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拓与雕版印刷有着血脉相连的关系

在我国的印刷术还没有出现之前,古时有很多文字以及图画是记录在石头或青铜器上的,而碑拓便是将石碑或铜器上的文字图画拓印在纸上,以便收藏观察。碑拓技术最早形成于南北朝时期,是印刷技术的一种,也是我国独有一种传统艺术。

碑拓不仅对我们研究古代书法艺术有着不可或缺的份量,而且我们可以通过古代拓印下来的资料研究很多历史资料,因为在古代,但凡重要事迹都会在石碑上将其记录下来以供后人知晓。碑拓有“乌金拓”、“蝉翼拓”、“朱拓”等多种形式。碑拓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出现为雕版印刷术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根据相关资料记录,大致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人开始提出将一些文字刻在石头上了,在《墨子》一书中也有记录将文字刻在金石上来保存的方法,其是所说的金是指青铜器,而石指的便是石头。

在东汉时期,我们的祖先虽然已经发明的纸张,但是印刷术却还并没有成熟起来,在当时,一些文字资料只能通过手抄,但是手抄书经常会出现错误,而为了减少这种错误,我国有一位名叫蔡邕的书法大家在公元年也就是汉灵帝熹平四年提议将一些历代经典(在当时主要以儒家经典为多)刻在石碑上,作为校正经书文字的标准本。

蔡邕在得到汉灵帝的准许后,便亲自操笔书写,又请匠人将其刻在石碑上,刻好后的石碑一块块立在首都洛阳的太学门外。这些石碑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熹平石经”,我们现在还能够在西安的碑林里看到一些残片。

在北宋晚期有一位重要的文字学家黄伯思所著的《跋刘宽碑》一文中有过这样的记录——[因令工椎拓二碑及阴文,装为三帙]。其中的椎便是指用木椎将纸张打入石碑的文字当中,而拓指的便是用毡包在纸上擦墨。椎与拓都是打碑的工序,而椎的目的是为了拓,拓本这个名词便由此而成立。

在拓碑时,要先用水将石碑洒湿,然后将宣纸像贴手机膜那样贴在石碑上面,然后用丝棉包扎成拳头大小的软槌在纸上轻轻拍打,使纸透入石碑上刻字处凹下的地方。等纸张快干时用拓包沾上墨轻轻的在石碑上拍打,凹下的文字因为沾不上墨便成了白色的文字。

怎么鉴定拓片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要求我们不仅对传统文化有很深的功底,而且要对书法,历史,文字学,金石学等等诸多艺术种类都要有所了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48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