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古代书画作品?
答曰:古代书画是中国古代绘画与书法的统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门类之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书画艺术源远流长,从远古时期的“神话艺术”到“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书画高峰,历经五千余年,名家辈出,经典之作彪炳史册。
那么,如何辨别古代书画作品的真伪?小编总结了以下8大方法:
1、了解书画的时代特点
中国画家作画的时代和画品的时代特点明显。从画面的布局看,早期的山水画一般摄取全景,到南宋,才出现一些画家只取一角;从题材看,北宋一些画家所绘树石是中原景色才出现的水天空蒙的“残山剩水”。
《唐宫仕女图》(局部)唐宋画家作画,有的还会打草稿,设计山水位置,有“十日一山,五日一水”的说法。到了元明时期以后,画家构图落墨,一气呵成。有关人物画中的服饰和器物摆设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更是鲜明。
2、了解画家个人的艺术风格
各时代画家都有自己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是受个人意志、境界、审美情趣、生活习惯所制约。因此,不同的画家,有其独特的艺术气质,作品境界,乃至笔墨技法和所落名款等。
3、纸绢鉴别
纸绢鉴别是对以纸绢为书画载体本身的鉴别。各时代的纸绢质料不同是其鉴别的依据。
通常情况下,绢经过百年后,绢丝的柔韧性就会消失,变得干滞易脆。各时代的织法和色泽也不同,如宋代的绢本画,颜色与深色的藏经纸相仿;元代绢的经、纬虽然用单丝,但是丝线比较细,纹理较稀;明代绢的经线是单丝,纬线是双丝;清代的绢,经纬都用双丝。
纸本的鉴定比较复杂,根据用料不同,纸可以分为麻纸、棉纸、树皮纸,根据制作工艺可分为生纸、半熟纸、熟纸。西晋至隋唐、五代的书画,大都用麻纸。
宋代书画中大量使用树皮纸。从制作工艺来看,初期造纸术不成熟,大都是生纸,容易走墨难用。
宣纸两晋、隋、唐、宋、元的书画用纸,大都经过较为成熟的工序制作完成,是半熟纸。到明宣宗时,制造出一种特制的书画用纸——“宣德纸”,俗称“宣纸”,是上上等的书画用纸。清代又有“罗纹宣”等纸。明清以后,将云母、矾水刷在纸上,形成了熟纸。
4、题款鉴别
题款鉴别是指在书画中题写作者姓名、作品的时间,或者在画中题写诗文等题款的鉴别。书画上的题款时代特点明显,作者落款个性鲜明同一时代的不同作者,甚至是同一作者的不同时期的作品,都有可能不同。
比如,明代夏(chǎng)的《清风劲节图》立轴就是两款,一行题“东吴夏(chǎng)仲昭写”名款,另一行写“清风劲节”图名。明朝初期的宫廷画中,往往在作者姓名前冠以官职,这种带职名名款多写在画幅较为明显的地方。
书画题款自明代中期吴门画派兴起后,文人画盛行诗词、书法、花卉共同表现在一个画幅上,比如文征明、唐伯虎等人的作品,大多都是诗、书、画融为一体。
5、印章鉴别
印章鉴别是指对书画上加盖作者的姓名章、字号章、闲章或收藏鉴赏者的印章的鉴别。印文有朱文、白文两种。印章数有单方或者多方的区别。
印章的质地、样式复杂多样,书画家的字、号多,加上同一作者的姓名章也多,因而印章的种类很多。尽管如此,我们可以依据印章的时代特色和个人印章、闲章所具有的风格进行鉴别。
古代的印章鉴定印章,除了造型、质地、风格外,文字的字体也是辅助依据。因为各个时期的字体有所不同,如唐、宋、元的印章,大多用小篆,宋代官印还有繁复的“九曲回文篆”,明清时期又有古文、钟籀文等。
6、装潢鉴别
装潢鉴别是指对中国书画特有的装裱形式的鉴别。北宋的“宣和装”是最早对书画进行装裱的案例,北宋后来又出现了“旋风装”等。
元明时期,书画装裱艺术才开始流行。装裱的时代特点很明显,这些特色主要表现在书画格式上。如明代以前的手卷没有“引首”,就是不可能写“引首”。只要明代以前的手卷出现“引首”,就是假的。
书画装裱与修复技艺在书画格式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有的产生早,有的产生晚,一旦产生,就沿袭不断,如果装裱与时代不符,都是假的。
7、著录鉴别
著录鉴别是指对收藏的书画作品或对看到的书画作品进行文字记录并编纂成专门书册的书画著录书的鉴别。这里著录刻分为宫廷收藏的著录和私家收藏的著录两种,前者的代表作有《宣和书谱》、《宣和画谱》等,后者的代表作有《墨禄汇观》、《过云楼书画记》等。这一类著录虽然相对可靠,但不可尽信。
8、墨色鉴别
墨色鉴别是指对书画作品中的笔墨颜色的鉴别,古代书画因为年代久远不同,笔墨颜色就会有所不同。如宋代以前的书画,墨色上往往有一些不明显的白霜,用手轻轻擦抹,白霜依然存在的,肯定是真的。
近期热文:
商王朝的继承制度带来的百年混乱——九世之乱
周原甲骨,详细记载了西周初年的历史
在北京自然博物馆,我们能看到什么展览?
中国古代做饭用的炊器——青铜鬲
在唐朝,他们被誉为“初唐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