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物的毛皮上作画,这是阿孜古丽·吾甫尔13年前的一个大胆的、甚至有些荒诞的想法,在经历了诸多尝试和失败,以及身边人的不认可和泼冷水后,毛皮画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属——纤维艺术。阿孜古丽也成为毛皮画的研发者和创始人,找到新的人生方向以及她新一轮的探索……
#01
荡秋千、摇驴的尾巴……她是院子里最调皮的孩子
阿孜古丽出生在新疆乌鲁木齐,天生有股子爱探索的劲儿,从小就是院子里最淘气的孩子。
荡秋千荡到最高,脸朝地摔下来,鼻梁粉碎性骨折;
拉车的毛驴儿好好站在那儿,她去摇毛驴的尾巴,被驴一脚踢到墙上,墙被撞倒;
冬天,撺掇老实的男孩子用舌头舔门外的摩托车,舌头被粘上分不开,跪在地上半天,等妈妈回来被一顿暴揍;
拿着雨伞从三楼跳伞,没成功,觉得是伞的撑力不够,又拿床单跳了第二次。
“两次‘跳伞’失败,两次骨折,两次被妈妈拿擀面杖粗的棒子追着打,不过也总结出一个真理,动画片里的跳伞片段都是骗人的。但不尝试咋知道,你说是不是?”说完,她哈哈大笑。
……
回想起童年的种种,阿孜古丽像回到了无拘无束的小时候,我也被她逗得前仰后合。
“你知道铁臂阿童木吧,我就是那样,只要裸露的地方,胳膊肘、膝盖永远都是用方块纱布包着的,伤口就没好过。”
她调皮,不爱学习,每天想着法儿的玩儿,但成绩却不错,尤其是该考试的时候,记得快,会抓重点。所以阿孜古丽的淘气并没有被老师过多的管制,这给了她释放天性的空间,毕竟在老师看来,学生的第一要务是学习好。
#02
从两架烤肉炉到连锁饭店她在北京闯出了一片天
就是这个淘气出了名的小丫头,考到了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系,她也有了些收敛,不,不是收敛,确切的说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去延续,骨子里的不安分总是让她蠢蠢欲动。
大三那年,她不想再问父母要生活费,就在学校门口摆了两个烤肉架子,卖起了烤肉。
“刚开始只卖烤肉,半年后城管开始严管,躲来躲去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就盘了个店,考虑到只卖羊肉串过于单一,那就加上大盘鸡、拉条子、抓饭……”
就这样,慢慢地阿孜古丽的店越开越大,由一个到两个、再到三个四个,一切仿佛都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在北京,她将新疆特色餐饮做成了连锁。
其实餐饮还是挣钱的,但她都没有存住。“喜欢旅游看世界,就算只有一天的时间也要往北戴河跑,四个轮子转起来就是烧钱。”
就在六年前,阿孜古丽一夜之间卖掉了所有饭店,决定回新疆。
说到这里,一向乐观豁达、爽言爽语的她沉默了一会儿,语气中也有一些沉重。
“还是挺难抉择的,但决定后也就没有给自己留后路,因为我知道,哪怕留下一个店,我可能还会回去。”
母亲身体不好,让她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她的价值观里,家人是最重要的。
“也不是因为孝顺,我可能孝但我不顺。”
#03
毛皮画让生命“复活”留下最原生的美
回到新疆后的阿孜古丽,不想再做餐饮行业,也想过找份安稳的工作,但最终还是觉得自己爱折腾的性格不适合,在一年的空窗期里,她一边陪妈妈一边找项目。
年的一天,朋友在她家里看到了画在毛皮上的画。
“她问我,你这个画从哪里买的?我说我自己做的,她很不相信,觉得像国外的作品,她说,这么好的东西,你为什么不当成一个项目去做呢。”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她觉得这个项目可行,第二天就去友好租了一间写字楼,注册了公司,同时还请了专业画师,工作室就这样开了起来。
“我可能别的方面没才,但执行力还可以。”
朋友看到的这个作品,创意来源于一次与马的亲密接触。那是年,阿孜古丽回新疆探亲,在牧区骑了一匹马,那匹马很不听话,怎么也不肯往前走,她就不停抚摸马背和脖子,在跟马“聊天”的过程中,突然感到毛皮这种材料质地的特殊。她想到用艺术的附加值,去体现生命的延续,在毛皮上作画,让图像生命“活过来”,从而回归到生命的本质。
#04
尝试和寻找
在毛皮上作画的想法让她仿佛开启了新世界,她开始不断尝试。
最初,她仅凭想象,觉得剥下来的毛皮就可以直接使用,经过无数次尝试失败后她才知道,有一种技术叫鞣制,制作出来的毛皮是经过了防腐、防霉、防蛀处理的,可以直接使用。
当然,她对毛皮的质量要求也近乎苛刻,不但要考虑毛皮的成色、花斑、划痕等问题,甚至马的年龄、宰杀的季节她也要问问清楚,“艺术品对花斑是有考虑的,要怎么样最大限度凸显材料的优点,有点像玉的巧雕。”所以毛皮供应厂商对她是又爱又恨,看到她就害怕。做家具、皮鞋的人,拿了皮子就走,而她是一万张里面才挑出几张,选中一块满意的皮子有时需要一整天。
解决了原料的供应问题,剩下就是上色,“毛皮跟纸不同,它是纤维,时间久了会掉色。”她买回市面上所有的颜料,一遍一遍的调试,这个加一点,那个试一下。买毛皮做实验的过程中,她也有撑不住的时候,毛皮的价格不像纸那么便宜,画不好了再重来一张。但她没有想过放弃,哪怕后来为了省钱拿自己的头发做实验。
“反正都是一样的材质,头发剪了还能长出来。”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靠着不厌其烦、成千上百次的实验,她获得了毛皮画上色、装裱等一系列的专利。
但其实从年到年四年时间里,她没有任何作品出售,只是在不断的创作和寻找归属,期间也有过很多迷茫。
“属于什么派系,又不是油画、也不是国画。”那时候在美术界还没有毛皮画的归属和地位。身边的一些人也会说“好好的纸上你不画,画到毛皮上干啥。”
#05
找到新的方向
迷茫无助的时候,通过朋友的引荐,她认识了清华大学的教授,并且得到了非常高的肯定,不但认定了毛皮画为纤维画的一种,还专门给她两周时间,在清华大学教授毛皮画课程,这对于阿孜古丽来说,到现在都是无上荣耀的一件事,她也仿佛有了靠山和力量。
最近,在教育部《关于公布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中,纤维艺术被正式列为本科专业。
“纤维艺术迎来了春天。”
与此同时,她的作品也开始在各种竞赛中崭露头角,《汗血宝马》《归迹》《龟兹壁画》等作品深受好评,其中展现母子情深的《秋骏思》入选年北京保利拍卖会;作品《钢铁牧场》系列入选第十一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
她说,这个时候,她的商人思维就跳了出来,“怎么去变现,怎么在市场上流通,让高高在上的艺术品更亲民。”
最初,她们尝试了很多种题材,人物肖像、豹、鹰、壁画,最后得到的市场反馈马是最受欢迎的,她开始学习研究马文化,发现马聪明、善良、温顺、友好、知恩图报,是美好和力量的化身。
有了对马的了解和认识,再加上第一步扎实的作品研究和积累,她顺利的进入到文创领域,开始在马文化和毛皮画艺术的衍生品上动脑筋,大到家具、箱包、服饰,小到背包、笔记本、卡包,好在最终都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产品有了出路,她的心思更多放在了传授和教学上,先后教授了40多名学生,包括聋哑人和残障人士。在她看来,画画不但是他们谋生的手段,也是自身价值的体现。“他们都非常棒,非常善良和感恩,我也跟他们学会了手语,还多了一份技能。”
现在,她每周都会带学生去南山写生。“马是灵动的,不像几何图形,一成不变,它有无限种状态,生气是什么样,瞌睡什么样、高兴什么样,它的状态、表情和情绪都需要去现场观察。”她谈起马来滔滔不绝。
目前,阿孜古丽的工作室在全国已经有十几家,开到了北京、上海、成都、深圳等地。下一步她还想为新疆的旅游再尽一份力量。“旅游是新疆的支柱产业,新疆也是马业大省,有独特的历史渊源和文化,马文化作为草原文化的载体,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未来她想要与业内的老师一起,打造集餐饮、住宿、体验为一体的马文化综合体,这是新的努力方向。
阔别家乡17年,她说心安便是归处。她也思考过为什么对马如此的热爱,那绝不是商业利益的驱使,而是来自幼年的冥冥中注定。姥爷作为当年邮政系统骑马送邮件的“马夫“,爱马、护马、把小小的她托在马背上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作者:武文霞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马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