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民间艺术奇葩叠罗汉500年历史传承难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ww.znlvye.com/

叠罗汉流行于安徽歙县叶村,是一种集古代杂技、体育于一身,蕴藏着浓厚的民间民俗的文化艺术。表演时演员下穿红彩裤,上身赤膊光膀,面部绘有脸谱。演员均为男性,表演浑朴粗犷。演出前要举行祭台仪式,焚纸烧香、罗汉扫堂,然后众演员相继登台或在广场上表演。演员不说不唱,在大鼓敲击简单的节奏下,分别表演《童子拜观音》、《斜角旗》、《仙人桥》、《石猴出山》、《六柱牌坊》、等66种造型,取六六大顺之意。

叠罗汉,古称“踏肩”,是中国古代百戏的一项节目,现藏日本的唐代漆绘《弓背百戏图》中的五人四层踏肩图可为证。明代传入古徽州后,作为乡傩的组合活动流行于汉族民间,至今已有多年历史。晚清(另说民国)时失传的歙北旧宅村叠罗汉,说明叠罗汉在歙县历史上并非个例。明末风行的徽州目连戏里有”打堆罗汉”情节,其中一些造型与叶村叠罗汉相似。叶村艺人介绍,当年“打罗汉”,都要演徽戏。

化妆毕,各罗汉手执一灯绕台三圈,谓走台。此时,锣鼓声与僧侣法器音乐声迭相鸣奏,热闹非凡。

脸谱面具颜色十分鲜艳生动。

叠罗汉演员均为男性,演出形式奇特,动作健美,表演时演员下穿红彩裤,上身赤膊光膀,面部绘有脸谱,表演浑朴粗犷,为徽州百姓喜闻乐见。

叶村的叠罗汉活动由村罗汉班组织,罗汉班有罗汉头。罗汉扮演者皆为男丁,由村中年高德劭长者集中推荐,最后由罗汉头确定。待确定了人选之后,罗汉头组织罗汉们开始按流传下来的《罗汉谱》程式套路排练,程式套路计有六十六套,兆彩“六六大顺”。一般排练也就十来天左右的时间,不影响村民的生产和小朋友的学习。

叶村叠罗汉有着多年的历史,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得以流传至今,与其传承模式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传媒信息、现代生活方式不断冲击,加上叠罗汉动作本身又有一定的危险性,其传承还是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叠罗汉的叠,不仅仅是站肩、骑脖等简单的往上叠垒,还有伏、仰、卧、拉、撑、支等组合造型姿势,显得变化多端而妙趣横生。有些套路,惊险得让人咋舌,有些套路精巧得让人鼓掌,凸现出山里人的粗犷、阳刚之美,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魅力,令人叹为观止!(摄影:大河)更多乡村民俗故事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86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