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科学尹毅绘画学术研讨会在中

艺术+科学

尹毅绘画学术研讨会

时间

.7.13

地点

中国国家博物馆会议室

主办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主办的“艺术+科学——尹毅绘画学术研讨会”,于7月13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

此次学术研讨会是艺术家尹毅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艺术个展中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尹毅的艺术在学术上的又一次延伸。在欣赏过尹毅绘画作品后,众多专家汇聚于此,集中探讨尹毅绘画艺术给我们带来的视觉盛宴与艺术启示。

展览现场

研讨会主持、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牛克诚:

尹毅先生长年穿梭在画室与试验室之间,把在颜料、工具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水墨创作,形成了一种特别新颖的绘画面貌,甚至像隔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不知是怎么绘制出来的;如果按照我们惯常的观察角度来看他的用笔用墨,几乎是找不到答案的。这个绘制过程的隐蔽性恰恰是他把艺术科研和艺术创作做了一个天衣无缝融合的结果,他在艺术中融入了物理、化学、材料学等科技元素。同时尹先生还打通了古与今,比如他的《富春山居图》再创系列,那样一部伟大的经典,在今天的审美观照下,它应该呈现一个什么样的面貌,尹先生用作品做了很好的回答。我们在他那幅作品中可能看不到笔墨或者是特别标志性的披麻皴的语言,但富春山居的意象却又是那么清晰地展现在眼前,它和我们是那样贴近,这是由于尹毅先生为我们转译了一种语言,用这种语言对富春山居图进行了再阐释,使这一作品在当代得到了再生。同时尹毅先生又在心性和材料之间进行充分沟通,他的绘画创作都是有一个内心视象在前面引领,为了这一心象的物质呈现,他落脚在材料的世界中,这个材料其实是一个特别复杂的系统,既有颜料,也有工具,包括特殊的宣纸,同时还有金属板和木板等承载物,以及与这些材料工具相匹配的绘制方式。在与材料对话的过程当中,他的内心视象不断清晰,他把这个心象固化到材料层面上,就完成了一位艺术家的心性诉说。

尹毅先生艺术+科技的探索,把中国画的疆域放大了。无论是他对于水墨的理性思考,还是这次展出的思维导图,都是将中国画放置到一个广阔的视野中,它的思维导图是中国画未来发展的一个战略性工程,它的认知体系、流传体系、管理体系、创作体系,为中国画的未来发展展开了一个广阔的场景。就水墨本身来讲,无论是用笔的方法、用墨的方法、用颜料的方法等都纳入到了他的思考与实践范围,是对中国画本体的一个放大。当然,尹毅先生的艺术+科技是一种实验性探索,必然会面临着很多挑战性的话题。中国画、水墨画自古以来是极讲究“用笔”的,张彦远说,象物必在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从此历经千年建构起“用笔”的审美与技艺规范。而在尹先生的创作中,有意识弱化用笔,我们看不到毛笔在宣纸上经行的痕迹性的呈现,但是这个痕迹又恰恰是中国古代对于绘画想象的诱导因素,在尹先生这里是通过迹象来呈现,这就面临中国画的用笔书写性和制作性的关系,这是一个挑战。另外,它还面临着中国古代关于道与器、道与技关系哲学思考的质问。这也是尹毅先生艺术很值得研讨的理由之一。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

尹毅先生的这个展览一是给我们带来一种很理性的思考,在尹毅先生的“艺术+科学“画展中,他把科技的东西渗入其中,并没有背离中国画的笔墨本源,也就是笔墨的精神、笔法,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向尹毅先生致敬的。虽然说科技与绘画的结合,但他保持的度非常好,所以说我们看他的绘画,在艺术与科学之中找到了合适的点。刚才牛克诚先生说道他的作品《富春山居图》再创系列,无论使用了怎样的材料,但是笔墨的精神还保存着,但这种笔墨不是靠毛笔本身的特性呈现出来的,而加入了一些新的材料,我觉得这是探索,也是一种成果。

二是在尹毅先生的展览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有传统的笔墨精神,同时也有尹毅个人的艺术符号,这种符号是一种探索,已经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独特性的艺术语言,也就是说他的这种实验从偶然性走上了必然性的转化,再形成了一种程式化,当然程式化也是中国绘画的一种语言,因为中国绘画的笔墨最终还是一种程式,这也是一种归类。

三是尹毅先生的笔墨,也就是说笔痕痕迹、笔法的体现,这是他主要的特点。科技向绘画的融入,没有使二者形成对立,恰恰使二者形成了相融相合的关系,使传统的笔墨在他的技法当中得到了一种升华,达到了毛笔刻求达到而没有达到的一种境界。也就是说通过新科技、新材料而呈现的是一种传统精神,同时呈现了当代面貌,从这点可以看出历代的中国画的发展始终离不开科技、离不开材料,所以说中国绘画对材料的探究也是我们现在应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65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