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http://nb.ifeng.com/a/20190521/7468801_0.shtml
在中国的年俗文化里,贴窗花是新春佳节必不可少的传统。一张张普通的红纸经过民间艺人巧手折叠,剪刀辗转,倾刻间就造就出一幅幅灵动吉祥的镂空图案。
剪纸,一直是家住苏州浒墅人家的刘芝萍阿姨心头所好,从小,她便跟着奶奶、妈妈学着剪窗花。一手握剪刀,一手拿红纸,纸随剪落,一开一合,一旋一弯,剪刀在她的手里娴熟地转来扭去,留下了若断若连的线条和细如蚊足的毛刺,慢慢展开,一副漂亮的剪纸就成型了。
刘阿姨说,她的母亲当年在浒墅关算得上一把好手,茶饭、针线样样在行,会剪、会绣,平日里边绣、边剪,窗花、人物、鸡猫狗、龙鼠猴……凡可入画者,皆可在手中剪出。“我的母亲和老一辈的剪纸手艺人,剪纸不需要画稿,拿起来就能剪,看见什么剪什么,想剪什么剪什么。”
随着潮流的发展、工业化的进步,勾画、刻、剪便是如今剪纸的主要三步。刘阿姨说,自己剪起来很快,一把好的工具,配上她纯熟的技法,一个个生动的剪纸图案就这么呼之欲出了。“剪纸可以让人心静,有时候烦了,我就坐下来,慢慢心就静了,这是手工艺的魅力,也是剪纸的魅力。”
窗花的图案也在与时俱进。今年是牛年,刘阿姨专门做了一套生肖剪纸,一只只憨态可掬的小牛“携福而来”,仿若在恭祝大家诸事顺利,五福临门。
一纸窗花,被赋予美好的祝愿。剪纸是情感表达的载体,它不仅装饰生活,烘托节日的喜庆气氛,同时也表达对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等朴素愿望的美好期许。所以剪纸通常采用吉祥图案,如“年年有余”“子孙满堂”;过年剪福、春天剪喜鹊、新人结婚剪喜、老人生日剪寿……剪不完的人间情味。
于刘阿姨而言,拥有精湛的剪纸技艺还远远不够。暑假期间她还会联合社区里其他会剪纸的朋友一起教授小学生。“剪纸要从娃娃抓起,提高孩子们的审美和专注力。”她说很高兴看到这些年传统文化越来越流行,特别是年轻人参与度很高,她觉得剪纸中蕴含了很多美学的东西,希望大家都能参与进来。
一把剪刀,一张纸,便能创作出浓浓的民间乡土情。剪纸艺术包罗万象,是日常生活的缩影。浒墅关的她们,以剪刀为画笔,纸张为画卷,让剪纸在现代载体散发出更加迷人的艺术魅力。(苏报融媒记者周建越刘晓平通讯员刘娇)
责任编辑:李俊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