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戏剧特色教育传承文化经典之韵

开展戏剧教育,提升美术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美术课程标准确立了培养学生的五大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图像识读属于美术的基本素养,而美术表现是美术学科特有的核心素养。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传统戏剧艺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美术教育中融入戏剧特色教育,能够让学生对传统的艺术符号、视觉形象有全新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图像识读和美术表现能力。新课标提出要结合“教育戏剧”的方法设计其他学科的活动,要注重培养小学生对戏剧的兴趣,在学校教育中渗透戏剧艺术,让学生了解戏剧的美。

传统戏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我们应该发扬光大。美术表现和美术作品密切相关,美术作品是美术表现最直接的展现方式。在美术教学中汲取传统艺术的精华,将传统戏剧和美术作品相结合,不仅可以提升“创意实践”核心素养,对学生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开展戏剧教育,要让学生在学校里接受传统文化的滋养,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艺术语言表现传统艺术,创造与众不同的艺术作品。传统戏剧艺术的丰富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把传统文化艺术和现代儿童生活相结合,将戏剧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戏剧艺术,培养学生学习传统艺术的兴趣,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激励学生动手把这些“戏剧”留在我们的身边,逐渐将戏剧文化植入学生心中。

依托课堂教学,感悟戏剧文化魅力

新课标背景下的美术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不仅重在教书,更重在育人。将传统艺术文化渗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鉴赏和熏陶中了解戏剧的博大精深,感悟民族瑰宝的魅力所在。比如,在教学“皮影戏”这一课时,通过欣赏皮影表演现场图、皮影人偶图片、传统皮影制作步骤图等把握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征、动态特点和人物的服饰特点,感受皮影的悠久历史及独特的艺术魅力,让学生掌握皮影戏在内容、色彩、形式上的特色,能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表现出一个皮影人偶形象。学生学习皮影戏的制作经过——选皮、脱水、画稿、刻制、上色、拼接成形,尝试创新性地表现民间艺术皮影的影人形象,并融入现代造型元素。感受皮影其实与民间艺术剪纸是密切相关的,是光与影结合的艺术,是用驴皮、牛羊皮剪制成四肢会动的人物、动物等“演员”与音乐、唱腔、灯光等组合的传统综合艺术。除此之外,我们有条件还可以带领学生看一场皮影戏,让学生直观地欣赏皮影戏,感受皮影戏和其他戏剧的不同,结合课程教学的内容,安排学生自己来创作表演一场皮影戏。这样“皮影戏”这一课就不再是一节简单的美术课,而是一节皮影在校园的实践艺术活动课,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美术课中“看戏”也是令人难以忘怀的。现在的学生对传统戏剧是熟悉的,经常可以在电视等传播媒体上看到,但又是陌生的,因为大部分学生没有看过现场演出。这节课让学生亲身体验看戏的过程,讲讲戏剧故事,听听戏剧唱腔,看看戏剧服饰、化妆和身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步渗透戏剧的历史、人物角色、戏中人物的妆容都有哪些特定的含义,引导学生看戏并能用心领会戏剧的审美意象,感受戏剧的妆容美、服饰美、动态美。用水墨的方式表现人物和情节,那动人的故事、神奇的化妆、美妙的唱腔、优雅的身姿,都比现实的生活鲜明、强烈、夸张。

新课标强调各学科之间的融合,戏剧艺术本身是美术与音乐为一体的传统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音乐和美术融合,让学生边画边唱,融会贯通。在“双减”背景下,信息化能力是新时代教师最重要的核心素养,艺术学科的融合课教师可以围绕音乐与美术相互联觉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智能教学,充分运用视觉与听觉的想象特点,将戏剧作为音乐、美术连接的纽带,进行多学科融合创造。学生既能在课堂中充分感受到音乐、美术学科的融合之美,又能多元化理解创新传统戏剧文化艺术。

开展社团活动,展示学生个性风采

立足育人为本,文化立校,学校开发了戏剧脸谱绘画、戏剧染纸服饰等课程,让学生在学、画、做中品味戏剧艺术,感悟民族文化的魅力,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艺术文化。

为更好地开展戏剧传承活动,促进戏剧艺术的传播,加强美术特色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广大师生共同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学校每学期有计划地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戏剧艺术社团作品展演,利用校园文化艺术节,通过作品展促使全校师生了解、热爱戏剧艺术。近距离体验戏剧艺术魅力,感受脸谱在戏剧中的艺术感染力以及舞台妆面效果。水墨戏剧人物带给学生独特的印象,让其进一步感受染纸和传统戏剧人物碰撞的火花。

“戏剧进校园”以社团为活动载体,据此,学校开设了戏剧脸谱绘画、戏剧染纸服饰等课程。戏剧脸谱的色彩图案是根据人物性格而确定的,红色脸谱表示忠勇义烈,如关羽;黑色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如张飞……脸谱的样式丰富、图案各异,它独特的视觉文化元素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戏剧不同于绘画、电影艺术的魅力,能够拓宽学生的艺术视角,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不同色彩的戏剧脸谱所代表的不同人物性格,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绘制脸谱,了解京剧脸谱的绘制方法和程式。

助力学生成长,传承戏剧经典之韵

美育视野下的戏剧教育融合了美术和戏剧各个方面的综合性教育,融合了美术和各个学科的教育。它可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形式的理解。戏剧教育不仅仅存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它以美术教育为载体,全方位融合在学校教育中,再以造型艺术的方式将戏剧视觉艺术表现出来。在美术教育中融入戏剧特色教育,能够助力学生全方位成长,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在学校美育中,教师要结合实际内容和学生特点创设新的教育情境,结合信息化素养开展学科融合的艺术研究课,最大限度地创造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戏剧教育的价值,通过信息化手段帮助学生多维度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提升学科发散思维,创新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文化。

(一)品戏剧之“趣”

学校社团开展至今,营造了“人人知戏剧,人人爱戏剧”的学习氛围。“戏剧脸谱”绘画社团形式多样,趣味性的脸谱设计突破了传统京剧脸谱的形式,站在学生的视角开创了很多借助现代美术材料来表现京剧脸谱的艺术方法,增强了京剧脸谱的趣味性和装饰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校园戏剧艺术活动的形式。学生对戏剧的学习不仅是单一的传承,更要开阔视野,结合学科间的融合探索更多的艺术形式,融入更多的艺术创新元素,让学生有发展的高度和空间,体验学习戏剧艺术的乐趣。

(二)品戏剧之“艺”

戏剧走进校园,融入学校社团,独特的视觉艺术元素丰富了学生的艺术创造,将戏剧与传统绘画、民间剪纸艺术相融合,丰富了学生的艺术表达形式,也鼓励教师在特色课程开发中传承和创新优秀艺术文化,进一步探索实施了民族文化技艺、民族精神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自古以来,艺术就涵盖了戏剧、绘画、音乐等多个层面,新时代背景下的我们在承担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之外,还要拓宽更多的艺术渠道,弘扬壮大传统的艺术文化,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具备信息化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学会各学科间的交互融合,将传统艺术用现代化手段传承创新。

(三)品戏剧之“韵”

教育家蔡元培说过:“在古代说音乐的,说文学的,说书画的,都说他们有陶冶性情的作用,就是美育的意义。”京剧大师梅葆玖提出:“我们的小孩儿缺少传统文化的基础。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由此可见,戏剧能帮助学生认识美、发现美。体悟戏剧之美,首先是神态之美、动作之美、身段之美、服饰之美,每一个角色、每一副妆容、每一个手势、每一段唱腔都有独特的韵味。戏剧艺术是对人物形象、性格品质的典型总结,在传承优秀艺术文化的同时,要让学生探索戏剧之美,充分体会戏剧之韵,享受戏剧艺术的滋养。(作者:舒淼)

来源:《新课程》杂志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72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