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撬动乡村振兴中国青年报

白癜风医院沈阳哪家好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4117104969134513&wfr=spider&for=pc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吴晓东

在多名观众的惊呼喝彩中,十几位勇士赤膊光脚,呐喊着穿越村民们用成百上千公斤烧红的木炭堆积成的圆形火场,动作粗犷有力……我国第二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作为“非遗薪传”浙江传统体育展演展评系列活动中的一台重头戏,久负盛名的磐安炼火在浙江金华市磐安县双峰乡大皿村再次上演。

炼火是磐安县独特的原生态民间艺术,流转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最早起源于远古时代先民对火的崇拜,是狩猎时代篝火狂欢的节日遗留,即用火来烧炼,驱邪祈福,其主要目的就是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吉祥。传承到近代,通常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晚上举行,成了当地仪式最隆重、参与面最广、场景最壮观的一种大型民俗活动。年,“磐安炼火”被列为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

磐安:非遗已成为旅游一大特色

除了磐安炼火,在磐安玉山古茶场火热开场的“非遗薪传”浙江传统体育展演展评系列活动之综合展演暨颁奖仪式上,磐安另一项独具风采的省级非遗项目迎大旗,当仁不让地领衔现场亮相的13个非遗项目,同样让现场观众大开眼界。

迎大旗是赶茶场的重要活动之一,起源于宋朝,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在近百名壮汉的努力下,旗杆30多米长、旗面面积数百平米的4面大旗缓缓竖起,旗杆高耸入云,大旗迎风招展,其实磅礴,甚为壮观。

磐安是非遗大县,现有国家、省、市、县4级非遗名录项,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0位。近年来,磐安县非遗外出展示展演近百余次,获国际奖1个,国家级金奖3次,省级以上金奖11次。年6月,磐安县应邀赴法国参加第32届法国瓦龙国际民间艺术节,获组委会颁发的唯一奖项“最佳演出奖”,并在唯一一个国家专题节目晚会“中国主题日”上展演。

在省级民俗文化村双峰乡大皿村,每到周末就有大批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来到村里写生。住共享农屋、游历史古村、看非遗表演,学生们说,这就是看得见的乡愁。大皿村文化积淀深厚,现在还完好保留着明清时期古建筑20余处,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点3处。双峰炼火、大皿宫灯、竹编工艺等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以来,到尖山镇陈界村休闲旅游的游客都可以在晚上欣赏到一场精彩的“非遗一台戏”。《花头台》《纺棉花》《铜钿鞭》……这台戏的10多个节目都是非遗项目,“看非遗表演”越来越成为远方的朋友来磐安的“一个理由”。

不仅用非遗把外地游客请进来,磐安还不失时机地把非遗送出去。在横店新建的圆明新园,到处可以看到磐安非遗元素。省级非遗项目“寿龟奉茶”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羊荣地带领他的非遗表演团队入驻圆明新园,每天为游客表演“寿龟奉茶”、非遗绝技5场。69岁的省级非遗项目“单人闹花台”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蔡云朝也成为“横漂”,常年在这里为游客表演。

磐安织带传承人马菊芳,定期接收横店集团的订单,编织各式各样的传统织带,放在横店景区展销;磐安竹编传承人承接影视剧组的道具定制,同时借助剧组的朋友圈,承接到一些高端竹编艺术品加工单子,把磐安“非遗”产品更好地推向市场。“非遗+旅游”的新模式,直接将“文化资源”转化成“经济资源”。省级土布传承人郑芬兰创建“小巷三寻”品牌,把磐安土布卖到大城市,让一批山区农妇实现了增收致富。

余杭:让运河两岸非遗“活”在当下

“余杭滚灯”舞起来,“嘉善田歌”唱起来,“上泗竹马”跳起来……还有浙江昆剧团的“奥运小生”曾杰与花旦洪倩一起上演的世界级非遗昆曲《牡丹亭》,当清丽美貌的十二花神袅娜地将千年石桥广济桥作为舞台时,一种山水间的“天人合一”,让人感慨非遗的美好。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将主场放在了余杭塘栖古镇,围绕主题“传承运河文脉,建设文化浙江”,拉开了一系列大运河文化遗产主题展演活动的大幕——除了“余杭滚灯”“严州虾灯”“上泗竹马”“安吉犟驴”等国家级、省级非遗一一登台之外,还由传承人现场展示中泰竹笛制作、古琴斫制、清水丝绵制作等传统手工技艺,和市民、游人一起分享运河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记忆运河”传统风情展示的清水丝绵制作技艺展位前,观众在精通技艺的村民指导帮助下体验国家级非遗“清水出丝绵”的神奇;“上梁元宝”“立夏狗”“龙凤呈祥”……在塘栖茧圆展位前,一件件色彩鲜艳的茧圆作品吸引观众不断围拢过来询问各种问题,72岁的塘栖茧圆省级传承人黄芳珠耐心地答疑解惑。

已有多年历史的径山茶闻名遐迩,这里的“径山茶宴”年5月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至今,一年一度的“径山茶宴”已成功举办了14届。近年来,非遗深刻改变了余杭区径山镇径山村的面貌,依托非遗等文化和生态资源,通过持续开展“径山茶宴”活态展示、打造精品民宿和特色径山茶文化,为游客提供传统民俗、传统手工艺、特色农产品制作等多种体验。

余杭区中泰街道是著名的“苦竹之乡”,拥有全国苦竹定向培植示范园区。取材苦竹,历经70多道严格工序制作的中泰竹笛,历史悠久、做工精细、用料考究、音色纯正,于年被列入第4批浙江省非遗名录。目前,中泰已有竹笛乐器厂近百家,年产中高档笛箫近百万支,成为浙江乃至中国重要的笛子文化产业区。近年来,网络、物流的发展在当地催生了60多家淘宝店,让中泰竹笛借助电子商务日渐闪现出新锐的光芒。

92岁的叶昭标和79岁的叶金香两位新叶昆曲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带着小小传承人们再现传统戏曲的传承场景,老与幼、古与新的结合展望着戏曲传承的未来和希望……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夜幕下的塘栖镇河西埭村文化礼堂坐得满满当当,以“风雅钱塘”为主题的“浙江好腔调”全省传统戏剧展演系列活动启动了,绍剧、杭剧、越剧、婺剧、新叶昆曲、睦剧、滑稽戏等浙江传统戏剧汇聚一堂,台下连呼过瘾,连礼堂过道里也挤满了冒雨赶来的观众。这些古老的戏曲已经在浙江大地上流传了数百年,如今已然成为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

松阳:非遗给“中国传统村落”增色

来到大东坝镇石仓村——江南客家的迁徙地,走进装修雅致的“鸣珂里”民宿,门上的两块牌子十分醒目——“非遗传承体验点”“圆梦书屋”。这家民宿不仅仅是一家旅店,还是当地非遗的展示平台。接待大厅的中堂挂着一幅巨大的“豺虎画”,“鸣珂里”的管家卢英说,这幅画出自松阳豺虎画第五代传承人郑王义之手。豺虎画是松阳的省级非遗项目,山里的村民会把它挂在家里,具有驱邪镇宅之意。

有1余年建县史的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有20余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其中属于传统节日仪式的有叶氏祭祖、竹溪排祭、玉岩庙会与平卿祈福4项。松阳山环水绕、风光旖旎,不仅较好地保留着田舍掩映、阡陌纵横的田园胜景,在青山碧水间,还隐藏着百余座格局相对完整的古村落和古民居。松阳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于年发起的“拯救老屋行动”项目的整县推进试点县,项目启动之初,他们在调查时发现,大部分老屋残损非常厉害,屋面漏雨、木构霉烂、墙体坍塌,有的已成了危房。经过两年的努力,当地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对老屋开始修缮,不但保护了文物建筑,而且使其变得更加宜居。

被称为“江南最后的秘境”的松阳,隐藏着多座保存完整的传统村落,其中有50座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单。而隐没在小城深处的老街区“明清街”,更是松阳人引以为豪的所在。街区呈“井”字型,核心区域面积达10.5公顷,生活着0多西屏街道的原住民和全县各地来的商人,铁匠铺、金银铺、炭烛铺、锡箔铺、裁缝铺、草药店、棕床店、剃头店、制秤店、字画店……密密麻麻,不计其数,浓缩着“田园松阳”鲜明的耕读印记。

松阳县非遗馆是丽水市首家非遗馆,位于明清古街区南直街中段,占地面积.01平方米,年1月1日正式开馆,场馆分为展示区和展演区两大部分,集民俗展示、演出、休闲为一体,是丽水非遗建设的文化标杆,年成为第一批市级非遗展示体验点。“小竹溪摆祭的由来”、“叶法善的传说”、“张玉娘凄美动人的爱情”……松阳县各具特色的非遗文化,穿越时空,在这里等待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知音。

永康:用五金打造“一个世界”

经过严格的配料、熔化、压片、裁料、造型、捶打、刮光、焊接、擦亮、錾花、雕刻、嵌铜装饰等十几道工序,经由锡匠的巧手,一个个精巧的锡罐,一盏盏精致的灯台,一幅幅精美的锡画,走进千家万户。锡器曾无所不在地参与民间生活的辛酸与喜乐,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见证。在一座城市的变迁中,五金文化并不少见,而像“百工之乡”永康市这样能真正将五金做成标志,融入一方精神的却不多。

古时候,永康锡匠的行当就是一副担子,一头是风箱,一头是炭炉。哪里有生意,锡匠就在门道里或是街边空地上撂下担子,这边生炉子熔锡,那边就开始敲打。这种走街串巷接活打锡的方式叫做“行担”。盛一原就是永康最后一批经历过“行担”的锡匠之一。

出生在永康锡雕世家的盛一原,如今是永康锡雕省级非遗传承人、省非遗宣传展示基地——永康锡雕馆馆长、浙江荣盛达锡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上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手工锡器逐渐退出了市场,民间锡雕艺人青黄不接,永康锡雕一度濒临消亡,直到盛一原将现代焊接技术应用到打锡上,实行“机器换人”,传统锡雕才实现“华丽转身”。这一改进,让不少五金工匠看到了传统工艺的复兴曙光,更找到了一条生活出路。

目前,永康市已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6项,省级非遗项目16项、金华市级非遗项目41项,共有县级非遗项目81项,包含着金、银、铜、铁、锡等五金传统手工技艺,木、竹制造,编织传统手工技艺,以及民间歌舞、杂技、传统戏剧等内容。

位于国家历史名镇芝英镇的锡雕手工作坊里,一批手工艺人正专注于手中的活计,钉秤、打铜、锡艺……许多停留在老一辈人回忆中的手艺在这里焕发新生机,让市民和游客重睹古老五金文化的风采;在前仓镇大陈村,一群“90”后与一群非遗文化手工艺者建立了永康第一个乡村旅游基地“创匠工坊”,竹编工艺、草木染、陶艺,“新与旧”在这里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去年,永康市“十大匠人”程志芳的“掌声工坊”正式落户石柱镇塘里村,文化塘里又增添了一分传承;节假日是江南街道园周村最拥挤的时候,国家级非遗项目“十八蝴蝶”、“九狮图”在这里舞动着传统文化的记忆……

而五金仍旧是这座城市的灵魂。年,全市五金类非遗文化产业生产总值达3.亿元,逐渐形成产业化发展趋势。

“我心里一直有一个‘锡雕梦’。”盛一原说,过去,一副行担,一把小锤,出发即是远途;如今,除了一个“基地”,一个“馆”,他还想用五金打造“一个世界”。

浦江:古老技艺“见人见物见生活”

江南第一家郑氏宗祠里,在悦耳的浦江乱弹音乐声中,金华浦江潘周家村非遗传承人周金华、周旭磊一家表演的一根面技艺,深深吸引了现场观众。又柔又软的一根面拉出了数百米长,上百人托着一根面,绕着古祠堂行走。最让人惊叹的是,十多岁的小孩子拿起一根面跳起了“橡皮”绳,令人叫绝。

作为一根面技艺的传承人,拉面师傅周旭磊曾把这项绝活儿带上了第八季《中国梦想秀》的舞台,当场用两斤面粉,拉出长达多米可绕演播厅一周的“一根面”,震惊全场。多年前祖先从北方迁到潘周家村,拉面从此诞生,现在村里余户余人口,家家都会做面,手工面制作工艺就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6月10日,浦江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展演展示暨“婺风·美丽非遗”百村文化礼堂行活动在郑宅镇江南第一家牌坊群广场举行。在非遗项目展示现场,浦江剪纸、浦江麻糍、浦江豆腐皮捞制技艺、麦秆剪贴等20余个非遗项目各具特色,活态传承,活力再现,展现出非遗项目“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独有魅力。

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古稀老人赵福林的一曲浦江乱弹《崔子戏妻》洪亮清脆,回味无穷。浦江什锦班11岁的乐队鼓板楼览澄小朋友表演老到,激情洋溢,一老一小的默契配合,成为展演现场的一道靓丽风景……

非遗是城市历史的缩影,蕴蓄着一座城市最为人称道的风景。特色非遗项目作为乡村旅游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打开了外来人士探知浙江文化的窗口。

浙江目前拥有世界文化遗产2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0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项。至今,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已推出“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9届)、“浙江好腔调”(3届)、“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等品牌项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国各地都在推进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的大背景下,保护中心总结升级出一套独门心得,形成一套省非遗保护中心、学术专员、各地非遗保护中心、项目保护单位四力合一的工作机制,大大加快了记录的脚步和品质。在他们看来,以非遗为要素,扶持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乡村致富,在深挖乡村传统文化资源、激活乡村特色非遗潜能中下功夫,才能做大乡村振兴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34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