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源文选2编名楼岳阳楼之91岳阳楼

治疗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m.39.net/disease/a_5452928.html

陈湘源著年版《洞庭名郡》书影

9-1岳阳楼诗词浅谈

文以楼名,楼以文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岳阳楼名重古今,确是功劳首著。但是,诗词楹联也焕发着耀眼的光芒。它多层面多角度地反映了岳阳楼文化的丰富多彩。这些作品思想性强,艺术性高,在中国文学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诗词

中国是诗的国度,岳阳楼文化积淀最为丰富的是诗词。清代道光五年成书的《洞庭湖志》,选录了诗词多首,其中绝大部分是写岳阳楼的。岳阳市文化局年编纂的《岳阳楼志》,选录诗词首;《中国历史文化名楼系列文丛·诗歌卷》选至清末便得岳阳楼诗词首,作者位,可谓洋洋大观。年,方授楚编著的《岳阳楼历代名家诗词注评》,经严格遴选,录佳作多首,作者92位。“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历代诗人登上岳阳楼,首先看到的是浩淼的洞庭湖与湖中缥渺的君山,岳阳楼诗词几乎离不开“一分山色九分湖”。这里择要浅释数位名家佳作,以管窥豹,略见一斑。

有人说岳阳楼以文胜,黄鹤楼以诗胜,岳阳楼的诗比不上黄鹤楼。此言有失偏颇。历来咏唱黄鹤楼的代表诗作首推唐代崔灏的《黄鹤楼》:“故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气概苍莽,感情真挚,寥寥几笔就写出了当时人们登楼,人人心中所有,个个笔下全无的感受。竟使得诗仙李白为之搁笔,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严羽的《沧浪诗话》也说:“唐人七律诗,当以崔灏《黄鹤楼》为第一。”崔灏此诗的名气因此就更大了。黄鹤楼文化中又没有其他的文记高过此诗,故而历来称黄鹤楼以诗胜。愚以为,岳阳楼不仅以文胜,而且还有可与黄鹤楼相媲美的诗,那就是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和杜甫的《登岳阳楼》。这两首五言律诗,无论是立意谋篇还是炼句遣词,都不亚于《黄鹤楼》,就思想性论,似又比《黄鹤楼》要高出一筹。孟诗云: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画像

诗的前4句写洞庭湖的浩瀚和气势。其中置“涵”“混”“蒸”“撼”数字,将广大而充满活力的洞庭湖描摹得淋漓尽致。后4句写托请之情委婉含蓄十分得体。其中化用《淮南子·说林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古语另翻新意,请托之心寓于诗中,又不太露痕迹。这是一首干禄诗,即请人引荐自己去为国家做事的诗。“端居耻圣明”,表现了作者不愿闲居,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强烈要求。有人说这是追名逐利,格调不高。殊不知名利思想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名利思想过重不好,没有也是不行的。如果大家都当隐士,与世无争,社会如何发展进步?至于杜甫《登岳阳楼》的思想性就更高了。在他贫病交加到“老病有孤舟”之际,为之一哭的仍是“戎马关山北”处于战乱中的人民(详见《怀甫亭中品杜诗》),充分表现了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崇高品质。而《黄鹤楼》在精彩的叙事写景之后,无非引发了一段思乡之情,其思想性是无法与孟、杜之诗匹比的。元代方回《瀛奎律髓》评曰:“予登岳阳楼,此(孟)诗大书左序球门壁间,右书杜诗,后人自不敢复题也。刘长卿有句云‘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世不甚传,他可知也。”孟、杜两诗被誉为“球门高唱”,影响深远。无论是《唐诗三百首》,还是今日的语文课本,此二诗皆列篇首,与《黄鹤楼》诗并驾齐驱。

虽说忧患意识是岳阳楼诗词的主流,但是面对巴陵胜状的万千气象,各种咏景抒怀的佳构,同样是百花齐放、各显风流。

李白画像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杨一九摄

此诗是李白在乾元二年()遇赦后到岳州写的,其超脱豁达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既写出了岳阳楼在诗人心目中的份量和赞叹的心情,又以拟人的手法赋予景物以生命来表达诗人重获自由的喜悦。全诗赞美岳阳楼高峻雄伟,但不作直接描写,皆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自然浑成,巧夺天工。在咏唱山川景物、名楼杰阁的欣赏陶冶中,一个旷达、乐观、豪放、飘逸的诗人形象呼之欲出。

贾至《岳阳楼宴别王八员外》: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这是一首情韵别致的送别诗,是迁谪之人送迁谪人,可谓贬谪者之歌。前两句叙事以最易引发离愁别绪的“柳絮”“梅花”点明季节,春去春来不到一年的时间,人事沧桑,宛若梦境。后两句抒情,以“世情”比“浮云”变幻莫测,“离恨”比“江水”悠悠绵长。贬谪之人的愁苦心境无可复言。

刘长卿画像

刘长卿《岳阳馆中望洞庭湖》:

万古巴丘戍,平湖此望长。问人何淼淼,愁暮更苍苍。

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孤舟有归客,早晚达潇湘。

首联总写洞庭湖的古老与广阔。自古巴丘即为重镇,而作为重镇的原因是其控扼于广阔无垠的洞庭湖口。旅人愁思由一“问”而加深。着一“何”字,惊奇之意自见。颈联是历代传诵的名句:“叠浪”则“元气”浮动,天水混茫;“中流”沉没“太阳”,则包含了整个天地。洞庭湖的浩瀚无际,波涛壮阔,尽囊括于这10个字中。

白居易《题岳阳楼》: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栏。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此诗通过对登楼所见景物的清幽和洞庭湖烟波浩淼的热情赞美,含蓄地吐露了诗人对朝廷的眷恋心情。可谓不作痕迹,入木三分。

元稹《岳阳楼》:

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

怅望残春万般意,满棂湖水入西江。

首联写景比喻生动,色彩绚丽;尾联写情含蓄蕴藉,惜春、怀友与思乡的心情似江水悠然无尽。

李商隐《岳阳楼》:

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

可怜万里堪乘兴,枉是蛟龙解覆舟。

此诗题为“岳阳楼”,却没有正面去描写它,但我们能从诗人登楼时的喜悦、庆幸的心情中,深刻感受到湖光山色消结化郁和怡情悦性的妙处,足见此诗功力。

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之一:

投荒万死鬓毛斑,身入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诗人辗转远谪六年,处蛮荒“万死”之境得以召还而获新生,面对壮丽山川,其喜悦之情跃然纸上。全诗自然清新,不假雕饰,一气呵成,感人肺腑。

王十朋《读〈岳阳楼记〉》:

先忧后乐范文正,此志此言高孟轲。

暇日登临固宜乐,其如天下有忧何!

此诗是诗人对“先忧后乐”的体会,并对之作了崇高的评价。自此,吟咏岳阳楼的诗则多与忧乐情怀联系,使岳阳楼文化中的忧患意识得以不断积淀和升华,也使岳阳楼物化为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象征,名垂千秋。

陈与义《城上晚思》:

独凭危堞望苍梧,落日君山如画图。

无数柳花飞满岸,晚风吹过洞庭湖。

顾题思义,全诗皆写情。诗人登城遥望苍梧,联系君山二妃思舜的故事发感慨,思绪像柳絮一样随着晚风飞过洞庭,寄深情于君山,故而落日下的君山像画图一样的美丽。全诗描写傍晚的洞庭风光,构图新颖,城高、人孤、夕照、君山、柳花、春风、古岸、清流,有画笔难摩之妙。

陆游《岳阳楼上再赋一绝》:

陆游画像

江风吹雨濯征尘,百尺阑干爽气新。

不向岳阳楼上醉,定知未可作诗人。

面对这“气象果然吞八表,神仙岂止醉三回”(袁枚语)的湖山佳境,诗人们的精神必然为之振奋,灵感诗情自然一触即发。壮丽山川,楼阁胜景,可谓诗人墨客吟咏的赛场。你的诗能否荣登榜上,便是你能否取得“诗人”这个美誉的鉴证。陆放翁能放过这个机会?

虞集《岳阳楼》:

落絮飞花点鬓丝,清江春晚独归时。

我来不为湖山好,只欠岳阳楼上诗。

这首诗与陆游的诗作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可以看出历代诗人,将能否在岳阳楼上题诗视作生平一件大事。诗人口里虽说“我来不为湖山好”,但实际上却也是为壮美湖山而来。

下面欣赏几首宋词。

滕子京《临江仙·巴陵》:

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此词上下阕结尾,用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和钱起《湘灵鼓瑟》诗的原句,但浑然天成不着痕迹,以表现作者对湖山胜景的赞美和忧国忧民之心。

张舜民《卖花声·题岳阳楼》: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张舜民,陕西彬县人,曾官吏部侍郎,此词是他元丰六年()贬郴州时经岳阳作。满纸离愁别恨,声可裂石。

张孝祥《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徙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

张孝祥为南宋绍兴二十四年宋高宗钦点状元,因为他在考场将主考官推荐的秦桧之孙秦埙比下去了,秦桧怀恨在心,累累为难他。秦桧死后,经张浚力荐才得重用,可谓历经宦海波澜。此词登楼览胜,吊古伤今,情词激切,气韵豪雄。

徐君宝妻《满庭芳》:

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遗宣政风流。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长驱入,歌楼舞榭,风卷落花愁。??清平三百载,典章文物,扫地都休。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此词见《唐宋词选》。据陶宗仪《辍耕录》载:“徐君宝妻被元军虏到杭州,居韩蕲王府。自岳至杭,相从数千里,其主者数欲犯之,而终以计脱。因徐妻有令姿,主者不忍杀之。一日主者怒甚,将即强焉。徐妻告曰:‘待我祭谢先夫,然后再为君妇不迟。’主者喜诺。徐妻即严妆焚香,再拜默祝,向南饮泣,题此词于壁间,然后投大池中以死。”《历代名家词赏析》评曰:“这首词纵谈今昔,慷慨悲凉,有气魄,有见识,极富有概括力。上阕开头5句概述南宋苟安江南的情况,笔端含谴责之意;后6句历数元兵灭南宋,字字带悲愤之情。下阕联系自身遭遇,写不尽的缠绵悱恻,凄婉寂苦。”给予高度评价。这是古代岳阳人进入词选的惟一作品。

陈湘源.12.1配图

作者简介

陈湘沅,笔名湘源,文博副研究馆员,岳阳市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文史委员,湖南省戏剧家协会、考古学会会员,岳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岳阳市非遗专家库专家。年从艺,工生行兼三花。曾任岳阳巴陵戏剧团团长兼编导,创作、改编剧本40多个;导戏20多个;主笔撰写《湖南地方剧种志(三)·巴陵戏志》。年从事文物工作后,出版个人专著《岳阳说古》《千古名城岳阳解谜》《深度解读岳阳名胜古迹》《岳阳历史文化论争集》《解读岳阳楼》等11部。参与主编《岳阳历史文化丛书·千年名邑》等多部;参与编撰和审稿《湖湘文化大辞典》《湖南大辞典》《岳阳市志》等20多部;发表各类文章多篇,有多篇(部)作品获国家、省、市奖。

(个别图片来自网络,拍摄者若有异议,可与我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2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