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汉字印刷体的前世今生活字生

新华社上海7月25日电题:追溯汉字印刷体的“前世今生”——“活字生香”文化艺术展在上海举行

新华社记者黄扬、许晓青、任垚媞

“汉字的印刷字体要有共性,尤其重心一致特别重要。字的重心有高有低,排在一起,看的时候视线就会忽高忽低,阅读起来比较吃力,所以字的重心一定要居中。”年近九旬的徐学成24日在“活字生香”活字文化艺术全国巡展开幕式上说。

上世纪60年代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成立印刷活字字体研究室,徐学成是第一批加入研究室的字体设计人员,这个研究室在当时完成了汉字印刷字体的规范化设计,创作设计出宋体、黑体、仿宋、楷体四款经典字体。至今,研究所的字体研究室还保留着当年设计师手工设计书写的宋体、黑体、仿宋体、楷体等原稿,总计超过15万字。

24日起,“活字生香”活字文化艺术全国巡展在上海中华印刷博物馆举办。展览以集中华传统书法笔画精华的“永”字等为例,介绍了中国印刷汉字传承发展的历史沿革,同时陈列展出一批珍贵文物和文献,包括老一辈字体设计师的设计原稿。

据了解,此次“活字生香”展览一共分为8个展馆,分别是:古代活字、近代活字、当代活字、字体之美、古琴谱与活字的对话、活字迷宫与百家姓、活字体验互动和活字艺术衍生品。参观者可以通过极具现代美感的展厅设计,直观了解活字的刻字、修字、选字、排字、印刷等工艺步骤。

“每次看到电脑上自己当年参与设计制作的字体,都感到很光荣。”今年76岁的陈其瑞也在开幕当天前来参观,站在一张张宋体字设计稿前他自豪地说,这些是他与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的同事共同设计的成果。

“设计字体时,每个字不是说一写就行。有时候写十多个才有一个能用的。当时我们也非常舍不得那些废弃的设计稿,但还要从适于印刷的角度来把关。”陈其瑞说。

这些印刷字体日后被各领域广泛使用:宋体一号最先用于年版《辞海》正文;而仿宋体则一直广泛应用于机关文件、各类期刊正文。

“人们常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对于‘精神食粮’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前来参观的“90后”王同学说,通过展览他了解到,原来从小到大再熟悉不过的宋体、黑体、仿宋等字体,背后都凝结着一代字体设计人的辛劳与智慧。

据介绍,上海是中国当代汉字印刷字体的发源地。年,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申报的“汉字印刷字体书写技艺”项目,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半个多世纪以来,汉字印刷字体设计已经经历三代传承,传人50余名。

徐学成站在多个版本的《辞海》字体设计稿前,向记者介绍了字体设计的“讲究”:上紧下松、大小匀称、笔画统一,这些都是汉字印刷体设计的基本原则。

展厅创意设计者高蕾表示:“我们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印刷汉字背后所凝聚的辛劳与智慧,通过美学体验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文化精神。我想这也正是‘活字生香’的内涵所在。”

据了解,该展览还将赴北京、天津、扬州巡展,持续至年。

责任编辑:张樵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39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