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品牌影响力企业 http://www.gpitp.gd.cn/bing/20180206/82899.html
明代正德初年,四川成都府华阳县有个童生叫蒋瑜,长得一表人才,自小与姓陆家的女子订婚,不曾想父母双亡,屡遇荒年,家道衰落,18岁还没有把媳妇娶进门。而陆家却有了悔亲之意,碍于受聘在先,不好启齿。
蒋瑜的隔壁有个开缎铺的商人赵玉吾,爱卖弄家私。为人天性刻薄,极喜欢说男女八卦,不是说张家扒灰,就是说李家偷汉,是一个撬开搬弄是非的人,同乡的人都特别讨厌他。
他40多岁,只生了一个儿子,叫赵旭郎,相貌长丑,十五六岁只有十二三岁的一般高,并且痴傻。与何家的女子订婚后不久,何氏夫妻双双病故。女子18岁了,大赵旭郎2岁。赵玉吾想娶过门,怎奈傻儿子根本不知人事,就先接过门,待儿子略大一些才完婚。
赵玉吾看到媳妇何氏不但长得漂亮,还很聪明,就特别欢喜。因担心儿媳妇嫌弃傻儿子,就大百般讨好儿媳妇,是有求必应。何氏是个贞淑女子,嫁鸡逐鸡,对傻子并不嫌弃,也不骄纵自己。
赵玉吾有2个扇坠,一个是汉玉的,一个是迦楠香的,见人就炫富,夸耀说值50两银子,其实两件合来值不上10两。他时常挂在扇子上,今天用这一个,明天用那一个,用了10多年他。
有一天,为了讨好儿媳妇,就教老婆拿去,让何氏拣一个中意的用。何氏看了爱不释手,觉得这个也好,那个也不错,不知道选哪一个。赵玉吾老婆也想取悦儿媳妇,就让她把两个都收下。何氏也是轮流吊在扇上,不用时节就把两个结在一起收在一个纸盒中。
赵玉吾只能拿着一把光秃秃的扇子,邻舍就问他那50两哪里去了?赵玉吾说:“收在房中,被儿媳妇看见,讨去用了。”众人都知道他儿子痴呆,都认为肯定不中媳妇之意,怀疑他暗地里与儿媳妇有一腿,把扇坠送给媳妇当信物。大家口中不好说出,只付之一笑。赵玉吾自知说岔了话,又解释不清,也只得罢了。
蒋瑜终日在家苦读,书声琅琅,每夜读书到四更。书房隔壁是何氏的卧房,何氏每天就能听到读书声,就问婆婆道:“隔壁读书的是个秀才,还是个童生?读书用功,将来一定大有前途。”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赵玉吾老婆担心何氏听到书声动了怜才之念,当晚就与他商量,让儿媳妇调换房间。何氏是个聪明人,晓得公婆怀疑她有邪念,就同意把房间由后边调到了前边。
没有想到换不上3天,蒋瑜也移到何氏隔壁,咿咿唔唔读起书来。原来,蒋瑜听说何氏住在他隔壁,为了避嫌,就将书房移到了前边,却不知道赵家已经搬了房,反而惹出嫌来还不知。
何氏以为蒋瑜有意跟着她,听见书声愈加没趣,又愧又恨。赵玉吾夫妻也十分惊疑,看见何氏面带羞色,更是疑上加疑,暗地里留心察看。
一天,蒋瑜从书架上取书时,发现书面上有一件像个石头一般的东西,仔细看,原来是个旧的玉扇坠。蒋瑜大惊,知道这个扇坠从哪里来的。心里暗想,难道是是天可怜他,送个玩器让他卖些银子?于是,他用线穿好扇坠挂在扇子上,走进走出,希望有人相中,换些银子糊口。
大家看了,都认得这个扇坠是赵玉吾的,送给他儿媳妇了,不免怀疑怎么到他手里来?有个邻舍故意问他扇坠从哪里来的?蒋瑜说是个朋友送的,让大家估个价。众人说不识玩器,等韩瑜走后,纷纷猜测何氏与蒋瑜勾搭,送与他做信物,就商定看赵玉吾的笑话。
第二天,看到赵玉吾走过来,众人就把昨日看扇坠估不出价来的话说了一遍,他就让拿来看看。蒋瑜心无愧作,见说有人要看,就跟了出来。赵玉吾把坠子仔细一看,登时脸胀得通红,死劲盯住蒋瑜看,看得他不好意思起来,以为他家穷,不该有玉坠,就连忙说玉坠是别人送与他。
赵玉吾听后更是火上浇油,认定蒋瑜睡了他的儿媳妇,想要咆哮,又怕众人传扬开来不成体面。只得收了怒色,打圆场道:“因舍下也有一个,式样与此相同,想买去凑成一对,担心足下索要高价,不敢开口。”蒋瑜让他随便给个价钱。
众人看见赵玉吾的光景,都觉得他们的猜测是真的了,还想看赵玉吾的笑话,就起哄让他回家去取来配对,他推说给了儿媳妇不方便,众人又不断地起哄,他只好回家去。赵玉吾怒气冲冲回到家中,把事情一五一十说给了老婆听。
老婆就往何氏房中讨要,何氏揭开纸盒子一看,玉坠不见了,连迦楠香的都不见了,翻箱倒柜地寻找也没有。婆婆就大骂何氏做出丑事,把扇坠送给野老公去了。何氏觉得冤枉,放声大哭,只要寻死。
赵玉吾心想家丑不可外扬,本想按住不说,怎奈众口难堵。他再出门,众人就故意追问他,大有不追根揭底不罢休,他害怕再追下去丢了自己的体面,只得把儿媳妇供了出去。他说,早就疑心儿媳妇与韩生勾搭,就是没有证据,如今有了真赃,想去告状,希望众人作证。众人听见,齐声答应。赵玉吾就寻了个讼师,写一张状子,告到知府那里。
知府做官极其清正,有“一钱太守”之名。百姓告状,他一概亲自提审,不假他人之手。审明白了,也不报上司,罪轻的打一顿板子,罪重的立刻杖毙。他十分重视纲常伦理,极恼伤风败俗之人。凡有奸情告在他手里,原告没有一个不赢,被告没有一个不输到底。
知府阅了赵玉吾状子,准了状子,带入后衙。第二天却发现状子不见了,认定是书吏抽去了,就将值日书吏痛打一顿,而书吏却不招认,只得差人叫赵玉吾另补状来,隔天就派差人去拿蒋瑜。韩瑜觉得自己理直气壮,也不写诉状,直接去听审。
赵玉吾将自己推测儿媳妇与蒋瑜有染的情况直说了一遍,知府又叫证人,听到众人的话与赵玉吾的话句句相同,就认定蒋瑜引诱良家女子。蒋瑜不服,为自己辩护,知府就动用刑具,严刑拷打。蒋瑜熬不过疼,只说是何氏引诱他。
知府就叫带何氏上来,何氏本来胆怯,加上脚小,走路一摇三摆,双膝跪下好像随风吹倒,没有骨头的一般,活脱脱一幅美人图。知府又见她俊脸娇羞,秋波欲流,脸白似雪,朱唇如丹。知府见她这等模样,以为她受审还搽脂抹粉,就从心里认定她是一个不守妇道的人,就让她招出奸情来。
何氏哭说自己冤枉,知府就叫皂隶使用酷刑,何氏受不住疼,就埋怨蒋瑜冤屈她,把责任推给韩瑜。知府在肚里思量道,后生标致,女子娇艳,隔着一层墙壁,岂不做出事来?隔天再看看她原夫生得如何,如果好似蒋瑜,还要推敲,如果相貌庸劣,奸情坐定。就吩咐把蒋瑜收监,等审过赵玉吾的儿子再定案。
蒋瑜在监中,狱卒要钱,医伤要钱,而他身无分文,只得央求别人去向他的老丈人借贷。陆家答应给他一点银子,条件是退婚,蒋瑜救命要紧,只得答应退婚。
知府叫来赵旭郎审问,看到他又黑又丑,问他话也答应不来,心上已自了然。就重审蒋瑜,蒋瑜仍旧照前说,只是不改口。知府就叫用刑,蒋瑜旧伤还疼,哪里再吃得这个苦?只好胡乱招供。被打了20杖,放回去。
知府准许赵玉吾儿子离婚的要求,他虽然赢了官司,心上气愤不过,听说蒋瑜的媳妇陆氏已经退婚,就去求亲,想气气韩瑜,也好在邻舍面前说嘴。娶亲时分外张扬,又是大吹大擂,又是大摆宴席,好不闹热。蒋瑜自从夹打回来,怨深刻骨。又听见媳妇嫁给了仇家,更是咬牙切齿。
知府审了这桩怪事之后,不想家里也出一桩怪事。
知府有一个儿子却早早病故了,儿媳妇虽然寡居,却有节操。
一天,知府不在家,夫人到他书房去,看见他床头边、帐子外有一件东西塞在壁缝之中,取下来看,却是一只绣鞋,觉得像儿媳妇的,就到儿媳妇房里查看,恰好有一只单头的,与她手中的绣鞋果然是一双,醋意大发,就将儿媳妇骂起来。
儿媳妇于心无愧,就与婆婆争论,知府正好回来听见婆媳相争,走来劝解,夫人把他也骂了一顿,听说缘故,知府气得目瞪口呆。儿媳妇气不过,上吊死了。知府埋怨夫人屈死人命,夫人不由分说,一把揪下他下巴上一半的胡须。
知府怕坏官箴,只得忍气吞声把媳妇殡殓了,肚中气闷,脸伤不便出堂,只得告假一月,在书房静养,终日思量这件怪事。忽然有一天想通了,叫来夫人问前日的鞋子在哪里找出来的?夫人指着墙壁上的洞。知府让家人将砖头橇开,只见有许多老鼠跑了出来。
家人把手伸进洞去,一连扯出许多物件来。里面还有一张绵纸,原来是前段时间查检不到、怀疑书吏抽去的那张状子。知府长叹一声道:“这样冤屈的事,教人哪里去伸!”夫人也豁然大悟,那只鞋子原来是老鼠衔来的,卡在洞口了,可惜屈死了媳妇一条性命!捶胸顿足,后悔不已。
知府睡到半夜,又忽然想起那桩奸情事来,等不到天明,就教人连发了三梆,将赵玉吾、蒋瑜一干人犯带来复审。知府问他们家里都养猫没有?两人都应道没有。知府又问他们家里的老鼠多吗?两个都应道极多。
知府就派一个差人押着蒋瑜回去,掏老鼠洞。不多时,取了一簸箕的零碎物件来。知府教他两人细认,不是蒋家的,就是赵家的,内中有一个迦楠香的扇坠已被咬去一小半。赵玉吾说,这个香坠与玉坠一齐交给儿媳妇的。
知府说道,想必是两个结在一起,老鼠拖到洞口,咬断了线掉下来的。然后对蒋瑜道歉自己断案不明,就差人去唤何氏来,吩咐赵玉吾领回去做儿媳妇。赵玉吾说儿子已另娶了亲事,情愿何氏别嫁。
蒋瑜把来龙去脉告诉知府,知府大怒,觉得陆家嫌贫爱富,赵玉吾做事太过分,就将他重打40大板,还要问他重罪。赵玉吾急忙说,陆氏虽娶过门,还不曾与儿子并亲,可以送还。知府就差人立取陆氏到官,看到陆氏发黄脸黑、脚大身矬,正好与赵玉吾的儿子却好是天生一对。
知府认为,陆氏配不上蒋瑜,赵旭郎配不上何氏,分明是造物可怜他们错配姻缘,特地派老鼠做媒人,替他们改正过来的。于是,知府就做媒,把何氏配给了韩瑜,并赐与何氏两银子置办嫁妆,让两人在丹墀下拜堂,迎了回去。
知府虽然是一个廉洁的官员,但是,有德缺才,凭主观想象办案,要不是事出巧合,就差点办成冤假错案。
他极其讨厌伤风败俗的事,就先入为主,只要是状告奸情的案件,不分青红皂白认定原告必对,被告必输,当看到韩瑜与何氏长得漂亮,就认定两人有奸情,通过各种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看法正确。
知府断案偏听则信,不能分辨原告、被告的说辞的可信度,看了赵玉吾的状子,听了证人的证言,不辨真伪,就信以为真,就草率认定被告有罪,不承认就严刑逼供,屈打成招。
好则知府知错就改,不但成就一对好姻缘,还进行自罚,并引以为戒,以后再断案不再轻易用刑,也不失为一大进步。
最可笑的是赵玉吾,爱说人短长,特别爱说男女八卦,搬弄是非,后来终遭报应。让众人耻笑,受到众人羞辱,还失去了聪明漂亮的儿媳妇。
这个故事出自清初著名剧作家李渔的话本小说《无声戏》,之所以取这样的书名,是取于“有声戏”的反义,意在描绘一出出人生舞台的活剧。书中所收录的故事都是欲人俗事,故事一波三折,同时夹杂一些议论,主要是宣传惩恶扬善,用了传统的道德观,又突破了传统的说教。
李渔尤其重视读者的接受,自言“一夫不笑是我忧”。《无声戏》的语言浅近生动,诙谐戏谑,既不避俚语俗语,也避免秽语,李渔之为“俗而不俗”;通俗易懂,正如李渔所主张的,无论是读书人与不读书的人,还是妇人小孩子,都能看得懂。一出版就受到了大众的普遍喜爱,并且是屡禁不止,这也说明书中的故事是多么地吸引人,让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著名的小说家史家孙楷第先生说:“说到清代的短篇小说,除了笠翁(李渔的号)外,真是没有第二人了。”
李渔用毕生的精力专注于戏曲小说创作,他的一生是戏曲家和小说家的一生。他60岁时写下《闲情偶寄》,是他一生艺术、生活经验的结晶。
《闲情偶寄》分为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共有个小题,为我们全景式地提供了十七世纪中国人们日常生活和世俗风情的图像,堪称生活艺术大全、休闲百科全书,是中国第一部倡导休闲文化的专著。读了他的书,你会对美化生活有全新的认识,能让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想美化自己,不妨读读李渔的《闲情偶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1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