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北京民生以这一历史性机遇为契机,从去年开始筹备“中国新水墨作品展-”的工作,希望以40年的时间线索,系统梳理呈现水墨艺术变革发展的动态历程、多样形态和丰富面貌,并通过展览进一步引深理论研究,推动艺术创新发展。去年十月,该展览荣幸地列入国家艺术基金年的资助项目。
此次展览分“新中国画”部分”和“新水墨”部分,前者由张晓凌先生担任策展人,后者由鲁虹先生担任策展人。展览是历史上首次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水墨艺术作系统大规模的梳理展示,共呈现各个时期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位,组件作品。这些优秀作品或进入国家、省市政府美术馆的公共收藏体系,或是艺术家、藏家的至爱珍藏,作品资源与征集难度达到了北京民生开馆以来所有展览之最,很多作品都是机构的镇馆之宝。展览得到了包括中国美术馆、国家画院美术馆、中央美院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上海中华艺术宫、广东美术馆、江苏美术馆、湖北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合美术馆等10多个艺术机构以及众多艺术家及收藏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新中国画版块
策展人张晓凌向媒体阐述了展览“新中国画”版块的展览情况。张晓凌表示“新中国画”的概念真正提出是新中国建国以后,其背景是在围绕着如何建构一个现代民主国家的总体目标下,所有的艺术样式都要为国家的建构服务,其重要特点是现实主义下以写实主义为语言范式,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现在,其实已经和“新水墨”产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张晓凌认为,水墨不可以简单地等同于油画、版画、雕塑等,它的文化积淀太深厚,有中国文化的密码和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在未来的发展中一定会再一次走上世界艺术的前沿。他同时表示此次展览将会是一个史诗级的展览,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做了一件前无古人的事情。
第一单元:年-年
这是一个新启蒙的时代。对文革美术的反思与西学启蒙思潮的相互激荡,引发岀新潮美术的浩荡洪流。这一时期,围绕着中国画的传统、现状、前途与命运展开了激烈的论辩,史称“20世纪中国画第次大论辩”。依托于这个背景,新中国画从文革模式中超越而出,借助于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主义成果,开始了新的变革历程。从国家意识形态回到个人立场,在本体层面上探索、建构中国画的现代形态,是此一时期新中国画发展的大体趋势。同时,以家国情怀为核心的现实主义创作仍在继续,与此前不同的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视角、题材、语言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中国画的风格、气象也由此变。上述革命性的转向,不仅改变了新中国画长期以来的单一的写实面貌,也为下一阶段探索做了很好的铺垫。
走向现代与回归传统
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资深研究员,北京双年展的主策展人王镛对这一时间段的中国画这样描述:改革开放初期的新中国画,突破了“文革”时期的单一模式,力求恢复现实主义的本义,直面人生的苦难,表现人性的真实,同时不少作品也借鉴了西方现代艺术手法,出现了走向现代的趋势。改革开放中期的新中国画,又出现了回归传统的趋势,高度重视文人画的价值与笔墨的质量,“黄宾虹热”流行一时。新世纪的新中国画,走向现代与回归传统两种趋势并存互补,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发掘可以转化为现代形态的基因,从笔墨技法层面深入到写意精神层面,已成为众多画家的共识。
第一单元艺术家名单(按年龄排序)
朱屺瞻、刘海粟、黄君璧、李苦禅、关良、李可染、吴作人、陆俨少、谢稚柳、陈子庄、于希宁、黄秋园、魏紫熙、潘絜兹、张仃、宋文治、程十发、赵无极、黄永玉、黄胄、周韶华、周昌谷、杨之光、方增先、韩羽、刘文西、袁运甫、许勇、顾莲塘、蒋采萍、冯今松、卢坤峰、刘勃舒、王子武、袁运生、周思聪、朱理存、吴山明、杜滋龄、李少文、杨力舟、王迎春、贾又福、林墉、卓鹤君、韩书力、陈向迅、胡伟
朱屺瞻水仙cm×62cm中国画
刘海粟荷花cm×66cm中国画
李苦禅白鹰cm×69cm中国画
关良今日欢呼孙大圣cm×69cm中国画
李可染千岩竞秀万壑争流cm×69cm中国画
吴作人牧驼图68cm×92cm国画年(吴作人艺术基金会)
陆俨少巫峡云涛cm×94cm中国画
谢稚柳松谷鸣泉96cm×60cm中国画
于希宁梅竹图cm×68cm中国画
魏紫熙王维诗意图cm×68cm中国画
朱理存踏歌图cm×90cm中国画
潘絜兹文天祥像cm×84cm中国画
张仃玉屏楼cm×68cm中国画
黄秋园山水cm×90cm中国画
赵无极无题cm×cm中国画
黄胄《织网姑娘》(70×45)[](《时代新潮》)
卢坤峰育雏图68cm×46cm中国画
蒋采蘋叶浅予先生(中央美院美术馆)
许勇顾莲塘文姬胡笳十八拍cm×cm中国画
刘勃舒五马图cm×68cm中国画
王子武曹雪芹cm×cm中国画
袁运生海边游泳的人纸本水墨69cm×cm
李少文山鬼图cm×81cm中国画
卓鹤君峡江秋晚图75cm×cm中国画
贾又福太行山高(中央美院美术馆)
第二单元:-年
这一时期,是新中国画日趋多元并走向繁荣的时代。新潮美术“全盘西化”的价值取向,激起了巨大的反拨思潮。年代伊始,以重新审视新中国画与传统的关系为前提,一场回归传统的浪潮在中国画领域乃至整个美术界展开,对传统的质疑、解构与颠覆,迅速转换为对传统的认同与景仰。笔墨论受到普遍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3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