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平装旧书,被拆分,重新缝缀,在锤子的敲击下渐渐显出圆脊;书槽里的纸板必须严丝合缝,书脊的弧度和平滑度被反复加工和确认,等待乳胶干燥的时候可以同时处理其他环节;山羊皮已经在工厂整体削薄,但仍需要手工处理细节;最后,在压平机里,这些书页、纸板、麻绳、麻线、皮革都更加紧密,它们组成了一本手感舒适的半皮半纸法式经典精装书,制作过程中任何细小的操作和情绪,都在成品中一览无余。”
如上,是钟雨为第十一届“敬人书籍设计研究班”装帧课程撰写的回顾节选,也是她身为书籍装帧师的日常工作。
敬人书籍设计研究班手工装帧演示课堂()
从清华大学平面设计系毕业后,钟雨跟随学院教授吕敬人研修设计,进一步接触到做书的工作。研究生毕业后,她在出版社担任美术编辑一职,一年半后,转从业方向,前往巴黎学习书籍装帧,一门更不为人熟识的做书工艺。
年,她以“装帧师”的身份,和书籍设计师吕旻合作建立了一又二分之一工坊(1andAtelier),在模糊作者、编辑、设计的界限下,融合技术与设计,以手工制作为特点,为各领域的艺术家、作者、出版人提供平面设计和手工装帧的服务。随后一年,工坊发起“幕间休息”出版项目,至今已累计完成七个项目,体量虽小,却极受欢迎。
一又二分之一工坊参加武汉艺术书展()
《真好玩》钟孺乾,幕间休息()
《盲人摸象》小龙花,幕间休息()
《赛文中年超市》白魁,幕间休息()
装帧师和设计师的区别是什么?在工业生产承担起大部分书籍的装帧工作时,手工装帧的必要性何在?为什么我们需要精装书?
在一又二分之一工坊的工作据点,北京昌平区的某栋办公楼里,我们和钟雨,这位在微博发布动态会tag#咱们工人有力量#,自称为“立水桥工人”的装帧师聊了聊她和手工装帧的故事。
一又二分之一工坊
第一次接触到手工装帧,
就太喜欢了
时间倒退到年,钟雨正在参与筹备“敬人纸语”纸店开幕和第一届“敬人书籍设计研究班”。作为“敬人设计工作室”的成员,她负责一部分设计和事务性的工作,包括联络和接待巴黎装帧师CatherineMalmanche女士,辅助和开设装帧工作坊。
为了系统、完整地演示一本书的做书流程,Catherine带来了几本半成品,将它们穿插进做书的程序之中,在短短三小时内,完成了拆分、缝缀、敲击、涂刷乳胶、削薄山羊皮、压平等工作,令当时在台下负责拍照的的钟雨目瞪口呆。
工坊里的Catherine
从本科到硕士,再从硕士到出版社,钟雨和平面设计打交道的时间不算短。虽然学习、工作的环境趋于稳定,和同学、老师、同事、领导也相处融洽,钟雨却仍免不了困惑,她会对着印刷中报废的纸发愣,总觉得有哪里不太对劲。“就好像没有找到一个真正喜欢的方向。学业顺着走下来,设计学了这么多年,感觉都没有入门,没有这方面的敏感度,也没有多么擅长。”
因为父亲是职业艺术家,钟雨从小便耳濡目染到艺术家独具的个性,看着父亲强盛的自信和追求,她也会反思,在自己性格的深处,是不是更适合没有那么具备创意性的工作。而Catherine在工作坊展现的那场顺畅的,如魔法般的演示,更激起了她想要学习装帧的愿望。相较于对着电脑去构思一整套项目的设计方案,她意识到自己竟更好奇如何把一本书一步一步地做出来,更满足于一种手艺日益精进的踏实感。
金箔书脊烫金
抱着对装帧工艺的好奇,钟雨应邀前往Catherine在巴黎的伯纳德街工坊(AtelierdesBernardins),那时的她第一次去巴黎,仅仅把此次的旅程视作一次短期学习。
“结果第一次去巴黎就太喜欢了,到她的工坊后感觉也特别好,很羡慕有人在做这样的职业,但也没想到自己以后能做这个,待了两个月就回国了。”伯纳德街工坊坐落在伯纳德街上,由Catherine和烫金师MarieRemy合作成立。工坊没有显眼的招牌,只在橱窗里摆上一个旧木牌,上面写着“制书匠(relieur)”。
伯纳德街装帧工坊AtelierdesBernardins
回国后,钟雨在出版社寻到工作机会,她念念不忘在工坊的日子,自学起法语,第二年又前往巴黎。Catherine看到她对装帧的热情,问她既然这么喜欢,要不要来学习装帧,她才第一次考虑要不要把装帧作为日后全职的方向。
彼时她29岁,想到在巴黎学习两年后,回国就30岁了,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她也会犹豫,觉得有点太孤注一掷。幸而身边的老师和家人都很理解她,支持她在能力许可范围内去做一些喜欢的事情。“虽然也会觉得人在什么时候都能去追求喜欢的东西,但人的心态会随着生活状态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如果我在一家出版社一直工作,等到35岁,再想去做装帧的心态会不一样。”
伯纳德街装帧工坊AtelierdesBernardins
第二次回国后不久,钟雨便下定决心,再一次前往伯纳德街工坊学习。这一次,她一学,就学了两年。
不断地给别人看你能做到什么,
才能做得更好
书籍装帧,是一门涵盖了普通装帧、艺术装帧和书籍修复三个方向的学科,也是一项“沾一点艺术,沾一点设计,沾一点工艺”的混合技艺。钟雨的老师Catherine专攻于古典装帧,不喜好繁华的工艺,偏爱制作朴实和日常化的手工书籍,给了钟雨很大的启发。
在法国,由于没有固定的课程安排,钟雨总会自己把一天的行程安排得满满的。她白天去工坊学习,晚上去市政府开设的课程进修,在那里,她补充学习皮革装饰和烫金技术。如果还有空闲,她会积极参加和做书相关的工坊,譬如去让-米歇尔和中村美纪工作室学习造纸,去MariannePeter工作室学习制作湿拓纸。待一天结束后,她会回到家里,打开YouTube,看屏幕里的人演示和装帧相关的工艺。
AtelierLetelierNakamura参加造纸工作坊
MariannePeter演示大理石纹纸制作方法
不同于国内的学习状态,在法国的钟雨虽然每天过得很繁忙,很疲惫,却也同样很兴奋,“那时感觉有好多东西可以学,好多东西可以看。”她时常泡在图书馆里学习装帧的理论知识,也会找学生复印教案,查漏补缺。她会去市集淘便宜的二手书来练手,练到一定程度,再试一试更贵一点书。
学习两年后,钟雨通过了同样针对社会人士的技术等级测试,获得一张‘书籍装帧艺术’专业技术能力证书(CAPArtsdelaReliure),相当于一张高职毕业证书,可以合法从事相关行业。
巴黎Forney工艺美术图书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4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