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书院文化论坛书院与艺术,如何

白癜风检查需要做什么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488309.html

传统文化在当代意味着什么?中国艺术精神与当下生活的关系是什么?在当下的现代生活中,文化与艺术可以扮演哪些重要的角色?

地处赣南的赣州历史曾有不少书院,如濂溪书院为宋理学家周敦颐通判虔州(即赣州)时,程颢、程颐兄弟从其受学,影响极大。结合中国书院文化与艺术的实践研究,“春生宋城”书院文化生活论坛4月24日在江西赣州举行。郦波、余世存、徐天进等文化艺术界专家学者齐聚赣州,就书院文化、中国艺术精神和当代生活的关系等进行了研讨交流,与会者认为,传统文化的复兴并不应仅仅是形式,而应以“鲜活”的方式回归当下的生活之中。

书院文化生活论坛开幕式

位于江西赣州城南的濂溪书院图,宋理学家周敦颐通判虔州(即赣州)时,程颢、程颐兄弟从其受学,后人因建祠于赣江之东以为纪念。曾侯乙墓的发现与“文化的种子”知名作家、传统文化传播者余世存讲述了一个古墓的故事。他是湖北随州人,年他所在的村庄发现了一座极其有名的古墓——曾侯乙墓,后来出土了著名的曾侯乙墓编钟。

考古人员当年清理曾侯乙编钟现场他说,那时自己应该是小学三四年级,“古墓有很多古老的文字,我们当地的人都不认识,但是听说有一个人可能认得,那个人叫郭沫若。他在北京,有可能中央要派他坐飞机过来帮我们认这个字。这个事情,对当年的我们这些孩子构成了一个神秘的刺激。产生了巨大和莫名的向往,这也是我后来为什么会选择到北京读书这条路的一个原因。”余世存说,“一个古墓挖掘打开了我的一个世界。那么,你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文化的种子?有没有这么一个文化符号?它真的能影响到一个孩子,让他觉得文化是有力量有魅力的。”“所以文而化之,就是在你的日常生活经验当中有没有文化,有没有这种文化海量的东西,比如说一个曾侯乙墓的编钟,这么一个文化符号,就会影响到一个孩子,让他觉得文化是有力量的有魅力的”

他认为,“书院中国”以文化人格的身份出现在了赣州的一个新区,是给蓉江新区奠定了一个很好的文化基础。当文化可以演变成一个社会的风俗,变成一个社会、社区有认同感有归属感的一个力量,应该是深深的、牢牢的嵌入到这块土地上。

书院文化生活论坛现场遗产一直是活的,看文化的人得要“活”起来“就考古来说,比如,在浙江余姚井头山遗址,手里摸到的东西就是年前,再往后走一点,到了年到了河姆渡文化,然后到上林湖越窑考古遗址,有唐代的遗存,再往回临安走一走宋代的御街,你有了这种感受以后,你在一个很有限的时间体会到巨大的时空,它不是一个虚幻与虚拟,而是一个真实的世界。”知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徐天进在论坛发言中说。

“现在有很流行的一句口号,叫‘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我觉得遗产一直是活的,没活起来的是人。我想,书院恰恰是让人活起来的最好的一个道场。”“哪天我们的人活起来了,就能看懂博物馆,看懂美术馆,看懂四书五经了。赣州的喜邻社区书院,正是在让赣州的市民活起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说,在未来的时间里,也许我们今天看不起眼的书院,为我们的民族复兴,我们的文化复兴,会起到不可限量的作用。

书院文化生活论坛现场的笔会活动中华民居杂志社主编姜志燕也非常认同书院的教育职能。她说,在古代的传统社会,书院起的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这样一个功能。可以说,古代掌控天下的精英,大多是从书院里走出来的。我们的城市经过了4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们走得太快了。她说,“当我们走得太快,把灵魂落在后面,需要等一等的时候,书院可能是一个盛放灵魂特别好的空间。”

历史人文名迹众多的赣州赣江之滨从《丧乱帖》等作品,看艺术精神的本质《澎湃新闻》艺术主编顾村言说:“赣州是客家先民从中原南迁的主要地区,我们在论坛前参观了赣江边的郁孤台,读到宋代辛弃疾抗金的名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可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又有一种巨大的时空穿越感,因为这让我想起胡人乱华导致汉人南迁的不少史事,比如说记载五胡乱华时王羲之描述先墓遭到荼毒的《丧乱帖》,王羲之写此纸时,起初还算正襟危坐,但却笔笔可见沉郁,愈到后面,笔画愈入草境,书至‘荼毒’,肝肠已断,字与字之间也终于模糊一切界限,归入草书的一片神机,家国之恨,人生大悲,在一点一画间让人可以一一触摸。”

王羲之《丧乱帖》(唐摹本)“什么叫艺术?什么叫艺术精神?艺术是可以凝聚并呈现、寄托人的情感,进入你的生活、助力你的人生。”顾村言说,“艺术,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是一种情感的投射。艺术的核心,就是得做真正的自己,真正地展现自己的内心。‘修辞立其诚’,真正的艺术应该是真诚的,无论是书法,视觉艺术,文学语言艺术,或者是现在的光电多媒体艺术等等,本质上也都是人心的一个映射。传统文化并不是死的,经典记录着历代的人心,传统流传至今,有变,也有不变,所谓‘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应该把最生动、最活泼、最心性的那一方面传承下来,这才是重要的,有扬有弃。这一个就是‘生’,另一个就是‘活’。”

书院文化生活论坛现场艺术家、书画家王林海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55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