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
摘要:写字与书法都是以汉字为载体的书写形式,但是写字并不等同于书法,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有具有多方面的区别。本文以写字和书法为研究视角,首先从汉字产生与发展角度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然后对二者之间的区别进行多维度的解析。
关键词:写字;书法;区别;联系
前言:书法艺术是浩瀚中华传统文化艺术星河中一颗闪耀的明星,其是以汉字为基础,通过对汉字进行艺术加工的艺术形式,汉字是书法的载体。正是因为这点,生活中经常将写字与书法混为一谈。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虽然写字与书法都以汉字为载体,以汉字的书写为依托,但是二者在目的、美学意境等多方面都具有鲜明的差别,而只有区别好写字与书法,才能真正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
一、写字与书法的联系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随着人类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化,单纯依靠身体语言、声音等防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与互动已经不能全面满足生活的现实需要,于是产生了语言。在人类改造自然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中,语言的局限性也凸显了出来。《书林藻鉴》中指出语言的局限性在于“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在现实生活中,语言的确可以有效服务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加强,但是并不能够服务于记录。为了将生活中一些重要的事情记录下来,结绳记事出现了,结绳记事是社会发展的客观产物,但是在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结绳记事也不能满足人类生活的客观需要,原始文字开始萌芽出现。象形文字、会意文字、形声文字、假借文字等随之出现,也就是今天所讲的“六书”[1]。从文化发展的视角来看,那千姿百态的文字虽然不能称之为艺术品,但那其自身却具有着分布与结合、对称与均衡等美学元素,这为后来发展中的艺术创作提供了诸多的可能。可见,文字的出现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实现对生活的有效记录,是对语言记录方式的有效弥补。由此可见,写字的目的就是为了发挥文字的功能。而写字就是书法吗?显然,答案应该是否定的。“书者,如也,如其志,如其学,如其才”[2]。简而言之,书法实际上是一种寄托,通过创作书法作品,来诠释创作者的远大志向、横溢的才华以及渊博的学问,可见书法在本质上属于思想艺术的一种,其与音乐艺术、舞蹈艺术、表演艺术等相同,根本目的在于带给受众美的享受,是为了丰富人类精神生活而服务的。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写字与书法之间在产生与根本目的上就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但是二者也不无联系,写字是书法的初级阶段,是书法的基础,书法是写字的深化与升华,但是并不是简单的延续。
二、写字与书法的区别
(一)表现形式上的区别
写字是书法的表现形式,但是写字并不是书法。在学习与生活实践中,写字是有固定模式可以遵循的,但是书法缺失仪态万千的。在书法创作的过程中,凝结着创作者的才华、情感、审美志趣,通过书法创作的过程中,为受众、为自己、也为历史呈现出有血有肉的书法艺术品。正如韩愈在《送高人闲上人序》一文中所讲“喜怒囧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见于早书焉发之。”写字是为了记录生活,记录事情,所以写字并不属于艺术的范畴。而书法是为了带给受众美学享受,无论何时何地,书法都属于艺术星河中的一员。写字可以是一层不变的,但是书法却随着艺术的发展、受众审美志趣的变化不断创新[3]。创新在本质上属于变化,但是并不是全部的变化都属于创新的范畴,所以书法的变化不是随心所欲、漫无目的的涂鸦,而是应该遵循基本的规律,同时必须遵循书法艺术的基本美学要求,也就是书法艺术发展过程中规范。由此可见,对于书法创作来讲,应该并且必须通过字形的结构、笔墨的应用、章法的遵循,实现因意赋形,在求变与创新的过程中达到形式与神态的辩证统一,赋予书法艺术作品审美特质以及美学精髓。这就需要书法艺术工作者在不断探索中深思、凝练。正如王羲之所言“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深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在书法是创作过程中,合理与科学的布局可以达到增添活力的目的,而不合理的构思将会使得作品不能有效传达出作者的才华与思想,哪怕是一丁点的失误,都会使得整幅作品的美感受到损坏,在这一点上来看,书法与写字也是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的,写字仅仅需要在纸张上按照标准与准则完成书写,达到相关的记录目的即可[4]。
(二)学习要求上的区别
写字,提起笔就可以进行,在一般意义上,写字的时候,只要笔画的长短与粗细、字形的长短与宽窄没有违背文字的基本结构习惯,就不会阻碍其功能的发挥,所以写字自身并不存在特殊的要求与技术,所以无论是写的好还是写的不好都可以称之为写字。而书法则大相径庭。书法艺术发展至今已经穿越千年,历经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时光荏苒已经形成与沉淀下来了一定的准则。诸如学习书法的顺序,首先学习楷书、然后学习篆隶、进而习得行草,甚至每一种书体都具有不同的书帖;再如用笔的时候,要求更是严格,在书法中如何起笔、如何行笔、如何收笔?如何去呈现与诠释方圆、藏露、轻重、缓急等?
在中华传统书法艺术发展历程中,核心就是用笔。东汉时期蔡邕所编写的《九势》就已经对用笔做出了详细的阐述,详细的讲述了起笔、行笔、收笔的程序,同时也对其中关键性的环节做出了具体的论述。元代书法家有言“书法以用笔为上,结体亦须用功,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清朝时期著名书法家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也集中对用笔做出了论述。由此可见,在漫长的书法艺术发展长河中,用笔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在用笔上苦下功夫,才能让写字变为一种艺术。以间架结构为例,其由点画搭配构成,其与用笔是相得益彰的。在书法创作过程中,字体的结构对于用笔具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书法创作当中,只有将结构与笔法有效结合起来,才能让写出来的兼具外在的形式美与内在的精神美。
此外,用墨也是非常关键的,在我国书法艺术中用墨被称之为灵魂所在。“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矣。笔实则墨沈,笔飘则墨浮。”可见,在书法艺术发展中,对于用墨是非常讲究的。讲究用墨也就是讲究用墨的技巧,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墨有浓、淡、干、枯、润五色变化,通过对用墨的控制,可以为作品增添色彩感,使得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精气神来,历久弥新、润泽光彩。墨色的浓淡变化,可以呈现出不同创作者的风格,是艺术家艺术风格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清代著名的书法家刘墉和王文治的艺术风格就是通过这点来表现的,素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的美誉。可见,书之技法是书法的内涵,不讲究用笔的方法、用墨的技巧的随意涂鸦,是不可能称之为书法的,只有娴熟的、巧妙的运用技法才能将书法的内在精髓诠释的淋漓尽致。与此同时,若想实现书法的创新,不仅需要我们掌握娴熟的技法,同时还要认真学习古往今来的理论知识夯实自身的文化底蕴,正所谓“功夫在书外”,也就是说学习书法不能只去一门心思的苦练技法,更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
(三)目的上的区别
写字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信息的记录或者信息的交流,注重的实用;书法属于艺术的范畴,目的在与艺术创作,在于书法情感,在于寄托审美诉求,注重的艺术性。写字的时候,总是力求以最短的时间、浪费较少的精力尽快的完成,在写字的过程中,只要可以做到点画分明、横竖撇捺错落有致,将文字正确的展示在纸张上就可以了,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不要随意删改汉字所包含笔画的数量,不要随意改变笔画的长短,不要随意改变点画的位置,不要出现错字与别字,对美与不美没有及其特殊的要求。写字是实用性美向艺术性美进行转化的中间阶段。书法是一门艺术,需要毕生探索与实践,努力与创新,目标与目的是无休无止的。书者所创作出来的书法作品是其自身才华、情感、学识的整合。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应该凝练着书者挥洒笔墨过程中所寄托的情感。如孙过庭《书谱》中所言“五乖五合论”就集中论述了书者创作过程中受到情感的影响。具体来讲,同一书者创作的过程中,由于自己情绪、所处气候环、所利用工具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现合、不合,合意、不合意的情况。在合于不合之间,最终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别。而元代书法家陈绎也曾在《翰林要诀》中对这一点做出论述“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轻重,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纵观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历经光阴流转而穿越千年,虽然沧海桑田变迁而流芳百世的作品无不凝聚了书家的情感,诸如《祭侄文稿》、《自叙帖》等无不如此。
(四)美学意境上的区别
写字与书法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美,但是二者“美”的方向却是不一样的,写字所注重的是实用性,所以其所诠释的是使用美,书法注重的是艺术性,所以其所诠释的艺术美。书法经过感情的融入获得“意”,将字的气势与神情传递出来,带给他人美的享受。写字重视实用,也要表现出美,但是这种美注重的是按照规范去写,上下方正、前后整齐、左右均衡是基本的要求。可见,写字所营造的美学意境是一种可复制的,推动文明发展美学特质;而书法所营造的美学意境则是推动艺术进步的,让人心驰神往、心旷神怡的美学意境。
结语:总而言之,写字与书法都与文字如影随形,都是将汉字作为载体的书写形式。写字是书法的初级阶段,书法是在写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独树一帜的艺术瑰宝。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可以让更过的人认识到写字与书法之间的区别于联系,更好的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弘扬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书法艺术。
参考文献:
[1]连程峰,林希.不能让写字教学成为“配角”——浅谈小学低段写字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学习(上),(04):-.
[2]吴秀珍.查赏析练评,写好中国字——谈小学写字教学与书法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J].考试周刊,(28):52+9.
[3].《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硬笔书写专用纸新鲜出炉啦![J].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12):65.
[4]刘萍.我看书法写字教学的形式与内涵——浅谈书法写字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策略[J].新课程(小学),(11):.