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照片为何被撕了又粘?
画室里作品“被毁”究竟是何人所为?这一切的背后,好吧,这背后确实有一个让人感到意外的答案。
以上两张图片中的所有人像,都是完整的作品,它们既没有被撕掉,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毁坏”,这些都是画家罗宾·埃利(RobinEley)的油画作品。
罗宾来自澳大利亚,擅长超写实绘画,他面对的这张带褶皱的纸,也是他的作品,折痕,边缘,以及阴影,都是画出来的,看起来相当真实。当然作为超写实画家,他一开始可不是这么画的。
他的第一幅油画作品是一张自画像,你能想象在这之前,他画油画的时间加起来总共不超过五天吗?这也是罗宾为数不多比较“正常”的超写实绘画。
因为在一年后,他就厌倦了这样的方式,开始尝试其它超写实风格,比如“画中画”,作品中除了写实的照片,还有纸板和胶带的材质表现,罗宾很快喜欢上了这种感觉,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不管是画什么,都喜欢在作品中加上一点“料”,比如塑料。
透明塑料的特别之处在于,不同的褶皱,因为角度,折射,反光等因素,透射出来的肤色变化非常大,罗宾对于描绘这样的细节画面乐此不疲。
喜欢画塑料材质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他的“招牌风格”,所以看到下面的场景,大家应该都会猜得出真相。
被塑料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蒙娜丽莎》,当然不是真的塑料包装,这也是罗宾的作品。在画了一段时间的写实人物和塑料材质后,他又想尝试一下新的内容,这一次,他居然对世界名画“出手了”,这种有点特别的超写实油画作品,有没有“欺骗”到你的眼睛呢?
“拆了又粘”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罗宾正在用画笔描绘塑料材质的细节,把画笔放在真正的塑料纸上,大抵也就是这个效果了。
《倒牛奶的女佣人》在罗宾的笔下,只能隐隐约约看出个大概。
他的作品等于说一半是临摹名作,一半是自己的再次创作。
作品的最终效果和相机拍摄出来的效果几乎是一样的,所以又是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这样的画面,找点道具很容易拍得出来,何必大费周章再次把它重复画出来呢?有意义吗?
罗宾对此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如今网络发达的时代,一张照片变得越来越“廉价”,它们的“存在”有时候仅仅只有几秒钟,因为在这之后,或许一个点击,它就会被另一幅图像所替代,他之所以坚持画超写实作品,就是想延长一幅图像的“寿命”,它们会被挂在画廊,等待那个愿意认真欣赏它的观众出现。
不管怎么说,罗宾都是章鱼君非常钦佩的人,因为这年头,能够一边创作,一边带小孩的艺术家,已经不多见了。
喜欢本文的朋友,欢迎点赞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