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分享觽堂艺术家贡斌:
贡斌——
古法造纸专家
觽堂智库艺术家
01德承贡纸
贡斌说,造纸这件事情,他是越研究越着迷。好像直到接触了纸,他才确定了自己人生的使命。
剥树皮、出青、晒干、初选、浸泡、蒸煮、中选、腌料、洗涤、踏揉、洗涤、精选、舂烂、压平、踏料、入笪下槽、耘槽、抄纸、湿压、牵纸、晾晒、收边、整理……
每年,没等入春,贡斌和他的团队中负责原料制浆的师傅们,就会去各地的山林实地勘察,提前预定,一年到两年后取材。
材料拿到手之后,根据时令的不同,皮料的浸泡、发酵,也通常要大半年的时间。如果选择自然氧化漂白,更是需要一整年的时间。
给您展示其中的几个步骤。
核心步骤一:蒸煮
核心步骤二:分拣
核心步骤三:切料
核心步骤四:捣料
核心步骤五:分丝
核心步骤六:抄纸
核心步骤七:压榨
核心步骤八:牵纸
核心步骤九:晒纸
成纸:
上述这几个步骤,还不能够涵盖贡斌造纸的全部内容,在此也只是简述。但是,这其中的每一个步骤,都要花费几天的时间才能完成。
虽然,这样做事速度很慢,在现在这个讲究效率的社会,几乎是让人不能忍受。但是,这不正是“匠人精神”吗?
那么,贡斌为什么会成为一名造纸的匠人呢?
贡斌,是北京人,十多年前,他的人生还跟造纸没有半毛钱关系。后来之所以会成为一名“纸痴”,背后是一个关于慈善的故事。
之前,贡斌曾有四年多的时间,在贵州的大山里做志愿服务,那时,关于什么才是真正的慈善,他也有自己的思考。在他看来:慈善不是简单的、帮助山里孩子走出大山、到城市里去生活;其实,让他们守护住自己的文化、风俗,也可以帮助他们改变命运。
为此,贡斌做了很多的研究,帮助当地人了解当地的传统手工艺,想办法让这些手艺得到传承。
也就是在那时,他开始接触到了造纸。
02古法造纸
说到贡纸,在古代,就是各地上贡给朝廷用的纸。不过,根据各地所用的材料不同,纸张的品质也有所差异。
根据《东观汉记蔡伦传》中的记述:
“黄门蔡伦,字敬仲,典作上方,造意用树皮及敝布、鱼网作纸,奏上,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天下咸称‘蔡侯纸’也”。
蔡伦也是历时10多年,才和工匠们一起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造纸术。
公元年,蔡伦把自己制造出的纸献给当朝皇帝,从此开创了人类书写材料上的新纪元,中国结束了“缣帛贵而简重”的历史阶段。
这些年,贡斌和他的团队,在众多大神级造纸泰斗的技艺传授之下,通过古书上的介绍、以及对留存到现在的古纸的成分鉴定,反复试验,希望通过传统古法,还原最纯粹的“手工纸”。
从蹲式、跪式、坐式到立式,从浇灌法,漉发,流漉法,端帘式抄制,吊帘式抄制,东方式抄制,双人抬帘式抄制等等,贡斌和他的团队,在学习研究复原制作纸的过程中,对这些方法都进行了了解和复原。
而且,在造纸过程中所用到的所有手工抄制工具,都是他们依据古法,尽量按照1:1的比例制作的。比如:
抄纸帘的加工工艺端帘式帘架有业界评论称:
贡斌,不是为了卖纸而造纸,而是为了研究纸而造纸。
03艺术的承载
笔墨纸砚,是文房四宝。但对于很多文人而言,最容易忽视的,就是纸。人们买上好的笔、换不同的墨,用各种材质的砚台,唯有纸张,貌似看上去,并没有太大不同。
但贡斌说,“自然而然,不显为德。”正是他心目中,最看重的:纸的品质。
从历史传承的角度来看,真正承载文化和历史的材料,是纸。如果你用的纸不好,那么,即便你的画作再精美、书法再飘逸,也无法真正流传千古。
对于贡斌而言,纸不仅是艺术的承载,纸张本身,也是艺术品。
从事手工纸的抄制与加工,文物修复,组织与“纸”文化相关的活动……在这些尊古、复古的过程中,贡斌说,他最希望的,就是能够跟所有对纸文化感兴趣的人进行学习和交流,真正让传统文化的瑰宝回到人们身边。
《纸赋》晋傅咸盖世有质文,则治有损益;故礼随时变,而器与事易。既作契以代绳兮,又造纸以当策。犹纯俭之从宜,亦惟变而是适。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真。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己新。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屈可伸,能幽能显。若乃六案乖方,离群索居,鳞鸿附便,援笔飞书,写情于万里,精思于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