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享定制巧手裁红纸,行走在刀尖上的艺术

传承人简介

张学华,女,年出生。花山剪纸省级非物文化遗产传承人,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江淮杰出工匠,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理事,安徽省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促进会理事,安徽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马鞍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马鞍山市政协委员。

剪纸作品定制

定制内容:花山剪纸

图案:人物、花鸟等,具体需要内容可与匠人老师沟通

定制方式:联系匠人告知您的想法,匠人老师由此设计

剪纸文化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剪纸文化起源

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6世纪),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的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周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撤,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南北朝时期《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的诗句,而中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公元一年)五幅团花剪纸。这几幅剪纸,采用重复折叠的方式和形象互不遮挡的处理手法。

张学华的传承之路

张学华年生于安徽省宣城市水东镇,现居住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她自幼聪慧好学,外婆则是她剪纸艺术的启蒙老师。在她的记忆中,外婆不但会在纸上剪出好看的图案,在给孩子们做衣服、鞋子的时候,总是有很多好看的花样在上面。这些精美的图案让童年时的张学华着了迷,于是,她也抓起剪纸,跟在外婆后面学习剪纸。从一开始剪得不像样,到后来也能剪出惟妙惟肖的小青蛙,小蝴蝶,小花朵之类的作品了。用她自己的话说,剪纸给她的童年生活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她的内心,已经被全部被剪纸占据。

有人说张学华是自学成才,无师自通,也有人说张学华天资聪颖,有着艺术的天赋。可在张学华自己看来,任何先天的条件都离不了勤奋和努力。正因为从小打下的良好基础,张学华的作品因取材于生活、工作中,从不临摹现成的画作。日复一日,张学华剪纸作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她一无须画稿,完全无稿剪纸,煎出的作品具有极强的传统民族特点。其次作品融众家之长于一体,既有北方作品的粗旷,又有南方作品的细腻,装饰性极强。二她的作品其构图奇巧,变化灵活,信手拈来,皆成画作。

技艺超群获奖无数

年10月,首届中国(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大展在合肥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园”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非遗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携带“非遗”精品参加这一盛会。张学华带着精心创作的无稿剪纸应邀参加了本次大展,受到现场观众的喜爱。在首届中国(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大展暨年工艺美术精品大展中,她剪纸作品《诗意李白》荣获金奖、齐平耀创作的剪纸作品《福禄寿喜财》荣获银奖。本次非遗精品大展历时三天,观众络绎不绝。

传承非遗推广剪纸

除了带学生,她还积极把“花山剪纸”推广到外市、外省,甚至外国。在张学华的剪纸作品中,像这样的融入马鞍山元素的作品还有不少,如反映采石等风景名胜区的题材。她表示,今后还要进一步挖掘有关马鞍山的历史、人文、自然的题材,用手中小小的剪刀,把花山剪纸发扬光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4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