一些南京剪纸艺人在生活压力下被迫改行,南京剪纸的从业人数递减,传承人年龄偏大、后继乏人,剪纸技艺传承困难,濒危状况日益严重,急需抢救保护。
连生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